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一主题三环节六课型

2016-03-04 00:58:56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课型主题

邓 鲜 容

(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广东 广州 510660)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一主题三环节六课型

邓 鲜 容

(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广东 广州 510660)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以其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多元化、动态化的特点备受关注,但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也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流程不清晰、教学任务重、教师缺乏科学教学模式的引导、综合实践教学几乎无章可循、无本可依等问题,使教学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本文构建了“一主题三环节六课型”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以“定题—践行—评价”三大环节为主要教学流程,以“选题指导课、方案制定课、实践操作课、阶段交流课、成果展示课、评价总结课”六大课型展开教学,引导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健康、科学、可持续地开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主题;课型;教学模式

“一主题三环节六课型”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是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为总框架,以“定题—践行—评价”三大环节为主要教学流程,以“选题指导课、方案制定课、实践操作课、阶段交流课、成果展示课、评价总结课”六大课型展开小学综合实践教学。[1]

一、明确学习主题,指引综合实践活动方向

在该教学模式中,必须首先明确学习主题,学习主题指引着整个主题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决定着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通过“选题指导课”和“方案制定课”来明确该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主题。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受视野所限、学识所限,需要教师在最初的选题环节多做筛选和指引。

以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小学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为例,由于该校位于广东省乞巧第一村——珠村,乞巧文化非常浓厚,地域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校内更不乏各种乞巧工艺品的展示和精通乞巧手工的教师与学生,因此,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特点出发,结合校本教材,整合区域资源,该校展开了一系列以乞巧文化为背景的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性学习,如“寻根究源话乞巧”“零距离接触——探访乞巧婆婆”“探寻乞巧文化名迹”“乞巧手工我会做”“乞巧文化我来传”“乞巧文化在21世纪的新发展”等。而这些主题的确立,秉持了“小课题,长周期;小切口,大落点;成本低,效益高”的原则,如同一条清晰的线,很好地指引着教师在繁重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牢牢抓住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向,不至于迷路、无所适从,更为全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定题—践行—评价”三大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一主题三环节六课型”教学模式中提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主要以“定题—践行—评价”三大教学环节逐层展开,“定题”先行,“践行”为主,“评价”追随,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选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建构,无疑有利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在主题性学习中,通过“选题指导课”和“方案制定课”确定了学习主题后,便以多方向、全方位、学生全员参与的高度,充分展开相关的实践活动——“践行”。

2.践行

“践行”这一教学环节由“实践操作课”和“阶段交流课”两大课型构成,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的观点,引导学生多动手,在动手实践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在“做乞巧手工,品乞巧文化”的主题性学习中,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多方向、全方位的实践活动:组队参观珠村大祠堂的乞巧手工展台,收集关于珠村乞巧手工作品的书面资料和典型作品;组队采访乞巧婆婆、学习制作乞巧手工的技艺,然后动手制作乞巧手工。通过前期充分地观察与模仿学习,许多学生从门外汉变成了合格的乞巧手工艺品制作人,珠花宝塔、莲花灯、布艺巧姐牛郎、花生绣鞋等传统作品让人赞叹,而“习主席说乞巧”“神州上天”等充满时代色彩的创新型作品更使人惊叹制作者的创新能力。

3.评价

学生参观乞巧作品展台时自主进行拍照、录像,回来后其中一个小组制作了一本名为《乞巧手工展》的照片册,在班内传阅,获得认同;另一小组则自学了名为“超级捕快”的录屏软件使用方法,用一周时间制作了名为《印象之珠村乞巧工艺品》的录像,让学生们惊叹。在动手制作手工艺品时,学生的进步更是让笔者叹服。通过举行展览会和电视报纸等媒体途径向外界展示由我校小学生制作的乞巧手工,以达到传播乞巧文化的社会目的。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展示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丰富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全员参与,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灵活运用六大课型,围绕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以研究性学习为桥梁,促进学生个体成长

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课程改革应基于儿童的立场,尊重、引导、释放儿童的天性,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以研究性学习为桥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从实践中获取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指出的“反对从课本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学习;反对通过训练获得孤立的技能和技术,主张运用这些技能、技术来作为达到所积极追求的目的的手段”。[3]

学生的个体成长是独一无二、不可代劳的,在摸索、研究、挫折中,学生将获得宝贵的经验,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逐渐成长。

2.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决定六大课型的合理性

课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结构。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特殊的课程,应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小学综合实践“六课型”,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为思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有望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3.灵活运用“六大课型”,发扬教师机智

任何理论和体系的提出都需要实事求是地去运用,切不可纸上谈兵、全盘照搬,因此,执教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教材、当地区域资源等实际情况,将“六大课型”进行合理、科学地选择和运用,以求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在所难免,希望“一主题三环节六课型”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模式,起到一定的学科引导作用,推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有效地开展。

[参 考 文 献]

[1] 周永.对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四点建议[J].考试周刊,2015(24):180.

[2]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16,245.

[3] 约翰·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39.

[责任编辑:黄晓娜]

[收稿日期]2015-11-17

[作者简介]邓鲜容(1984-),女,广东湛江人,小学一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6)06-0051-02

教学新论[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6.014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课型主题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4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考试周刊(2016年52期)2016-07-09 23:02:26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31:31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