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2016-03-02 22:33宋亚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教学设计

宋亚辉

(河南科技学院 453000)



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宋亚辉

(河南科技学院 453000)

摘 要:创业教育课程是围绕创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设置的课程。创业教育目前已从“普及阶段”过渡到“体系建设阶段”,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必然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和进行公正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评价机制

“双创”背景下,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高校资源与产业界资源有效结合,既是经济转型的要求,也是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更重要的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涉及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创新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创业教育课程要想发挥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进行系统规范的课程设计。而真正的创业教育课程设计,需结合学校创业现状,深刻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将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化并能承上启下的纳入高校的整体课程规划中。[1]

一、课程目标设置

目标在课程设置中起到导向作用,直接影响课程的设置、开展及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提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过程。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创业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学生在课程中获得超越和创造的意识,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创业能力,学会运用不同学科思维方法观察社会,拥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教学目标。[2]

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要具有基本的普适性、复合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课程内容要根据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程度分层次、分等级地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刚入校的大一、大二学生,采用理论讲授,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创业常识,掌握创业基本知识,理解创业的一般过程和成功创业要素,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素养,以必修课形式进行。鼓励大学生和老师进行科研研究,并提升自己“内岗位”创业能力,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第二阶段为模拟实践。在基础课程结课后,开设《KAB创业教育》《SYB创业课程》《创业实训》等选修课,选取对创业活动有进一步兴趣或打算创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按照商业操作程序环节,结合沙盘模拟、网上实训等方式,从创业团队的建立、市场调研、组织管理、产品营销、破产回购等环节,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第三阶段是设立创客集训营,集中全校已经创业的学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过邀请企业导师授课、创业沙龙、项目申报扶持进行实战演练,并根据项目申报结果计入学分。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各自申报的创业项目逐步开展业务并定期交流汇报。

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创业教育课程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结合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并且,第二、三阶段的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课堂,需要赋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讨论。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双主体教学法,融入团体生涯辅导技术和教练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进行纯粹理论讲授时,教师可以精选自己本校的创业典型案例,采用“头脑风暴”,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教师点评总结,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大赛、素质拓展、市场营销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寓教于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此外,还要适时邀请优秀校友或社会知名人士与学生面对面,让他们谈自己创业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吸取他们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承受力。[3]

四、创业教育课程评价

施良方教授认为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评价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理论基础的评价;对课程目标的评价;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目前,最为缺失的是教学效果的评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现有的评价机制中,“创业企业的数量”和“创业成功率”成为衡量创业教育的标准。但是,创业教育并不应该定位于功利性的“工具教育”,即使进行了创业教育,从一开始就创办企业的学生相对于就业人数仍然只是少数,并且创业教育的效果具有延时性,很多学生都是在工作了许多年后才开始创业,又或者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内岗位”创业。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关于创业教育实施评价效果研究发展缓慢,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在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模式探索,导致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缺失。[4]

参考文献:

[1]徐小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制度[J].中国高教探索,2007(9).

[2]张文铁.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6).

[3]张玉利,李政.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

[4]童广运,刘蓉辉.基于学科建设的我国高等院校创业课程体系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

作者简介

宋亚辉(1988-),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关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