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分析及对策

2016-03-02 17:10王劲松
学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命题特点文言文阅读对策

□王劲松



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分析及对策

□王劲松

摘要:2011-2015年八套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选材皆出自正史,传主多为正面人物,体现出弘扬正能量的价值取向。考点设置方面,虚词不单独设题,实词也有放到翻译中考查的趋势,还引入了断句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提高文言文阅读复习备考的有效性,要夯实基础、突破难点、拓宽视野。

关键词: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对策

2011—2015年,共有八套新课标全国卷。下面就“文言文阅读”将新课标全国卷与安徽卷作对比分析,以凸显新课标全国卷的某些命题特点。

一、选材

过去五年的新课标全国卷与安徽卷所选的文言阅读材料虽然从体裁上看都是传记类,但两者差异明显。安徽卷所选文段很少出自正史,只有2013年的第二则材料出自《史记·南越列传》,且篇幅较短。其余则出自碑传、别传及杂体传记作品等。而八套新课标全国卷所选文段全部出自正史。其中,《北史》一篇:《来护儿传》(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旧唐书》两篇:《李揆传》(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于休烈传》(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宋史》三篇:《何灌传》(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萧燧传》(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孙傅传》(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明史》两篇:《马文升传》(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韩文传》(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2)。

其次,从篇幅上看,过去五年安徽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最长的856字(《万贞文先生传》),最短的686字(《御史梁皙次先生传》),平均757字;而新课标全国卷最长的650字(《旧唐书·李揆传》),最短的584字(《旧唐书·于休烈传》),平均609字。可见,新课标全国卷选用的材料篇幅较安徽卷短。

再次,从内容上看,新课标全国卷所选传记的传主大多是正面人物。例如:奋勇退敌、善理政务的何灌,刚直敢言、勤俭理政的萧燧,为人正直、政绩卓著的马文升,忠于职守、淡泊名利的于休烈,刚正不屈、疾恶如仇的韩文,积极进谏、舍生取义的孙傅,推行善政、廉于财利的来护儿等。

二、设题

与安徽卷相比,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形式相同,也分为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翻译)。客观题设置为三题选择题,每题三分;翻译题十分。但具体的考点设置却与安徽卷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文言虚词不单独设题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从未因考查虚词意义和用法而单独设置选择题,只是将虚词放到翻译里考查。

(二)淡化实词考查

2011-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还单独设题考查实词的意义,2015年的两套试卷已不再为考查实词意义而单独设题,而是将实词放到翻译中考查。

(三)增设断句和古代文化常识题

201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道选择题,考查的是对传主行为品质的判断及分析,如“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2011年)。2014年,该题已换成了断句。而2015年,断句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道选择题,第二道选择题引进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如:“进士”“兵部”“庙号”“太子”“名”“字”“谥号”“嗣位”“阙”。

三、对策

由于新课标全国卷所选材料出自正史,语言较为典范,且篇幅短小,因此,与安徽卷相比,阅读难度有所降低。在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时,不妨从正史中选择一些篇幅、内容与新课标全国卷相仿的人物传记加强训练。

(一)夯实基础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本内容是做好题目的前提,无论是文本内容的“分析综合”,还是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评价”都是建立在对语句的理解基础上的。因此,掌握一定量文言实词、虚词及一些文言句式还是很重要的。唯如此,文言文翻译才能得高分。即使是断句也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考前要立足于教材,牢固掌握教材中涉及的文言基础知识。查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查的实词,大部分出自教材,如:迎、敛、彻、属、怀、易、阙、登、寻、振、勒、代、属文、当、临、著等。当然,还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没有量的积累,很难提升阅读能力。

(二)突破难点

文言断句对安徽考生来说是个新题目,也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1.根据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断句

(1)常用于句首的:且、夫、而、故、况、则、盖等。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常用于句尾的:也、矣、者、焉、而已、乎等。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犹且从师而问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根据句式的特点断句

(1)固定句式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为)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乃……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乎?)

将军岂有意乎?(岂……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

(2)对仗、铺排句式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根据谓语动词及其陈述对象断句

先找出语段中的谓语动词和陈述对象,结合上下文分析其搭配关系以确定语段内部的层次关系。

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

首先找出动词“入贡”“调”“治”“言”“谓”“奏”和陈述对象“高丽人”“所过”“傅(孙傅)”“宰相”,然后分别确定其主谓关系,即可正确断句。

(三)拓宽视野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第三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体现了对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视,具有时代意义。教学中要有意识渗透这方面的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包罗万象,内容涉及称谓、科举、官职、礼俗、历法、音律等等。教师可结合人教版必修5的“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版块,引领学生积累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特别是课本中涉及到的。例如,课文《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古人吃早饭大约在巳时,也就是上午9点左右,而“旦日”指天刚亮,大约在卯时(5至7时),项羽提前“飨士卒”,表现了他闻说刘邦欲王关中,急于剿灭刘邦的心情。学生了解了文化常识,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责编张勇]

作者单位:(安徽涡阳四中)

猜你喜欢
命题特点文言文阅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因“体”而读整体观照
畅游文言王国,感受古文神韵
中考英语被动语态考点及命题特点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探究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