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学生守则》的德育校本教材开发

2016-03-04 00:58:56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德育

邹 维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2.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北京 100875)

基于《中小学生守则》的德育校本教材开发

邹维1,2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2.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北京 100875)

[摘要]德育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落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首要途径。开发校本内容达标且操作可行的德育校本教材成为每一所有着独立思考的中小学的奋斗目标。2015年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是中国德育的一个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对德育“内容好、看得懂、够得着、行得通”的一个有效尝试。在德育校本教材开发上,我们应以《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目标上以守则为纲进行规划,编排上以具体细则进行详述,内容上科学有效地整合,特色上凸显学校特色,操作上活动形式多样。

[关键词]中小学生守则;德育;校本教材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共9条,282字。[1]从内容上来说,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基本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内容,也根据时代特点添加了热点新意。从形式上来说表达生动、朗朗上口,诗情韵意跃然纸上。当然守则的落脚点应该是如何践行,明确当前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不足,认真领悟新守则的真谛,基于《中小学生守则》探索德育校本教材开发新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生守则》的三大主要亮点

2015年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是30多年来中国德育一个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对德育“内容好、看得懂、够得着、行得通”的一个有效尝试。

1.内容好

此次修订版的守则包含了四个主要内容,其一是作为中国人的基本要求,例如爱国爱党爱人民;其二是德智体美劳的基本规范,例如好学多问、明礼守法等;其三是优秀传统的发扬传承,例如勤俭节约、孝亲尊师等;其四是时代热点的要求任务,例如远离毒品、绿色上网、低碳出行等。这些内容将中小学生成长的几个基本素养都囊括其中,内容上的选取精而妙,值得一赞。

2.看得懂

以往的学生守则都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一条更比一条长。这导致中小学生一是看不懂,看起来稀里糊涂;二是不想看,字数太多看了上句忘了下句。新修订的版本则只有短短9条,282字,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也不费力。编排上采用诗歌的形式,条目清晰,节奏感强,符合小孩子的说话方式,让看懂不再是个问题。

3.够得着

德育不是高高在上的事物,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要求规范。尽管我们讲究教育教学上的“最近发展区”,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够得着,是我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一些标准和要求。此次修订的守则简练,要求都是可达到的,例如自觉礼貌排队、爱惜花草树木等,这些要求都是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够够得着的基本行为规范,而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空洞要求。

4.行得通

规范好不好,看的是效果。能够操作的才是可行的,才是有必要且有效的。新修订的守则基于学生视角,选取学生需要的、用得着的一些规范,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要求,并且很多指令都具体细微,容易记忆,方便操作,学生践行起来更加顺利。从德育工作者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进行德育的可行内容,其中很多都直指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说教意味较轻,更像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

二、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五个常见问题

1.逻辑难自洽

林雪川表示,自己抓着黎永兰继续往河边走去,在走了一段路之后,黎永兰咬了林雪川的左大臂,林雪川于是顺势左右手一起往黎永兰的头上打去,黎永兰就往后面倒下,脑部着地。

德育校本教材开发首要的问题应该是捋顺逻辑问题。当前中小学德育校本教材存在着逻辑难自洽的问题,结构上往往有“拿来主义”思想,即能用得着的东西就拿过来堆砌,对逻辑结构往往忽视。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逻辑上要自洽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册与册的关系是递进关系,系列丛书与单本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六年将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应该细分到各个年级具体落实,一步一步地成长成才,每个年级有所偏重,都是一个目标达成的过程。二是章节结构应该是互补关系而非涵盖关系。每册每个章节的编排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而不是第一章讲礼仪,第二章又讲见面问候礼。但是章节之间的互相独立并不能脱离于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应该是一个能够统领的编排,层次鲜明并不会影响到结构的统筹,是为了更好地厘清逻辑关系,使德育校本教材规范而有节奏。

2.内容生搬硬凑

结构编排好后便是内容的整理工作,这也是德育校本教材开发中体现精华的地方。但是目前中小学德育校本教材中内容多以网上资料的搜集和运用为主,是一种涂鸦式的题文对照,往往缺乏灵活运用的思考过程。内容上的生搬硬凑显得教材毫无生气,并且还容易闹出笑话,不符合学生的阅读特点和思维习惯,即使在引人入胜的标题下也大有滥竽充数的嫌疑。例如,有的教材引用的图片都是其他学校的图片,水印都没有去掉。内容上的编排应该是资料的一个再造过程,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三个原则,即服务标题原则、儿童化视角原则、学校特色原则,当然也要注重各个章节内容的有效衔接问题,避免重复出现或者提前“剧透”的问题。这需要编写教师不要做文字的搬运工,而是文字的编码员,这是一个有效编码的过程,是一个赋予文字特殊意义的过程。

3.学科缺整合

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是一个结合的过程,没有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教育应该通过教学进行。“教育的惟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2]这也提醒我们德育课程不是一个单独的体系,而是与多种学科有着交叉的学科,德育校本教材也不能为了德育而进行德育,必然是学科充分整合、寓育于学的过程。当前德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受分科教学的影响,对学科整合做得还不够,如何进行综合德育教材的开发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到课程整合的总体运作,小到德育课程的创新改革,德育校本教材的学科综合化思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特色不鲜明

5.说做两张皮

我国德育素来被批评为说教气息太浓厚,过于强调口号式的灌输,操作起来往往脱离基本内容的指导。说一套做一套是当前德育校本教材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是由于教材的操作性不强导致的,往往是一些心灵鸡汤和规范要求的内容,而不能考虑到孩子的游戏天性,使德育课成了朗读背诵课。解决说做两张皮的问题,前提是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空大上的话语;重点是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符合他们的特点习惯;关键是要寓教于乐,游戏和活动应该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只有真正符合孩子特点的德育才能是好的德育,也才能是有效的德育,说做结合,理念系统和实践系统有机结合是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性工作。

三、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新思路

解决德育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五大常见问题应以《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在目标上以守则为纲进行规划,编排上以具体细则进行详述,内容上学科有效整合,特色上凸显学校文化,操作上活动形式多样。

1.以《中小学生守则》内容为纲领

《中小学生守则》内容是作为一个中小学生立身为人的基本规范,应将其作为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因此可以将其阐述为学生发展的一贯式德育,从九大方面予以落实,分别为“爱党爱国爱人民、好学多问肯钻研、勤劳笃行乐奉献、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诚实守信有担当、自强自律健身心、珍爱生命保安全、勤俭节约护家园”[1],然后再加上“我爱我校添光彩”这一学校特色内容,共十大板块。从两个途径予以整合:一是将十大方面“我爱我校添光彩”作为一年级的入学知识,向学生介绍校情校史、校纪校规、课程师资等方面内容,其余九个板块分别融入一到五年级进行学习,六年学习完成一个完整的十大板块,形成一个整体思路;二是将这十个板块分别作为一个章节,每本书包括这十个章节,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特点,从“知、情、意、行”四个层次推进,最后达成目标。两种方式妥善处理都是可行的,总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逻辑捋顺,这样大方向上就不会出现偏差,以便顺利推行德育校本教材开发。

2.细则规范可作为每个章节下面的小节进行详述

从十大方面入手编排成为十大章节后,每条下面的解释话语便可以顺其自然成为每个小节的话题,例如“珍爱生命保安全”章节下便可以编排好“交通规则伴我行、水火无情需注意、自护求救有技巧、毒品有害不沾边”等小节,编排上要注意选用的内容不能过旧,跟上时代特点,适当纳入一些热点词汇,并且案例事实既可以是经典故事,也可以是鲜活的新闻报道,图文结合,将多媒体的有效运用纳入到编排中。

3.学科整合应“见缝插针”

各科知识的有效结合不是一个生搬硬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机结合的过程,需要利用好每一次可以结合的机会,让教育和教学在不经意间便开出意想不到的花朵。首先要挖掘各科特色,思考哪些能够运用到德育校本教材中去。其次编写人员要容纳多个学科背景的人员,让思维碰撞出火花。第三可将学校现在已经探索出的一些学科成果运用到德育教材编写中。最后需要反复征求各个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整个过程应该是全员参与,也应该是多学科交汇,这样才能够扩展思路,丰富内容,使骨架下面的内容“有血有肉”。

4.要有学校文化的特色“印记”

体现学校的独特学校文化应该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否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德育校本教材开发应该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也是首要回答的问题。第二,内容上是否融入了学校的特色内容,无论是案例的选取还是图片的采用,是否尽可能地以师生身边的事物为主,让德育显得不那么遥远。第三,是否将学校的办学特色有机结合。很好地回答这三个方面问题,德育校本教材开发才能体现学校特色。

5.操作形式要多样化

德育校本教材开发应该避免过于说教式的德育,应体现“活教育”思想,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3]让孩子在成长这个大课堂中去获取德育知识,践行德育规范,锻炼坚强意志,培育正确情感。将说教式的口号转变为具体的行动,通过一系列游戏、视频、参观等活动来获取经验,正所谓能力上只有通过实践,学到的知识才是有用的,悟到的道理才是深刻的;心态上通过实践,我们才会换位思考,懂得知足感恩,明白笑对人生。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发布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N].德育报,2015-09-07(1).

[2] 檀传宝.西方经典教育导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6:203-204.

[3]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70.

[责任编辑:黄晓娜]

[收稿日期]2015-12-16

[作者简介]邹维(1991-),男,湖南醴陵人,硕士研究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6)06-0024-03

德育探索[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6.007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1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质量的评估体系研究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8:43:53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29:33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