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德育中的心理教育

2016-03-02 16:21陈天辉
新课程(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学校德育品德

陈天辉

(甘肃省宁县坳马初级中学)

浅谈学校德育中的心理教育

陈天辉

(甘肃省宁县坳马初级中学)

五育并重,德育为本。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对德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德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好心理教育进行探讨,以便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德育;课堂教学;心理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受教育者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为培养青少年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是指教师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心理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增强心理技能,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道德修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要高质量地完成好德育这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心理教育基础之上。

1.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基础

心理健康是优良品德的前提,学生缺乏良好的“知、情、意、行”等心理品质,就谈不上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形成。这样“德育为首”就会落空。凡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问题行为的学生,其品德的发展也是畸形的,只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例如,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就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他从小就有“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雄心壮志。毛泽东入湖南师范读书,有时身无分文,但他心忧天下,抱着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宏愿,刻苦攻读,博览群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心理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这些内容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代替,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德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一联系体现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之中。一个人的性格具体标志着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健康的性格,如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自力更生,勇敢坚定,严于律己,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等是先进思想,优秀品德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性格,如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胆小怕事,狭隘猜疑,畏惧困难,悲观厌世等是落后思想,低劣品德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培养健康性格与形成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品德是同一德育过程的两不同的侧面,只有将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与德育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兴趣、动机、情感、毅力、个性的心理教育,才能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源头活水,那种没有心理科学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牢牢扎根于心理科学和心理教育之中,德育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我们的德育工作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德育中,要注意发挥心理教育的基础工程作用,必须将它纳入德育之中,使心理教育渗透在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全方位,逐步形成心理教育的整体效应,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主体,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先进思想的容器的原则

教师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良好的动机,产生驱动力,获得正常的需要。健康的观察,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注意力,意志力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动寻找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合适位置。青少年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如果把德育当做说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只能是背道而驰,适得其反。

2.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决定学生思想品质好坏的关键,是人的心理及精神的自我观念。事实上,每个学生进校后逐步形成心理上的自我形象,即“我是属于那种学生”的自我评价判断。正是这种思想在悄悄地左右人的行为,向“坏的我”或“好的我”发展,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将良好的思想品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和心理行为,并把优良的传统道德,人生哲理融化在学生的心理行为之中,努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中常采用“心理换位”,提高道德认识。如,在《青春误读》一课中,叫小菲的女同学喜欢向本班成绩好的李瑞请教,喜欢和他交往,其他同学就在背后议论小菲对李瑞有意思,小菲听到后,气的哭了。如果进行心理换位,“你是小菲心情会怎样?”让学生体会那种被误解,心理难过,痛苦,气愤的心情,既对学生进行了行为问题的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还可以利用“心理换位”来指导道德行为。

3.班队活动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班队活动是德育教学的课堂之一,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时常在行为,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变化,老师要善于观察,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敞开心扉讨论,或开展“排除心理障碍”的讨论会,“我的成绩为什么下降了”,“你近段怎么啦”谈心会等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采取措施,如采用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激励,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平等机遇,自我锻炼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性和不容置疑的地位,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成长,无一不受到心理的影响,现已被教育界视为智力发展和品德培养相提并论的教育目标。鉴于目前状况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认清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王洁琼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学校德育品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