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龄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比较分析

2016-03-10 03:44袁丹,陈晰媛,石岩
护理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对比现状



国内外高龄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的比较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护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临终关怀发展较晚,而近年来由于社会高龄化情况日趋严重,慢性疾病和癌症的患病率也不断增高,这些疾病的发病过程缓慢,致使大多数老年病人在疾病与死亡之间徘徊,临终病人越来越多,加强临终老年病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已成为社会的客观需求[1]。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高龄化问题的加剧,高龄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将被更多的人认可。

1临终关怀界定

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阶层人员(医生、护士、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团队向临终病人提供特殊的缓和医疗护理服务,也包括对其家属提供的身心慰藉和社会支持等。其目的是提高临终病人最后的生命质量,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有尊严并且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旅程[2-3]。高龄临终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关于生理方面的精心照护,尤其需要社会和其家庭成员对他们在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临终病人能够内心平静地面对死亡[4]。在我国,临终关怀把政府、医护工作者、志愿者、慈善团体等社会组织结合起来,使它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完善临终关怀模式,打造更加专业、优秀的临终关怀队伍。随着我国国情的需要,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临终关怀护理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5-6]。

2国内外高龄病人临终关怀护理内容对比

2.1舒适护理需要临终救护的老年病人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多为绝症病人,医院比较偏重于提供有效的止痛服务,减轻疼痛带来的躯体痛苦和生活压力。对于临终病人来说,疼痛是最痛苦而又普遍的症状,因此临终关怀护理的基础和关键就是舒适护理,包括疼痛护理和日常基础护理两部分,要保证病人舒适就必须做好基础护理[7]。而由于频繁或长时间疼痛会对高龄病人精神、心理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高龄临终病人进行的疼痛护理必须能够有效地控制疼痛[8],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英国,护士为了把病人的疼痛减轻到最低限度,常常会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9]。然而最主要的缓解疼痛的方法是应用止痛药物,国外通常能够有效管理止痛药物的给予,制订了相关的制度。相比于国外,我国疼痛护理做得并不到位,仅仅是计算好时间,提前给药抑制疼痛出现,尽可能地保持病人在疼痛与清醒之间的平衡,却并不会考虑相关药品毒、副反应,而且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等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及时对疼痛的病人进行安慰和关心。最严重的是,由于医药管理的漏洞,某些人员误用或滥用药物,造成不良影响[7]。

2.2心理护理高龄临终病人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对死亡的恐惧,担心自己会给家人生活造成负担、没有尊严等,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贯穿临终关怀整个过程[10]。据研究表明,韩国的临终关怀地点多为病人家中。既方便实施基础护理,同时在病人所熟悉的环境里,更有利于他的身心愉悦,对照护更有帮助[11]。然而,就我国目前护理专业发展情况而言,知识结构相对简单,对心理护理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而且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往往对于临终的病人没有足够耐心和时间进行心灵关怀[1,12]。

临终关怀不仅仅是要满足临终病人的需求,更要为经历丧亲之痛的病人家属提供支持和照护,降低他们因失去亲人而患病的风险[13]。经调查显示,临终病人家属是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给予一定支持和帮助的,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家属的需求[14-15],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了解病人病情、护理措施。这样不仅可以让家属感觉得到重视,也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进一步开展。在澳大利亚,丧亲支持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16]。然而在国内,很多医院都是当病人出现明显生命危象时才对其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人员无法充分地向家属宣传终末护理,帮助家属在老人辞世前尽到其应尽的义务,临终关怀根本不能在充裕的时间内有效地开展,而且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对死亡持回避态度,这使得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17],更难以提高高龄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2.3死亡教育死亡教育能够使人们清楚生命的本质,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正确的认知[18]。进行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前期基础。目前,国外的死亡教育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开展得比较全面,荷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把死亡教育引入到学生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荷兰,“有尊严地死”的死亡观不仅成为公民日常文化的重要组成,还纳入了国家的法律规范之中。而在国内,受本土文化影响,我国社会普遍对死亡持避讳的态度。临床的工作中,很多人都会直接面对死亡,包括病人和病人家属,然而相关文献资料却特别少,难以查阅,可见临床上死亡教育并不到位。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曾说道:“在整个科学及教育的体系中,只有生的教育,而没有死的教育;只有优生学而没有优死学;只有计划生育而不计划死亡;只有人生观而没有人死观;只有生的崇高而没有死的光荣。”当代社会普遍对死亡的理性认识不够,故社会普遍对临终关怀事业并不热情[19-21]。

3国内外高龄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现状对比

迄今为止,国外的临终关怀发展趋势较好,模式也比较完善。英国的临终关怀机构每年大约有25万的病人接受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足以说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性[9,22]。在美国,自1974年开始开展,在50个州中已有超过3 650个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护理在我国多数地区已开展。国内北京的朝阳门医院是标志性临终关怀机构,大约有40张床位。香港地区的临终关怀比内地开展早且完善。临终关怀在我国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关计划措施也还很少。据统计,目前我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有30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临终关怀机构,数千人在超过120家的临终关怀机构工作[23-24]。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医院中等待死亡的降临,通常高龄临终病人最后接触的人是护理人员,高龄病人的临终阶段实际上是从医疗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护理为主的照护模式。

我国的临终关怀机构类型主要有: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附设的临终关怀病房、居家式临终关怀和癌症病人俱乐部4种。一线城市的独立临终关怀医院占数量本来不多的大多数。临终关怀病房目前数量较多,因为其开设在综合医院里,所以可以直接利用医疗资源,非常方便。而新加坡多通过一些养老院开展临终关怀。美国则以家庭临终护理为主,在各社区设立的临终护理服务中心,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21]。在英国,除了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以外,老年全托病房和家庭病房也是重要的临终关怀运作方式[9]。

英国的临终关怀机构是社会公益的,英国政府支付使临终病人享受大多数服务,临终关怀机构都属于非营利性机构[9]。美国的临终关怀也已经走上制度化道路,各种临终关怀机构具有明显的福利性,而且临终关怀服务大部分纳入到医疗保险之中,使得更多的临终病人享受这一福利,并确保临终关怀服务健康、有序、持久地运转[25]。在我国,临终关怀的经费主要是病人自费,还有少数的捐赠。此外,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所需的服务不在医保中,这给许多老年临终病人本人或其家庭都带来了不少压力[26]。

4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老年临终病人的照护已经不完全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药物以及单纯的日常生活护理,而是通过改善环境、调整心理、平和心态等诸多方法,使临终老年病人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老年病人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项长远的事业,但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仍不全面,我们要认识到临终关怀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及时开展死亡教育,转变人们对死亡认知,使更多人认可并接受临终关怀,多渠道地建立临终关怀医疗机构,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不同城市发展的临终关怀模式,并且健全临终关怀事业的服务制度,培养专业的临终关怀医疗和护理团队,加强对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的宣传,让更多人加入临终关怀服务的队伍中,并对临终关怀的志愿者提供培训教育。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不仅将高龄临终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也使老年临终关怀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军,林嘉滨.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浅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2):149-151.

[2]孟宪武,崔以泰.临终关怀[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

[3]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8-419.

[4]郑悦平,李映兰,周阳,等.我国临终关怀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0):960-962.

[5]李朝晖.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3(37):58.

[6]Mcclement SE,Care D,Dean R,etal.Evaluation of education in palliative care:determining the effects on nurses,knowledge and attitudes[J].J Palliat Care,2005,21(1):44-48.

[7]杨红,韩丽沙.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与分析[J].临床决策与人文关怀,2010,31(403):75-77.

[8]Brennan F,Carr DB,Cousins M.Pain management: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J].Pain Medicine,2007,105(1):205-221.

[9]苏永刚,马娉,陈晓阳,等.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2(2):48-54.

[10]McClain CS,Rosenfeld B,Breitbart W.Effect of spiritual well being on end-of-life despair in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J].Lancet,2003,361:1603-1607.

[11]Candy B,Holman A,Leurent B,etal.Hospice care delivered at home,in nursing homes and in dedicated hospice faciliti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0,48(1):33-33.

[12]黄丽,傅静.养老院老年病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80-81.

[13]陈燕,周群好,梁雪兴,等.临终病人家属需求分析及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8,6(8C):2164-2165.

[14]Mather MA,Good PD,Cavenagh JD,etal.Survey of bereavement support provided by Australian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J].MJA,2008,188(4):228-230.

[15]陈丽媛.高龄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增刊):217.

[16]Nancy L.Physicia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scussions about end-of-life care[J].Cancer,2010,116:998-1006.

[17]王云岭,郑林娟,孙洪岩,等.从医护人员的职责看死亡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5):36-38.

[18]尚巧玲.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3):65-66.

[19]刘辉,张希晨,李燕,等.灾难托起的生命伦理命题:死亡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97-98;101.

[20]张美娟.对护生进行死亡教育的方法探讨[J].护理教育,2007,25(4):80-81.

[21]张伟男.中国老人的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61-763.

[22]肖适崎,王玉梅.赴英国学习临终关怀的几点体会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7):2939-2940.

[23]应露婷,林梅.国内外临终护理发展现状的比较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3(9):235.

[24]岳林,张雷.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7-119.

[25]徐勤.美国临终关怀的发展及启示[J].人口学刊,2000,121(3):53-54.

[26]肖水源,王玮,阳燕,等.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述评[J].医学与社会,2008,21(2):19-21.

(本文编辑孙玉梅)

袁丹,陈晰媛,石岩,毕智莹,孙皎

摘要:针对国内外高龄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内容和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应加强对临终关怀的研究,提高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使其发展能够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是21世纪世界临终关怀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龄病人;临终关怀;护理;现状;对比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ospice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at home and abroad

Yuan Dan,Chen Xiyuan,Shi Yan,et al(Nursing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Jilin 130021 China)

AbstractIt reviewed the content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hospice care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elderly patients and proposed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hospice care,in order to improve its quality of service an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progress,which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hospice care for the 21st century.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hospice care;nursing;status quo;comparison

收稿日期:(2015-04-28;修回日期:2016-01-1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袁丹,本科,单位: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陈晰媛、石岩、毕智莹、孙皎()单位: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编号:2014A7432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4.00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A-0398-03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对比现状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