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品出口的环境效应

2016-04-27 01:49:44黄若斯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常态环境保护

黄若斯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



外贸“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品出口的环境效应

黄若斯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出口贸易增速放缓,结构优化。本文意在探究当前贸易形势下工业品出口对我国环境状况的影响,将贸易自由化的总环境效应分解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及规模效应,将2008年与2012年各工业行业的出口贸易情况与排放污染物状况联系起来,分别计算三种效应的大小后,加总得到总效应,得出目前工业品出口对我国环境状况有正面影响。

关键词:新常态; 工业品出口; 环境保护; 污染密集度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来自环境主义者阵营中对于自由贸易的批评并要求加以限制的声音不绝于耳。随着自由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在2007年以前,伴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被认为对我国自然环境有着负面影响。2008年后,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放缓,结构优化。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工业品出口贸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是如何呢?

一、贸易自由化对一国环境状况的潜在影响

在国际贸易给全球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其对于不同国家国内环境的影响却有所不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自然环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影响,但也同时存在正面的影响。

(一)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自然环境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国际贸易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我国的自然环境产生危害:(1)在为我国带来高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规模的扩大导致了资源消耗、污染物及废物的排放速度加快,从而导致环境恶化;(2)由于我国环境标准较低,发达国家将其本国污染程度较高的产业向我国转移,通过跨国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方式“消费”我国环境;(3)贸易需要运输,从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二)贸易自由化对于我国自然环境可能存在的正面影响

虽然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自然环境状况存在许多负面影响,但国际贸易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同样有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国际贸易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及治理,因而环境状况改善。(2)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环保技术向我国转移。(3)贸易自由化同样为我国提供了通过从其他国家进口生产过程对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的中间产品来降低本国污染的可能。因此,我们无法直接判断其总效应,有必要将其具体分解为几种效应分别加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与综合。

二、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分解

本文主要探讨工业品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根据Grossman 与 Krueger(1991)的研究,出口贸易对于一国环境状况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三种分效应: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及结构效应。其中,规模效应通常为负,技术效应通常为正,而结构效应的正负取决于一国的比较优势集中于“清洁”的还是污染集中的行业。将三种效应加总则可以得出出口贸易的总环境效应。

(一)结构效应

贸易自由化会影响一国的产出结构。针对比较优势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一国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传统理论中的要素与技术差异,那么结构效应的影响可正可负。如果比较优势集中于较为“清洁”的行业,则贸易自由化的结构效应为正,反之则为负。(2)如果一国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较低的环境标准,则此时国际贸易的结构效应为负。

(二)技术效应

技术效应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各国的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相对更加偏好优良的环境及健康、低污染的产品,因此“清洁”的产品及生产方式所占比例提高。其二是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及国际投资的增长有利于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扩散。同时,先进的环保理念涌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及治理产业的发展。

(三)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指当经济活动的性质不变时,由于出口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引起的经济活动规模扩大,因而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同时,出口贸易量增加,对于跨境运输服务的要求加大,那么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运输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样也会给我国环境状况带来负面影响。

三、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状况影响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我国2008年与2012年贸易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变化来求得这5年间我国工业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于环境状况的总效应。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主要对工业领域、国内的污染排放情况、工业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出口扩张对于环境状况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该实证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结构效应对于我国环境状况的影响是正是负;其二,正的技术效应、负的规模效应与确定后的结构效应之总和是正是负。

(一)计算各效应的方法

本文采用Joseph Chai(2002)中的方法来计算三种效应以及其总效应。首先,我国出口扩大所带来的污染程度Y可以用等式(1)来计算:

(1)

其中,si表示第i种工业行业出口额在工业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ei代表第i种行业的污染密集度,X代表工业出口总额。则出口扩张引起污染程度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三种效应,并表示为

(2)

(二)污染密集度的计算及数据选择

本文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得到各工业行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得到各行业产值,将二者相除得到各工业行业单位产值的污染程度。

根据各工业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本文选择表1中所见的13类工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由表1可见,在这13个行业中,污染密集度最高的为造纸及纸制品业,其“三废”排放量达到5 352.37吨/百万元人民币。污染密集度相对较高的包括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纺织业与服装制造业等。

(三)数据时间选择

选择我国2008年与2012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三种效应中的技术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体现其作用,因此时间跨度不能太短。

(四)计算结果

1.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是指贸易自由化使一国能够集中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改变其出口结构,使其工业变得更“清洁”或污染更加严重的效应。利用(1)来计算结构效应的大小时,为了排除技术效应及规模效应的影响,本文将ei与X固定为2008年的污染密集度及2008年的出口总额。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2012年相对于2008年各行业出口份额的变化,将各行业出口份额变化乘以污染密集度后加总,即可得出出口扩张的结构效应是正是负。再乘以2008年出口总额75 017亿人民币,可以得出总的结构效应。

相比2008年,2012年的加权污染密集度下降了0.6吨/百万元,因此我国出口扩张对环境状况的结构效应为正,使我国2012年度相比2008年度污染物排放减少了4.5百万吨。其中,虽然污染严重的造纸业出口份额略有上升(0.12%),但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等污染相对大的行业的出口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较“清洁”的橡胶与塑料制品业、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出口份额有所上升。但是,总体而言,这五年间我国工业品外贸结构变化不大,工业品出口对我国环境状况影响的结构效应不明显。

2.技术效应

贸易自由化的技术效应主要表现在通过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来降低各工业行业的污染密集度上。表2可见,2008年至2012年,我国各工业行业的污染密集度均有明显降低,其范围从30.39%至71.11%不等,使得每百万元人民币工业产值所带来的污染程度下降了41.5%。其中运输设备制造业贡献最大。将污染密集度变化加权平均并乘以2008年出口总额,可得到技术效应使我国2012年度相对于2008年度污染物排放减少了1 038.2百万吨。

3.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出口工业生产规模变化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在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污染程度加重,因此出口扩张对我国环境的规模效应必然为负。我国2012年较2008年各工业行业出口额增加了30 158亿人民币,扩张了40.2%。以2008年的各工业行业污染密集度及出口份额为固定的 与 来计算,则出口贸易扩张的规模效应使我国2012年度相对于2008年度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了1 005.8百万吨。

4.总效应

根据上文的(2)式可以计算出2008至2012年间出口贸易扩张对我国环境状况的总效应(△Y)为负36.9百万吨。虽然结构效应并不明显,但技术效应对我国环境状况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由于我国在2008年以来出口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因此虽然规模效应仍较大,但出口扩张的总环境效应为正,我国2012年度相较2008年度工业出口品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减少了36.9百万吨。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工业品出口贸易的结构效应在我国表现为正,但并不明显。它使我国的以根据自身所拥有的比较优势而更加专注于生产相对更加“清洁”的产品,而减少在污染程度高的工业行业的资源投入。因此,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出口扩大并非如许多环境主义者所称的那样,会使发展中国家专注于污染程度高或资源消耗大的产品生产而使其产业结构的污染程度加重。

(二)贸易自由化使我国能够获得并使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环境治理技术,从而显著降低了各工业行业的污染密集度,减少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

(三)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品出口贸易增速较上一阶段明显放缓,因此规模效应也有所减少。我国工业品出口贸易的总环境效应为正。

参考文献:

[1] 张玉洁.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J]. 对外经贸,2012,(4):24~25.

[2] 段丽红. 中国贸易自由化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

[3] 刘亚兴,张国强,凌竹.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企业集群环境负外部性规避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2,(10):53~54.

[4] 孙法柏,李泓. 论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理念冲突及规则整合[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9~33.

[5]MartinWagner.TheCarbonKuznetsCurve:ACloudyPictureEmittedbyBadEconometrics?[J].ResourceandEnergyEconomics,2008,(30).

[6]Grossman,Krueger,A.B.EnvironmentalImpactsofthe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Z].NBERWorkingPaper.No.3914,1991.

[7] 余北迪.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21(3):26~30.

[8]JosephChai.TradeAndEnvironment:EvidencefromChina’sManufacturingSector[J].SustainableDevelopment,2002,(10).

[9] 陆旸,郭路.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和环境支出的S型曲线:一个新古典增长框架下的理论解释[J].世界经济,2008,(12):82~92.

[10]MartinezZarzosoI,BengocheaMoranchoA.PooledMeanGroupEstimationforan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forCO2[J].EconomicsLetters,2004,(8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46.12

收稿日期:2015-12-01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1-0044-03

猜你喜欢
新常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世界科学(2013年7期)2013-03-11 18: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