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在智障学生康复中的作用

2016-03-03 06:04:25马巧仙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智障想象美术

马巧仙

美术教学在智障学生康复中的作用

马巧仙

以美术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艺术康复训练为中心,开展以绘画、泥工、纸工、缝工、串珠珠、编织等为内容的美术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视觉、触觉、运动觉,提高学生双手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想象力,使智障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美术教学;智障学生;康复

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智障学生也有同样的需要。虽然他们智力上有所缺陷,但他们会用心去倾听和感受,会用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美术教学已成为特校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特色课程。激发智障学生的美术兴趣,为智障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表现空间,通过有针对性的美术课教学和各种训练,推进艺术康复,能够促进智障学生在思维、想象、记忆、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围绕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开展有效的艺术康复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通过绘画教学,促进智障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同样好动、好玩,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学习情境,根据智障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唤起了智障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他们就能逐步地真正融入美术学习中去。

(一)感知色彩,促进智障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智障学生喜欢色彩鲜艳的物品,对红、黄、蓝等明度高的色彩十分感兴趣。在教学《色彩的认识》这课时,教师事先在教室里的四周布置五颜六色的气球,在教学中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运用红、黄、蓝、橙、绿、紫六个篮子,引导学生找出红、黄、蓝、橙、绿、紫的气球放入相同颜色的篮子中,智障学生非常愉快地帮气球找朋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气球颜色的名称。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感知气球的形状、颜色、大小,并能根据气球的颜色进行分类。通过“气球与篮子相同颜色就是好朋友”的游戏,学生能准确分辨出红、黄、蓝、橙、绿、紫等颜色。

随后,教师结合生活中的色彩发散学生的思维,如红色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借助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红色物品有红旗、红领巾、红苹果、红鞋子等,其他颜色依次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提示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五彩缤纷。

通过色彩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艺术康复的理念,促进智障学生思维、记忆等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色彩,促进智障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低下,导致认知水平发展缓慢,也使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并结合动手训练,有意识地引导智障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发展。

如《吹画》这节课,教师在课前准备几幅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吹画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这几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画出来的,以前见过这种画吗?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这几幅画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像一棵树,有的学生说像一个人,还有的学生说像一座山。只要学生能说出来,即使学生回答的与画没有多少联系,教师也给予鼓励和表扬。至少学生进行了思考、想象,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当学生情绪高昂地在想象世界中飞翔,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吸管、白纸、调好的颜料,引导学生进行吹画比赛。这节课的作业展评尤为重要,教师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吹出一幅什么作品,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并鼓励能力强的学生说出每位学生吹的作品像什么,海阔天空全凭大胆想象。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观察、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这节课运用吹画教学,大大激发智障生的大胆想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绘画,促进智障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发展

智障学生对物体造型表现能力差,很多造型能说出来,但无法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美术课教学中运用各种基本形状引导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如画圆形物品,让学生说出圆形物品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圆形的各种球类、水果、生活用品等,并通过视频观看各种圆形的作品,如苹果娃娃、西瓜爸爸、篮球哥哥等,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各种圆形物品。又如用半圆形表现物品造型,如画乌龟、小刺猬、水母等半圆形的动物,让学生去创作表现不同造型。通过绘画,训练智障学生手部肌肉的控制及手眼的协调能力,使智障学生更容易表现物体的各种造型。

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符合智障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康复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有效促进智障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提高。[1]

二、通过手工教学,促进智障学生多种机能协调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是智障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康复的最有效途径。在手工课教学中,可运用剪纸、贴画、泥工、纸工、构建等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手、脑、眼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一)制作剪贴画,促进智障学生手脑眼的协调发展

在手工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使手、脑、眼协调并用,训练协调能力。如培智六年级剪贴画《有趣的半圆形》,教师课前下载许多半圆形的动物(如小刺猬、小乌龟、水母等)、生活用品(如帽子、碗、雨伞)、建筑物(如桥、屋顶)等,并扫描优秀范作,把握重点即半圆形造型方法和依形态创意联想制作有关半圆形造型课件,通过媒体演示对智障学生视觉冲击而形成表象,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将半圆形造型贴在彩色卡纸上,然后再添画眼睛、嘴巴以及周围环境。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眼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协调发展。

(二)构建游戏,促进智障学生精细操作能力的发展

智障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常常结合游戏进行手工教学,运用游戏训练法,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康复训练的兴趣。单一的构建显然内容单调、乏味,学生玩一会儿便失去兴趣。但智障学生对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构建很感兴趣。教师在构建教学中结合游戏的方法,采用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出不同造型。如运用花片制作花篮,教师在课前事先用花片制作几个造型不同的花篮,放在一个大盘子上用一块布盖好,上课时端着盘子让每位学生猜猜盘中放着什么宝贝,当学生猜不出又想知道时,探究欲望很强烈。这时教师让一位学生掀开布一看,原来是几个色彩艳丽的花篮,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智障学生学习用花片插花篮的方法和制作步骤。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而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手把手教他们每一片花片之间如何穿插和衔接,让他们制作出简单的造型,并鼓励学生大胆构建。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语言上给予学生积极肯定和表扬,并结合实物小红花、小玩具等奖励方式,使智障生能更持久地坚持。在构建游戏教学中,智障生的精细动作得到了有效的康复。许多智障生从开始只会简单动作,如拧螺丝、用汤匙捞珠子等,经过几年手工构建学习,到最后学会拼房子、机器人等造型复杂的构建。

[1]金野,程辰,杜晓新.特殊儿童艺术康复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16,(7):68—70.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364000)

G764

猜你喜欢
智障想象美术
快乐的想象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0:40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24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30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