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朝玉
依据三个认知层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薛朝玉
摘要:学生的认知活动有三个层次,即“探索观察——研究思维——应用迁移”。利用以上规律,设置有效的诱导性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思维便会翩翩起舞,课堂学习也将风生水起。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认知层次
“自主、合作、探究”,高度概括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是根本,“合作”是辅助,“探究”则是学习过程,是核心。“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合作探究”则是“自主探究”的深化。可见,学习的主要矛盾在学生个体,贵在学生的独立思考。那么,怎么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而通过“合作探究”的辅助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呢?
三个认知层次是指学生学习认知过程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行为上表现为“探索——研究——运用”,心理上表现为“观察——思维——迁移”。完整地表述为:“积极探索,认真观察;精心研究,活跃思维;广泛应用,加强迁移”。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层次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又往往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下面以《囚绿记》为例,对如何依据三个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以说明。
[课件展示]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梳理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
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写出来。完成后可举手发言。
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他发言的内容,辨别其正误,并做补充评价的准备。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谈过的见解,可谈不同意见,也可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进行点评,利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课件展示]
①(第1-4段)寻绿;②(第5-7段)观绿;③(第8-12段)囚绿;④(第13段)放绿;⑤(第14段)怀绿
——以上环节是三个认知层次的第一层次:积极探索、认真观察。
探索是人们试图发现、寻求、追究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的行为,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首要一步。没有探索,就无所谓对客观世界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就无所谓进行创造性劳动。探索所对应的心理要素是观察,学生在学习中认知活动的第一步,不仅仅靠感知,而且要靠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高级形态的知觉过程。观察的过程既是知觉过程,又是思维过程,但这只是初步的思维活动,还不同于实际意义的思维加工,因为还没有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阅读文本,梳理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观察对象“常春藤”为中心展开“探索--观察”。但这只是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是初步的思维活动。
[课件展示]
(一)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找出课文中相关的社会背景。
陆蠡,原名陆考源,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他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战爆发后继续留在上海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等工作。1942年4月被日伪宪兵拘捕,不久即惨遭杀害,年仅34岁。
本文写于抗战爆发一年之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开来,这使他感到“孤独”,于是怀念起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外固执地朝向阳光生长的那株常春藤。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心声。而那株常春藤也寄寓了一个真正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课件展示]
结合以上背景材料及课文中的描述,说说作者通过描写绿枝条寄寓了怎样的深层意味?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写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其发言的内容,做补充评价的准备。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谈过的见解,可谈不同意见,也可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进行点评,利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课件展示]
作者不仅写出了自己的生存状态,也含蓄揭示了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而且通过对永远朝着阳光生长的绿枝条的描写,象征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执着追求自由和光明的民族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对祖国自由、光明的热切期盼。
[课件展示]
(二)请细致认真地欣赏文本,通过作者对绿枝条进行的绘形绘色的描写,思考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表现景物的特点和神韵?并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且写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
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其发言的内容,做补充评价的准备。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谈过的见解,可谈不同意见,也可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进行点评,利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课件展示]
①托物言志;②粗略的描写:“便有一片绿影”;③精细的特写镜头:“柔软的卷须”、“纤细的脉络,嫩芽”;④对枝条变化过程的描写等;⑤个人情感与景物相融合,且叙事有波澜;⑥将物拟人化,更好地表现景物的性灵特征。
——以上环节是三个认知层次的第二层次:精心研究,活跃思维
探索紧紧是入门的向导,学生认知过程的第一个飞跃的完成,关键靠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和对结论的正确论证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研究来完成的。研究对应的心理要素是思维。学生的学习如果不经过思维加以分析整理,归纳分类,演绎类比,抽象概括,不把它们提高到理性认识,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研究——思维”就构成了学习系统的核心基本要素。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探究“绿枝条”的深层意味,实际上就是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绿枝条”不仅仅是绿枝条,它更是一种象征,一种寄托。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使用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绿枝条的描写进行“个体”分析,然后从中抽象出“共性”的规律。完成这两个问题,就要学生独立思考,在深思中显本领。
[课件展示]
试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100字左右)。
(学生写作,展示成果,互评。教师点评。)
——以上环节是三个认知层次的第三层次:广泛应用,加强迁移。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谓之运用。“运用”所对应的学习心理要素是“迁移”。迁移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通过迁移才能使所学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充实和熟练。文本《囚绿记》可迁移运用的能力点是多方面的,如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描写方法等。教师在此设置的迁移运用点为“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核心能力点,通过此次迁移运用活动,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是对能力的一种锻炼。
从信息学的角度看,第一个层次是收集信息,获得感性认识,夯实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加工信息,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规律。第三个层次是升华信息,理论用于实践,提高能力。惟其如此,有效地利用三个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关键的是进行“有效性信息”的引导。
课堂学习中,设置导向性信息,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树立路标。投影出导向性信息,为进行学习活动树立起“路标”。可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投影于屏幕上,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自觉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步,体验探究。就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亲身体验,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必要的合作探究,完成导向性信息所提出的任务。一定要保证体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走过场。小组合作前,要先独立思考,做好准备,不搞形式主义。
第三步,展示评价。就是由学生展示学习活动的成果,并进行评价。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充实、纠错,最后再由教师做出归纳、总结。
设置导向性信息,应遵循以下原则:
指向性原则。就是说指向要明确,讲实效,不管课堂怎么“动”,咬定“目标”不放松。
清晰性原则。导向性信息既然是“导向”,就要十分清晰、具体、明确,让学生自己一看就明白“学什么?”“怎么办?”特别在设计怎么动时,更要交代具体、清楚。
科学性原则。导向性信息中的学什么,反映了该知识点的关键和重点,遣词造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误差。
梯度性原则。是指在三个认知层次间先后所设置的导向性信息具有梯度感。注意问题的逻辑顺序;各个问题之间,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原则。
形象性原则。教学要充分运用视频、图画、动画、模型等课程资源中的形象资料,创设形象情境,为学生迅速完成形象思维提供丰富的加工表象。
熟悉性原则。迁移运用层次是升华信息,其导向性信息所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应该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学生的创新性劳动。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食贵自化,学贵自得。学生一旦置身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探究客观奥秘的教学情意场,在认知规律的引领下,便会学得主动,学得自觉,有张有弛,兴趣盎然。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教师导向性信息的旋律而翩翩起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语文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中学)
[责编夏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