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莫如鲁夫子

2016-07-19 07:09陈明发
学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左联夫子阿Q

□陈明发



严谨莫如鲁夫子

□陈明发

鲁迅,人称其“青年导师”,或“前驱”、“民族魂”;又因其在北京时,家中还有二弟周作人,身边人亦称其“大先生”……今借其爱人许广平写置于其灵柩前的挽辞《鲁迅夫子》之称呼,谓之“鲁夫子”——似乎,只有这“夫子”一词,方能呼出先生在治学和创作上严谨执著的可爱。

一、“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鲁迅逝世时,蔡元培手书挽联一副:“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上联点出鲁迅“著述”的特色“谨严”,并列出其代表作《中国小说史略》。其实,鲁迅先生在撰述这部开创性的学术著作之前,已经辑校《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多部与中国小说有关的古籍,这些工作,为中国小说史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生著述之功,我们仅从他辑校《古小说钩沉》中可窥一斑:他从各种不同的“类书”中抄录了六千多张大小不同的纸条子——个中辛苦和细致,自不待说。《中国小说史略》原是先生1920年在北大上课的油印本讲义,从1923年整理出版,直到1935年出第十版,他一直没有停止过修订。北大教授陈源,说鲁迅先生这《中国小说史略》是抄袭日本汉学家盐谷温的。鲁迅逝世后,和他有过龃龉的、以“考据癖”自称的胡适在公开发表的信中写道:“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现今盐谷温的文学史已由孙俍工译出了……其考据部分浅陋可笑。说鲁迅抄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连他的论敌,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工作。

再如,鲁迅整理《嵇康集》,从1913年始,直到1931年,历时近二十年,十几次进行校勘。并先后写下了有关 《〈嵇康集〉跋》《〈嵇康集〉逸文考》《〈嵇康集〉著录考》《〈嵇康集〉序》《〈嵇康集〉考》五篇文章来记录校勘的情况。这种做学问的真功夫、硬功夫,好生让人叫绝。

二、“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鲁迅在 《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中写道:“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其实,他自己创作,岂止“看两遍”,有时竟达“七遍”!

左联五烈士牺牲后,先生写了著名的《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从1931年2月写成,到1933年2月引录于《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两年中,在不同场合书写的诗稿有七件,又四次写成诗幅赠与友人。诗中个别用字的推敲前后历时二年。

颈联中上句的“忍”原是“眼”,前后改动一次。“忍”是不忍之反语,与下联的“怒”同为形容词,对仗工整,沉郁悲愤。

颈联下句的 “丛”先是 “边”,反复改了四次。“(刀)边”,写出了鲁迅当时的险境——左联的五位青年惨遭杀害,那左联的“盟主”鲁迅,更是反动派的眼中钉、矢之的了!但,“边”与上联的“辈”不对仗,所以先生很纠结,就在“边”和“丛”上徘徊,仅1933年写入发表文章的前两个月,就反复改动二次:1月9日,书示好友许寿裳用“丛”;1月26日题赠许寿裳时又改为“边”;3月7日,将该诗写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又改成“丛”,终成定稿。回头来看,“丛”字与“辈”工对,均表复数;“刀丛”,剑林刀丛,杀机四伏,也可以把先生的险境写出。先生推敲之功深矣!

又如写于1921年的《阿Q正传》。第一章《序》中写道:“(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

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1931年,鲁迅给正在翻译《阿Q正传》的日本作家山上正义的校释中说:“主张使用罗马字的是钱玄同,这里说是陈独秀,系茂才公之误。”原来,小说中的“错误”也有讲究,是先生故意使然,反讽茂才的“博雅”!读来,真让人忍俊不禁了!这人物塑造之周全,可谓滴水不漏。

蔡元培在《鲁迅全集·序》(1938年版)中写道:“(鲁迅先生)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这“天才”和“学力”的背后,是他的严谨。

[责编张应中]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德中学)

猜你喜欢
左联夫子阿Q
四十年“左联”研究情况流变新见
——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例
夫子的挑战
阿Q和老A
鲁迅人格就这样渐高渐大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阿Q故事新编
期刊的左联
夫子亦“愚”
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