哲学思维在神经系统疾病学习中的应用

2016-03-13 15:41毛森林罗莎李峰付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黑龙江哈尔滨50086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86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哲学思维

毛森林,罗莎,李峰,付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黑龙江哈尔滨50086;.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86)



哲学思维在神经系统疾病学习中的应用

毛森林1,罗莎2,李峰1,付锦1*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医学有着密切关系。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整个过程都渗透着哲学思维,神经系统疾病的学习需要哲学思想作指导。了解质量互变规律能更好地认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全过程;医学生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将更有益于对疾病病因的探索分析,把握认识的两次飞跃过程能更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运用矛盾分析法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临床策略。因此,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这不仅有益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能更准确、全面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哲学思维;神经系统疾病;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仅指导着人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而且指导着人们对机体、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医学生在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方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哲学思想作指导。其实,医学与哲学的结合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哲学与医学就相互关联,《医学三字经》云:医之始,起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黄帝内经》既是哲学巨著,也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其天人合一之论,阴阳表里之说,是古代中国哲学与医学共同的思维方式[1]。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该从医学开始,而医学最终应归结于哲学。

1 质量互变规律在脑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应用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方法学的指导,临床实践也不例外[2]。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过程都渗透着哲学思维,都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在质的范围内所发生的量的变化,也包括结构的变化。质变则是物质的变化,是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阶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腹型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均是脑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从患者有危险因素到发病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原因就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从一开始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到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个逐步累积的动脉损伤过程,也就是量变的过程。动脉硬化按病变过程分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复合病变期,其中脑血栓事件就发生在复合病变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即脑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脑血栓形成,即质变。这时患者可出现脑梗死表现,如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同样,病情好转或恶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了解质量互变规律能更好地认识脑血管病的发病全过程。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方法论,还能提高医学生的预防意识,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果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做到防微杜渐,就能大大减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发生几率,为社会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我们能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易患因素,杜绝不良生活习惯,减少量变的积累,则能有效预防质变出现,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 唯物主义观点在疾病中的应用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3],同时,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功能。了解物质决定意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本质。物质功能的改变均是由其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人体是一个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构成人体物质正常功能的外在体现,而患病状态则与构成人体物质的功能异常有关,这种功能的异常必有结构改变作为其物质基础。

意识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感知力、注意力、情感和行为等,是人类的高级活动[4]。慢性酒精中毒、高热、药物中毒、脑炎等因素可导致意识内容的改变或精神症状,表现为人格行为改变,患者可以出现躁狂、行为奇特、冲动行为或者情感淡漠、表情呆滞、行动懒散、木僵、缄默或幻视幻听甚至莫名奇妙的恐惧感等,这均是由脑结构损伤产生的,且不同部位损伤会产生以不同特点为主的精神症状。大脑颞叶病损会产生以躁狂为主的精神症状,而额叶损伤则有以淡漠为主的表现。只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就可以向患者家属充分解释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结构决定功能不仅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中。了解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可以加深医学生对疾病本质的理解,也可以指导疾病的治疗。既然疾病是由器官结构改变所引起的,那么治疗疾病的最佳效果就是使受损器官的结构得以恢复,结构正常,功能自然良好。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还能更好地指导医学生对病因、发病机制的探索,只有找到发病过程中哪些物质结构发生了病理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才可以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作出明确解释。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医学生要想学好神经系统疾病,就必须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即学好神经解剖学。

3 认识的过程与疾病的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是晕厥,临床表现往往都是短暂的意识丧失,但病因却各不相同。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还要通过这些感性资料进行理性思考,进一步鉴别是反射性晕厥还是心源性晕厥,进而作出准确诊断;然后进行相应治疗,根据治疗情况,进一步评估先前诊断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治,其实是一个认识疾病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反复以至无穷尽的辩证过程。

认识的第一步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要想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首先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感性材料的积累,掌握患者客观真实的感性材料。这就要求在临床实践活动中,首先通过正确、系统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获得病例资料;其次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即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对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加工分析,从而得出初步诊断。认识的第二步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作出初步诊断之后,就应该根据诊断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拟定治疗方案,根据治疗后病情的转归来检验之前的初步诊断是否正确,并不断纠正对疾病的认识。因此,临床诊治是个完整的认识过程[5],需要严格遵循哲学的规律和方法。

4 矛盾分析方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矛盾,指的是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由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各个具体矛盾所处的地位不同,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即为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即为次要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体系中的诸多矛盾可以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医学生在学习神经系统疾病时,会发现一种疾病可能有很多临床表现,也可能有很多治疗药物和手段。但是,必须首先考虑和解决的应该是主要矛盾,即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病理过程。一名脑梗死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感染、应激性溃疡等,不同疾病对其影响不同,可能会有一种疾病对整个病情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这便是治疗的主要矛盾,且主要矛盾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如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生脑水肿,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止发生脑疝就是主要矛盾;如果并发应激性溃疡出现大量呕血,血压进行性下降,这时纠正失血性休克就成为主要矛盾。只有主要矛盾得以解决,才能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力挽狂澜,遏制病情进展。

总之,哲学博大精深,许多医学理论都渗透着哲学的思辩观[6],学好哲学不仅可以指导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还可以指导医师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笔者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例介绍了哲学思维在神经系统疾病学习中的应用。临床上,其他系统疾病同样与哲学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医学模式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发展至今天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要求医务工作者从社会、心理、机体等多方面看待患者,用哲学辩证、发展的观点研讨病情[8]。哲学也是另一种医学,是学术的制高点[9]。因此,医学生除应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医学知识外,还应学习自然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在纷繁杂乱的临床资料里运用哲学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确处理原发病和并发症、典型症状与不典型表现,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龙欢.哲学与医学的交融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探讨,2009,27 (2):60-61.

[2]杨喜山.临床需要哲学思维[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6(3):32.

[3]叶敦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肖进.论临床误诊的哲学原因[J].医学与哲学,1992(1):40-41.

[6]贾林梓,冯英明.让哲学思想渗透在医学事业的各个环节[J].西北教育,2008,16(6):1227-1228.

[7]李鲁.社会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郝丽霞.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哲学辩证思维的培养[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275-276.

[9]张锦英,王昊.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医学哲学[J].医学与哲学,2014,35 (199):91-93.

(*通讯作者:付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7-0069-02

猜你喜欢
哲学思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思维研究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哲学探要
哲学思维与治国理政
政治学科知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胡塞尔认识真理之路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运用哲学思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从哲学高度认识与把握新常态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
哲学学习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