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洁,王 帆,贾立平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张东洁,王帆,贾立平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既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体,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042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新时期,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形势出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一致性,结合本校办学特色,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的“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系统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学体系
所谓系统教学,是指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系统讲授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教育部统编教材开展的系统教学,有针对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更好地走进思政课教学体系。
一是利用“基础”课重点讲授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目标,注重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紧密结合,彰显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鉴于此,在“基础”课教学中重点讲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重点讲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讲授第六章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时着力讲“敬业”;讲授第四章大学生与诚信道德时着重讲人的立身之本——“诚信”;讲授第五章社会公德和第六章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时将“友善”融入其中,实现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内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更有助于学生身体力行,不断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加之“基础”课进行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教育,对于学生从个人层面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利用“原理”课着重讲授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原理”课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可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原理”课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七章教学中,与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最根本的价值诉求“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论相结合。“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人的各种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人的需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2]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不断革命的实践过程,马克思称之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当“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3],人类就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必要的物质、制度、法律和文化的保障,这就需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讲授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国家科学合理的制度、体制和法律体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利用“概论”和“纲要”课着力讲授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教师通过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引导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纲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国近现代史是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历史,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由此可见,这两门课程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从国家整体发展的视角要求个体为民族的繁荣和富强贡献力量。鉴于此,在这两门课程中重点进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认同理论,外化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行动中去。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性、有针对性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有助于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挖掘、系统讲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教学体系,为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专题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
专题教学是指在系统教学的基础上,立足社会需要,依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专题而进行的专题授课。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式,开展专题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走进思政课讲堂。以下从“基础”课开展的“诚信”——立身之本、兴国之基专题为例,从专题教学的4个环节进行简要分析。
1.专题导入。专题导入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所谓情境导入,就是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环境等手段,营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技法。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凸显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导入环节组织学生观看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先进事迹视频,果树9301班的感人事迹打动了学生,诚信行为感染了学生,学生在感受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的过程中自然获知该专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诚信”。
2.专题讲授。该环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讲授前,凝练教学内容,增强深度。教师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将“基础”课第四章诚信的基本理论、前沿学术信息、古往今来的经典案例及名言警句、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中国社会的诚信现状等问题有机整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充分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性,培育和践行“诚信”的紧迫性,形成富有政治性、知识性、学术性和时代性的个性化教学内容。讲授时,精炼教学语言,增强可信度。用准确的、熟练的、富有逻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理直气壮地将个性化、有深度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对“诚信”情感上的认同。
3.学生提问。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师讲解基本理论之后,针对课前预习中的疑惑、听课过程中的疑问、课下践行时的困惑进行提问。围绕“诚信”展开深入探讨,通过教师答疑解惑、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历练了思维,澄清了疑惑,对“诚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轻松和谐教学氛围中对“诚信”情感认同上升为理性认知。
4.专题总结。教师对本专题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如建议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现代科技学院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展开对“油条哥”刘洪安的访谈,在和全国道德模范面对面的交流中,领悟营销的真谛、“诚信”的价值。提倡艺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艺术创作,美术系学生自发组织了诚信美术作品展,将大学生考试作弊、逃课等不讲诚信的行为用漫画、雕塑等形式表达出来,从不同角度诠释对“诚信”的理解。
通过专题导入,让学生直观知晓“诚信”;通过专题讲授,让学生感性认同“诚信”;通过学生提问,让学生理性认知“诚信”,最后通过专题总结,让学生在课下践行“诚信”。可见,专题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而且真正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精华。
三、实践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
实践教学是指在系统教学和专题教学对学生理论“灌输”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有机结合进行的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和网络实践,以弥补理论讲授的不足,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学生头脑。
1.课堂实践。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给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根据当前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结合东海、南海问题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增强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知;邀请法律专家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化学生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识;邀请果树9301班先进代表时翠平作报告,提升学生对“诚信、友善”的认同。
2.校园实践。校园实践是课堂实践的延伸。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各种学生组织,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园实践,推动了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依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协会,通过展板、海报、条幅等形式积极宣传学生感兴趣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坚定“三个自信”;依托焦点时刻,开展“解读四中全会精神强化依法依规治校”主题活动,通过法律专家的解读,增强学生对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依托校报记者团,组织学生对“农大好故事”人物访谈,切身感受先进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激发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的热情。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课堂实践和校园实践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4]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利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井冈情·中国梦”专项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红军艰苦奋斗的历史,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担当自身责任和使命;借助河北农业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讲团,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宣讲党的群众路线,在传达国家政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通过科技服务活动,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历练学生创业本领;通过志愿者活动,深入实践基地进行环保科普宣传、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历练了本领;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外化为积极的行动。
4.网络实践。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平台。为应对新媒体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冲击,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各种新媒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提升大学生对不良思想的防御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化”[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提升媒介素养,熟练运用微博、飞信、微信、QQ群、啪啪图片语音社区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宣传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网络舆论状态,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开展有针对的教育和引导;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认知特点,设计贴近时代、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因素调查》、《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等问卷,开展网上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中系统教学是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学体系;专题教学是精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实践教学是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它们虽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有机统一体。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bxdwgk.gov.cn/ShowArticle-20630.htm,2015-01-2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34.
[4]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
[5]赵金广.论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河北学刊,2014(5):145-147.
(编辑:王佳)
收稿日期:2016-01-04
基金项目:本文作者系“河北农业大学社会主义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成员。该研究成果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研究”(编号:ZD201452),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10309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东洁(1978-),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贾立平(1963-),女,河北蔚县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16)02-00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