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疆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2016-03-03 13:54曹维栋
学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曹维栋



浅议新疆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曹维栋

摘要:根据新疆班学生的特点,利用地方资源、国学经典及新疆本土文化,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疆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对口支援新疆内地高中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DEA120209)成果。

我校是安徽省首个承办对口支援新疆内地高中的学校,下面就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就语文教学而言,新疆学生许多来自维吾尔族,他们的母语是维语,虽然在当地他们也学习汉语,但其汉语水平与汉族高中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对策,特别是利用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更须顾及新疆班学生的特点。

一、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首先,在李白、李之仪诗词教学中进行地域传统文化渗透。安徽省当涂县是一个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名人辈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杰出词人李之仪的终老之地,李白、李之仪许多著名诗篇就创作于当涂,其作品的内容与当涂的历史人文、山川风情息息相关,是优质的语文教学资源。尤其是李白,新疆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许多维族学生都能背诵《静夜思》《月下独酌》等诗篇。当我们选择《望天门山》进行教学时,学生了解到这首诗就是以当涂为题材并写于当涂的时候,特别惊讶,也非常兴奋。教师利用这个契机,带领学生吟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师生的共同解读中,一个充满气势,极其壮美的当涂山水图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既学习了诗,也增进了对当涂的了解,对当涂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具有当涂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就在教学中得到了渗透。同样,李之仪的小令《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也是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衰的名篇。相传这首小令是诗人复官之际写给其当涂的妻子杨姝的,李之仪在当涂生活了10年,是当涂的姑娘杨姝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是当涂的青山绿水给予他创作的灵感。他生前曾游当涂,死后又葬于当涂,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给新疆班学生教学这首词时,结合李之仪在当涂的这些故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情感上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当涂是《千字文》的故乡,利用《千字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新疆班学生似有近在咫尺之感,因此便于其接受。《千字文》成书于南北朝梁代。至今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它的作者,也就是中国蒙学之祖、当涂才子——周兴嗣。《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妙语连珠,言简意赅,概括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它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其最大优点在于融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为一炉,诵读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这也是其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的重要原因。针对新疆班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千字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切合学生的主观认同,又能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心理层面,便于学生理解其内涵。老师在新疆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千字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悠久博大。

再次,利用本地的历史古迹及优美的山水风光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之情。当涂是一座古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丹阳郡置蒋州;废淮南郡,并襄垣、于湖、繁昌及西乡4县更置当涂,徙县治姑孰,属蒋州,自是姑孰之当涂县始定;又并侨置当涂、浚遒等县置宣城县,属宣州”。可见当涂历史之悠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当涂的历史,也就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再结合新疆班学生家乡——新疆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另外,当涂风景优美、名胜古迹甚多,著名的“姑孰八景”自古有名,其中的“太白墓园”更是名扬天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观美丽,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

二、利用经典国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经典的古诗词和散文、小说、戏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其本身就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讲授这些经典名篇,就是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新疆班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光彩与成就,进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浩瀚与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陶冶情操。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文课本内容,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并进行创造性转化。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开发了校本教材《感悟易经智慧》,一方面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文本,另一方面利用它进行语文课外讲座。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能够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阅读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利用课程培养学生兴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就学科而言,语文课是最有可能融合传统文化的学科,语文课可以设置“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类的选修课,或者要求老师根据新疆班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他们使用的校本教材。这样,通过课程学习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新疆班学生到内地学校上学,本身就对一些事物充满好奇,如果老师在开学之初的语文教学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就会水到渠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之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贤哲进行精神对话、心灵沟通。

四、利用新疆本土的传统文化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灿烂辉煌的文化宝藏,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例如,维吾尔古代文学中的《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真理入门》、《爱苦相依》等等;蒙古族的《江格尔》和《东归》;还有柯尔克孜族的长篇史诗《玛纳斯》——号称“人类历史上的瑰宝”,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将其编写成校本教材,这样,新疆班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也一定会起到很好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苏薇薇:《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文学教育》(上)2012年第9期。

[3]赵晓辉:《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8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第二中学)

[责编木子]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