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系统与政治文化
——政治系统中的文化因素解析

2016-03-06 04:20丁良超
关键词:政治文化支持反馈

丁良超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政治系统与政治文化
——政治系统中的文化因素解析

丁良超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政治系统中存在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主体、政治行为等四个构成要素,其中,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灵魂,代表公众的政治价值信仰和主导心理倾向。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的其他等三个要素存在相互作用、互耦发展的关系,政治文化对政治系统的强大支持作用表现为维护政治系统稳定、变革和促进政治统治合法性,同样,政治系统会依据政治目标对政治文化做出反馈。

[关键词]政治系统 ; 政治文化; 支持 ; 反馈

“系统论的研究和发展,已经使任何学科都具备了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分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P1)。社会大系统由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协同进化,互耦发展,同时,三个子系统又有包罗万象的子子系统存在于其中,这些数目繁多的系统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大系统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在政治系统中,存在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主体、政治制度等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这些要素如何推动政治系统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1963年,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一书出版。他们依据意大利、墨西哥等五个国家的基本调研数据,分析了村民型、臣民型、参与型等三种公民文化以及混合构成,其中大量的篇幅谈及政治文化与民主制度以及社会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紧接着,阿尔蒙德与鲍威尔合作,出版了《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这本书是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学派的经典著作,书中把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政治发展结合起来,为研究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一、政治系统与政治文化

1.政治系统

政治系统理论由当代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教授提出。伊斯顿借鉴产生于自然科学的系统理论,用宏观、全面、系统的方法分析公共政策、探究社会政治,建立独到的政治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政治系统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分析方法,避免以往政治学研究注重个体研究、静态研究、历史研究的局限性,尝试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重视系统理论的构建,把政治现象看作一个整体。

从外部看,政治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受到经济系统、文化系统的影响,受到社会外部环境的干扰;从内部看,政治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它是一种输入—转换—输出的系统过程,在内部,它有具体的结构,它一般由政治主体、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文化构成。

2.政治文化

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是生存选择造成了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弧,从另一个文化角度看,每个社会都在舍本逐末,文化的差异完全是人为的,所以是可以相互学习和修改的,实际人类各团体间的共性远大于他们表面或口头上强调的差异。”[2](P10)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抛出政治文化的命题以来,政治文化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956年,阿尔蒙德首次提出政治文化的概念,并在此后的研究中倾注大量精力,奠定其权威性地位。阿尔蒙德把“政治文化理解为政治体系的心理取向,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盛行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技能,并指出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3](P15)。对特定的政治系统而言,政治文化是一种主导价值观念和心理属性,是政治系统其他构成要素的反映和推动力,是政治系统的精神导向和价值原则,因此,政治文化可以看作政治系统的狭义文化因素。

二、政治系统中的政治文化

1.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政治制度是一个政治系统的运行规范和总体框架,在政治制度的框架内,政治主体通过内外环境输入行使政治行为,输出公共政策。政治制度是一切政治社会活动的准则,体现政治统治者的意志和政治追求,它由政治制度制定、政治制度运行、政治制度反馈等多个环节构成,在政治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政治文化是社会主导心理属性和倾向,对政治制度的制定、运行等发挥重要的影响。在政治制度的制定过程中,统治者必须收集民意,倾听群众的主流声音,没有公民支持的制度和政策注定是失败的、不能长久的;在政治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制度本身也要接受政治文化的考验,如果制度运行过程中受到阻力,政治统治者就要考虑制度本身是否反映民心,是否体现民意。

2.政治主体与政治文化

政治主体是政治系统的具体执行者,是政治权利、政治义务的承担者,在系统中占据优先和主导地位,并通过对政治客体的作用影响政治系统的发展和运行。从政治主体的结构看,可以分为个人和团体两类,个人由公民和政府官员组成,公民是政治主体的全部体现,政府官员是政治主体的让渡体现;团体由政府机构和政党两部分组成,政府机构是主流的政治主体,随着政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等的出现,政治主体愈加多样化。

“政治文化可以决定个人对政治体系、政治目的、政治决定、政治现象的态度和情感,决定政治共同体成员对共同的规范和标准的态度和举止,决定社会全体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总体看法以及反应模式”[4]。从这一点看,政治文化对政治主体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

3.政治行为与政治文化

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利、政治利益而开展的各类行为,是政治意图和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政治行为具有阶级性和法律性两个特征,政治行为是政治统治者的具体行为,这种行为从开始就打上阶级的烙印,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政治行为要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法律对政治行为的权限、边界做出具体的规定。

政治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政治行为的运行。政治行为首先是人的行为的政治体现,因此,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在政治文化的影响和指导下开始的;同时,政治行为产生的结果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人的心理,影响主导的心理倾向,对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投射作用。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系统的支持

政治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发展需要协调内外环境的关系:在外部,它要和经济系统、文化系统保持协同关系;在内部,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主体、政治行为等四者之间保持协调关系,共同发展,而在这其中,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灵魂,对政治系统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保持政治系统的稳定、推动政治系统的变革、维持政治统治合法性等方面。

1.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稳定

“一般政治系统理论以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这一政治和公共决策的根本特征为分析基准,以政治行为之间的互动为分析单元,以政治系统的环境与系统之间的作用和权威当局的约束性决策流程为研究对象,以包括需求和支持在内的输入、包括权威当局决策和执行在内的输出和输出后的反馈为分析变量,以政治系统对于环境的适应及其存续为研究目标,建立了联系政治和公共决策与社会和自然环境循环往复的一般政治系统分析模式”[5]。由此可见,在政治系统的内循环中,政治文化始终伴随其左右,维系政治系统的稳定。在系统的输入端,主导政治文化使政治诉求相对集中,保证输入的稳定;在输入和输出的“暗箱”操作过程中,政治文化影响政治行为朝着既定的输出端前进;在输出端,政治文化能够使公共政策更容易被公民接受和执行。

阿尔蒙德强调:“有利于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公民文化应该是既能够使高参与热情和政治冷漠之间达成平衡,又能使对权威的服从和尊重与主动和参与之间形成融合的公民文化,从而使政治冲突的程度能够保持在政治系统免于崩溃的适当范围。”[3](P29)处理好主流政治文化和其他类型政治文化的关系,将使政治文化有效地为政治统治服务,保持政治系统的稳定。主流政治文化与现行政治体制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和团结,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政治文化与政治系统变革

政治文化包含政治认识、情感和评价等方面,而其中政治认同是政治文化的核心概念,对一个社会的政治系统而言,政治认同即表现为国家、政府运行的输入。“产出危机表现为合理性危机,即行政系统不能成功地协调和履行从经济系统那里获得的控制命令。投入危机则表现为合法性危机,即合法性系统无法在贯彻来自经济系统的命令时把大众忠诚(政治认同)维持在必要的水平上”。政治认同危机包括产出危机和投入危机[6](P26)。如果在政治文化的层面上产生危机并持续发酵,那么可以预见,政治系统的变革即将来临。

政治文化在不断演进,政治系统也在不断变革。社会自身的发展带来政治文化的发展,如网络化、全球化等,深刻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的价值观念。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指出:“全球化以各种方式削弱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疏远了国家和公民的联结,也进一步消解了个人的各种其他纽带,使得风险和无意义感也随之而来,迫使人们改变自身的处境,寻求新的落脚点和Identity。” 网络化、全球化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它对人的影响尤其深刻。而人类的传统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的心理倾向、价值观产生重大的影响,改变一定区域内的政治文化,也必将为当地的政治系统带来新的观念、新的变革。

3.政治文化与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基本命题。没有政治合法性,这个政治统治就没有法理依据,而这样的政治系统也不会长久。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意味着,对于某种要求作为正确的和公正的存在物而被认可的政治秩序来说,存在一些好的根据,一个合法的秩序应该得到承认。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与政治文化课题密切相关。

阿尔蒙德在其知名著作《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与政策》中写到:“如果某一社会中的公民都愿意遵守当权者制定和实施的法规,而且还不仅仅是因为若不遵守就会受到惩处,而是因为他们确信遵守是应该的。那么,这个政治权威就是合法的。”[3](P35-36)亨廷顿指出合法性的来源:一是来源于存在;二是来源于人民意志或者选举;三是来源于程序,来源于社会组成各方的妥协,同时,他着重指出,合法性还来源于政治行为是否得到公众的政治认同。

哈贝马斯认为:“多元文化社会的国家证明了培养宪政原则所需要的政治文化并不要求所有的公民分享相同的语言、族群或文化根源。相反的,政治文化本身就可以作为宪政爱国主义的共同基础。这种爱国主义同时强化了我们的信念,让我们知道虽然多元文化社会中有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却可以并行不悖,维持同异互见之局。”[7](P12)在这里,哈贝马斯指出国家的存在、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并不要求所有的公民具有相同的民族特性,如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语言、相似的生活习惯等,而重要的是不同的公民具有相互认可的、并行不悖的政治文化,要努力使政治输入反映公众的政治诉求,使政治统治在全体公民中树立和奠定合法性基础。

四、政治系统对政治文化的反馈

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子系统,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作为政治系统组成要素之一,政治文化对政治系统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同样,政治系统对政治文化具有强大的投射和反馈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强化、引导、限制、整合等四个方面。

1.强化

政治主体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系统的巨大作用,通过政治系统的各种力量强化主导政治文化,做好政治社会化工作,即把政治愿景、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等渗透到全体公民的内心,在他们的内心形成强大的投射力,自觉规范全体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将政治文化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进而在公民中形成更加稳固的人格特征,使他们以后的政治行为具有自觉性、天然性和稳定性,集中反映政治系统对政治文化的要求。

2.引导

政治系统要做好对主流政治文化与其他类型政治文化的引导工作。主流政治文化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政治目标发生变化,政治系统就要对主流政治文化做出引导、反应和适时的调整;对于其他类型的非主流政治文化,政治系统要引导其健康发展,在尊重多元的基础上,努力使其与主流政治文化协同发展,以更好地为整个政治系统服务。

3.限制

当政治系统中出现与政治发展相背离的政治文化时,就要及时、果断地对此类政治文化加以有效限制。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政治系统的发展也是如此。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政治文化,包括背离政治发展愿景的政治文化,如果任由此类政治文化发展,它很有可能替代主流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给政治发展带来灾难。因此,对待此类政治文化,要坚决加以限制,甚至动用强制性手段。

4.整合

政治系统中发挥主导支持作用的是主流政治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政治文化或者亚政治文化,需要在政治系统的总体框架内,依据政治系统的目标方向,对这些类型的政治文化加以整合,以更好地为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整合过程中,要注重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协调,一是认同,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公民群体都有自己信仰的自由,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二是要协调发展,要在主流政治文化发挥核心作用的前提下,灵活推动各类政治文化的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卓君.文化视野中的政治系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4]贺培育.论观念与制度的内在逻辑关系[J].求索,2001(6).

[5]王浦劬.一般政治系统理论基本特点刍议[J].科学决策,2010(8).

[6][德]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Habermas.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dentity: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futureof Europe[M].praxis international 12: 1-19. 1992:7.

[责任编辑冒洁生]

[收稿日期]2015-12-06

[作者简介]丁良超,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政治文化、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6)02-0019-03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支持反馈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金融支持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模式研究
印媒称中国“支持”印度斡旋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