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问句在英美庭审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2016-03-07 09:29:24胡艳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胡艳芳

(闽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论反问句在英美庭审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胡艳芳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反问句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其在庭审话语中的应用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庭审话语作为一种机构话语,有着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程序。反问句在该特殊的语境中发挥了独特的语用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举证倒置、加强语气、强化情感和激发思维。

关键词:反问句;庭审话语;语用功能

反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是一种应用广泛,具有特殊修辞功能的问句。其作为一种修辞工具,以问句的形式暗示给受众一个固定的答案,使后者能从语境中推测出使用者的真实意图[1]。反问句因其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进行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是针对文学作品或日常交际[2]中的反问句进行分析,较少涉及庭审话语中的反问句。笔者于2015年12月1日以“反问句”为“题名”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精确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不限,学科领域限定为“哲学与社会科学”),共搜到2 152条文献,再以“庭审话语”为“题名”在结果中精确检索,获得0条文献。因此本文应将重点放在探究反问句在庭审话语中的应用、讨论反问句在庭审话语中的语用功能,以便为提高庭审参与人员语言素质提供参考。

关于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国外学者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且看法不一[3~5]。国内早期较为一致的认为反问具有强调功能,但近年来随着对反问句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有了不同看法。刘娅琼认为反问句主要的附加义有:提醒义、评价义、强调义[6];冯江鸿认为反问句具有多功能性[7];胡德明认为反问句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8]。由此可知国内外学者对反问句的语用研究已经较为细致全面了,但这些研究基本都属于描写现象并总结规律,结论均未超出“宣泄感情,催促,申辩,抒情,否定”等方面。

而庭审话语是法庭审判话语的简称,是指在特定地点,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具有不同目的的话语参与者主动或被动参加的,各自为取得一个符合自己目的和利益的结果,以互相说服为方式而进行的话语活动[9]。庭审话语的研究是法律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国外的发展尚不足20年,国内则鲜有人涉足。已有对庭审话语的研究涉及到了很多领域,比如修辞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语用学等。刘文辉归纳了法庭问话中所采用的不同的语用策略[10]。学者胡海娟对庭审话语中提问策略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10]。此外,还有学者对法庭话语中的语用预设[11]、语用模糊[12]和提问策略问题[13]。由此可见,学者们并未具体涉及到反问句,而反问句本身在庭审中有着许多独特的、无可替代的语用功能。由此可见,我们有必要撰文做专题的研究。

一、反问句在庭审话语中语用功能的实例分析

1.举证倒置,将责任推给对方

举证倒置指基于法律规定,将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简而言之,即原本应该拿出证据证明某一观点的一方通过一些手段使对方不得不拿出证据来证明该观点。而“一些手段”中就包含反问句,这也是反问句的一种特殊语用功能。如:

(1) Antonio: How should you hope for mercy without giving them?

Shylock: What judgment should I fear, doing no wrong? You have among you many purchase slaves,which you ask as your dogs and horses. Because you bought it. Should I say to you, let them free? Marry them to your daughter or son? Why should they be low? Let them sleep on the bed as soft as yours? Let them eat your food? You will then say the slaves are mine. So do I. The pound of flesh on him belongs to me. It’s mine. Mine! (2004电影版《威尼斯商人》)

在2004电影版《威尼斯商人》中,当法官质问夏洛克为何他非要安东尼奥的那磅肉并让他拿出相关依据时,夏洛克运用了一系列的反问句进行了反驳。他通过质问为何那些贵族非要那样对待奴隶,从而将举证的责任转给了拥有奴隶的那些贵族和法官,使其无话可说。通过这一连串反问句的运用,原先处于下风的夏洛克成功的扳回了一局,直接有力的抨击了人们之间因地位差异而表现出的不平等。正是这一步的有力回答使得夏洛克能够正大光明的坚持其观点,获得了从安东尼奥身上取一磅肉的权利。

2.加强语气,造成不容辩驳的语势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指出:“反问句的作用是对于一个明显的道理或事实用反问的语气来加以肯定或否定,以达到加强语势的目的。”如:

(2)Lawyer: So after six hours of kettling 800 people, you decide to, er…press them?

Witness:Pressing the space makes people stand closer to each other, which keeps them safer.

L:They are like sardines.

W:Yeah, you could say that.

L:Lewis(该证人) says David Cowdrey(被告) came at Webster(受害人)fast. He ran at him. The word he used… was “berserk”. Well, can sardines run, Officer? Can tightly packed fish go berserk?

L::Or was PC Lewis mistaken? 《皇家律师》第三季第一集

本案中,律师要为一名因在游行中拍摄到警察的暴行而被警察诬陷的学生进行辩护。此前警察证人声称该名学生“狂暴的”(berserk)冲向警察,从而将该学生塑造成疯狂、有暴力倾向、蓄意闹事的年轻人。这无疑给陪审团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使学生一方处于下风。但律师通过一连串的反问句,否定了警察证人的说法,并使其面对律师的质问无话可说,从而形成了不容反驳的气势。这几个反问句扭转了该学生在陪审团面前的形象,为最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功能在本季第五集中也有所体现,如:

3.强化情感,蕴涵特定的情绪态度

反问句式作为一种特殊句式,其拥有众多语用功能,尤其是在情感呼吁方面有着其他话语语汇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优势[14]。如:

(3)Lawyer: Did you discuss assisted suicide, Dr Bell?

Witness: I explained to her…that doctors take on oath to help heal people and that it would be contrary to everything we believe in to help a patient die.

L: You knew of Jo’s feelings, you just didn’t take them seriously.

W: If Joanna had really wanted to die, she could have refused food and water.

L: Because she didn’t starve herself to death, you didn’t think Jo was serious about ending her own life?

W:… 《皇家律师》第三季第三集

本案中,律师替一名被诬陷杀死自己女儿的母亲辩护。该女孩实为因心理抑郁而自杀。但证人作为其心理医生,为了逃避责任而否认女孩有自杀倾向,同时还回答道“若是她真想自杀可以通过绝食的方式进行”。面对此等不负责的言论,律师愤怒的回以“就因为她没有绝食,你就认为她不想自杀了吗?”,致使医生哑口无言。律师通过一句有力的反问句,表达了由于医生不负责任的行为而间接导致了女孩死亡的激愤之情。同时也强化了包括陪审团、法官在内的庭审人员的愤怒之情,为最后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激发思维,促进共鸣效果的实现

反问句除了上述功能之外,还能促进听众、陪审团成员与律师的共鸣,使陪审团能够理解律师委托人的行为态度。以此帮助委托人能在庭审中获得优势,在陪审团面前留下良好的影响。如:

(4)Bassanio: Every offence is not hative first.

Shylock: You would have a serpent to bite you twice? (2004电影版《威尼斯商人》)

当夏洛克被问及为何一定要严惩第一次违约的安东尼奥时,他用一句“你愿意被一只毒蛇咬两次吗?”的反问有力的进行了反驳,并引起了庭审人员的共鸣,使他们理解夏洛克的行为,承认夏洛克如此对待安东尼奥也是有道理的,进而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二、结语

庭审话语作为法律语言,是语言在法律领域应用的一种机构性语言,有其独有的特点。而反问句作为一种修辞问句,其在庭审话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举证倒置、加强语气、强化情感以及引发共鸣这四种反问句的语用功能无一不有利于律师的辩驳。法庭是法官审理案件事实并进行判决的特定场所,十分注重公正与效率。因而庭审参与人员在庭审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必要的语言策略,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其审判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法律的公正。

参考文献:

[1]吴克炎.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修辞学[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Brown, P.and Levinson, 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Daniel J Howard. Rhetorical Question Effects on Message Processing and Persuasion: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vailability and the Elicitation of judgment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90 ,(3): 217~239.

[4]Chung-hye Han. Interpreting Interrogatives as Rhetorical Questions [J]. Lingua, 2002, (3):201~229.

[5]Deborah Schaffer. Can rhetorical Questions Function as Retorts? Is the Pope Catholic?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5 ,(4): 433~460.

[6]刘娅琼. 试析反问句的附加义 [J]. 修辞学习, 2004 ,(3): 74~75.

[7]冯江鸿. A Pragmatic Study of Chinese Rhetorical Questions [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8]胡德明. 反问句的语用价值——诱导性与隐涵性 [J]. 修辞学习, 2008 ,(4): 36~40.

[9]张清. 法官庭审话语解析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4): 63~64.

[10]胡海娟. 庭审提问策略的语用功能透析 [J]. 政法学刊, 2008 ,(5): 72~75.

[11]彭洁. 法庭话语中的语用预设分析 [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4 ,(1): 36~40.

[12]赵永平. 法庭话语中的语用模糊分析 [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4 ,(2): 59~64.

[13]孙懿华,周广然. 法律语言学 [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14]刘月华,潘文娱.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H1

收稿日期:2015-11-12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1-0120-03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39:16
归化与异化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51:43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16:22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考试周刊(2016年62期)2016-08-15 18:25:26
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告英语中的话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 21:42:32
日常英语会话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