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探究

2016-03-03 17:14:12亮,陈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概论中国梦理想信念

李 亮,陈 晨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探究

李亮,陈晨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摘要:“中国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决定了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是可行的。文章指出,以专题的形式,通过网络化、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实现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网络讨论相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好地认识“中国梦”,进而认同“中国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路径;方法

2012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在官方场合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为之奋斗。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重大使命。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科学认知,坚定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路径和方法,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一、“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可行性

“中国梦”能否融入“概论”课教学,要考虑是否具备融入的前提条件,即“中国梦”与“概论”课教学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梦”与“概论”课教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具有可行性。

1.“中国梦”与“概论”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具有一致性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对“中国梦”的内涵作了具体的阐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1]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中国梦”并非空想、幻想,而是对共同理想、愿景和目标的通俗说法,对大学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固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生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灯塔。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能否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仅关乎着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命运,而且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概论”课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梦”与“概论”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上是一致的。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注入时代内容才能引发共鸣,“中国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当代注解。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既不违背课程的教育目标,又增添了课程的时代特色,对培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2.“中国梦”与“概论”课教材内容具有同构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复兴道路。从以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到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所期望的“太平天国”;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实践的器物救国,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以不同方式所尝试的制度救国;从新文化运动以后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的思想文化救国,最后到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以社会主义救国、以社会主义发展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持续探索奋斗的历史本质上就是先进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逐梦史”,无论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史,还是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建设史、改革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所有阶段历史的主题,也是贯穿每一阶段历史的主线,它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

“概论”课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梦、筑梦、圆梦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是在前人不断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共产党追梦、筑梦、圆梦的历程,也包含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逐梦史”。因此“中国梦”与“概论”课在内容上具有同构性。

3.“中国梦”与“概论”课教学改革的要求具有契合性

“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然而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对“中国梦”解读不当,以致有些人对“中国梦”的理解产生偏颇,认为“中国梦”是非马克思主义的。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者研究指出,“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学者认为:“‘中国梦’这个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话语、新凝练和新结晶,丰富和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概论”课课程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概论”课是一门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的课程,更应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与“概论”课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契合。

二、“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路径

2013年新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第六章的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的第三部分简略介绍了“中国梦”的提出、思想内涵、实现途径,但是由于“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不仅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而且还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果只是简略地对“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行基本内涵的阐述,很难让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深刻理解“中国梦”;如果把“中国梦”与这门课的各章节内容都结合起来去讲,不仅难度大而且显得散乱,在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上又会造成若干误区和表面化现象,降低“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因此,“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最适合的路径是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具体而言,可以将“概论”课分为以下几个教学专题。

1.第一教学专题:“中国梦”的历史依据与理论基础

结合教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让学生了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解决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梦”提出的理论基础,“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民族使命。在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也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态度原则,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追寻“中国梦”的道路就会出现曲折。

2.第二教学专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结合教材第二、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把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梦想而奋斗的失败与成功的历史演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晓“中国梦”的宏大背景,深切感受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在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封建制度的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自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列强欺凌,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民族危机同时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无数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族复兴的征程。然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在中国面临走向何处的危难之际,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辟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接续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复兴的“中国梦”。最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并通过“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3.第三教学专题: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结合教材第五、六、七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和总任务”以及“社会主义本质和改革开放理论”,让学生懂得“中国梦”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其实现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全面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党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经受了重大的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4]正如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时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5](P26)

4.第四教学专题:“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结合教材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可以在理论层面帮助学生理清和辨识“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系。继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与“中国梦”相辅相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确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前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水平将登上两个新台阶,为“中国梦”的实现铺平道路。

5.第五教学专题:和平统一、和谐世界的“中国梦”与世界梦

结合教材第九、十章“祖国统一”与“对外政策”,讲清楚“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各国人民梦想的关系。梦想无国界,拥有梦想、追逐梦想是世界各国人民所共有的心理。1931年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他所著《美国史诗》一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美国梦”:“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2013年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呼应“中国梦”称:“如同两国江水汇入同一片大海中一般,‘中国梦’与‘韩国梦’是结为一体的。韩国与中国和谐相处,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经济繁荣、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各国梦想的相通之处。习近平同志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演讲、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美国访问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等多种场合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但“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各国梦,在内涵、文化背景、价值观、实现路径、发展模式、目标前景等方面均有不同之处。“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统一的梦,是奉献世界的梦。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与西方大国“强国必霸”的崛起方式迥然不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要恢复古代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提高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和机遇,而不是动荡与威胁。

6.第六教学专题:中国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

结合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基石和思想保证。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P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指引“中国梦”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对剥削制度的积极扬弃,不仅是一项基本的制度,而且也是体现着广大人民愿望的一种价值,是制度形态与价值形态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肯尼思·约瑟夫·阿罗曾提出一个命题:雇员听从命令和市民服从法律的程度,远大于以控制机制为基础所作的解释。他认为这种差异现象正是由某种意识形态造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制度和价值统一起来,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更有利于坚定信念,增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实现“中国梦”。

7.第七教学专题:中国力量与“中国梦”的实现

结合教材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让学生理解,“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曾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6](P194)毛泽东从历史创造者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P1031)“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8](P15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发动、参与和创造性的实践,任何社会变革都不会取得成功。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5](P32)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民大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承认并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把所有这一切的力量凝聚起来,梦想才会真正照进中国社会的现实。

8.第八教学专题:“中国梦”的提出、思想内涵、实现途径

通过对这门课整体系统的学习,结合教材第六章第三节“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在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中国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之后,强化“中国梦”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升华本门课整个教学宗旨,引导大学生确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三、“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方法

将“中国梦”更好地融入“概论”教学,还必须依据“概论”课的特点,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为讨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中国梦”为讨论主线,开展互动讨论式教学。通过网络化、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力争实现三个结合: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网络讨论相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有机融为一体,从而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中国梦”,进而认同“中国梦”,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1.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主要用于第一、三、七章的教学与讨论专题,并结合社会实践与网络讨论用于第四章教学与讨论专题。“概论”课作为一门融入“中国梦”理想信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讲授仍然占据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但是如果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只是满足于陈旧僵化的政治说教和机械教条的理论灌输,简单地“告诉”学生“中国梦”内涵、价值等,不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回应,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结果很可能会事倍功半。要想在“概论”课中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努力引导学生完成从外在的理论感知到内在的理论自省的转化。教师在结合教材,分专题讲授的同时,可以选择学生着重关注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尤其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自由发言。如在讲授“‘中国梦’与中国精神”这一专题时,可以选取国内道德领域出现的正反两面的事件,引导学生探讨“中国梦”与个人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个人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的同时,强化对“中国梦”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

2.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主要用于第二、六章的教学与讨论专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的教育教学,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式,虽然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梦”理想信念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如果在教学方法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更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内心认同“中国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指导学生针对所选主题收集材料,自主学习和领悟,最终形成演讲稿,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学生针对相关主题提问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教师也可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辩论题目,由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讨论,以较为激烈的辩论形式表达各方观点。这些灵活的教学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课堂,带着对“中国梦”进行探究的渴望,充分地自主思考,更能激发自身关切民族复兴、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感体验。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9](P117)因此这种情感体验,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认同“中国梦”的基础上,勇于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去追求真理的实践。

3.社会实践与网络讨论相结合

主要用于第五章的教学与讨论专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如果失去了实践的支撑,再美好的梦想,也终将化为梦幻泡影。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教学,并非单纯地满足于帮助学生认识“中国梦”,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在于积极引导学生践行“中国梦”,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因此,将“中国梦”更好地融入“概论”课教学,还必须要求学生采用个体分散和小组集中的灵活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制订《实践教学手册》,强化社会调研、爱心和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感悟由千万个个人梦汇聚而成的“中国梦”。此外,还要建立社会实践考评机制,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及撰写的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进行评定,将社会实践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一并纳入“概论”课期末评定系统,对于实践优秀的学生给予评定奖学金、评优评先、优先推荐就业等奖励。为了扩大社会实践的效果,积极开发网络交流平台,建立微博讨论组、微信群等新媒体形式,使学生及时、方便地上传学习感受,交流实践心得。同时建立专家讲坛、经典阅读、影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和考试题库,充分地利用“人机交互”的特点,将电子学习、电子辅导、过程监控有效统一,实行全程考核。

总之,“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5](P108)这“十个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具体的、实在的。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老来说,“中国梦”并不是那么抽象,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东西。[10]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梦想的实现,有赖于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有赖于每个个人梦想的实现。离开了个人梦,民族梦的实现也将成为一种臆想。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1]只有我们找准“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中国梦”的对接点,在对接点上通过专题、研讨等恰当的方式把“中国梦”和“概论”课程融合在一起,回顾“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正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展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在感同身受中体味变迁、在创造历史中触摸幸福,在历经阵痛后无限接近梦想,大学生才能越发有理由相信未来足够美好,梦想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2]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3]冯颜利.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精神旗帜[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5).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列宁.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 李成学,钟俊铧.论中国梦的人本思想[J].人民论坛,2013,(23).

[1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The Way and Method of Integrating “Chinese Dream”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LI Liang,CHEN Chen

(Marxism Department,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There is a certain inherent connection between “Chinese Dream” and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which determin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melt “Chinese Dream” into “Introduction”. By means of network, social practice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group discussion,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lass,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study, and to identify “Chinese Dream”, and to identify “Chinese Dream”, is a new way and method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hinese Dream,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o Zedong,teaching,route,method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中国梦’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基本路径研究”(编号:2015-D-0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亮,山西代县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陈晨,河南南阳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概论中国梦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40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