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徐 益
简中求质,返璞归真
——浅谈小学语文简约教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徐 益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在教学中适当排除一些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其本质的烦琐步骤,更能体现语文课堂别样的“简约之美”。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结构、落实训练重点、简化教学手段四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简约教学,以期能聚焦学情,还课堂一份宁静,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简约
《学记》中曾有记载:“约而达,微而减”。现代语文教育学家崔峦老师也提倡语文教学应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各种教学模式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同时,我们的确应该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喧闹的同时,是不是也变得臃肿不堪?在我们的语文课堂追求浮华的同时,是否真的留下了每位学生成长的痕迹?在我们的语文课堂讲究面面俱到的同时,又是否真的满足了学生内心真正的需要?在我们惊叹和欣喜课改中取得的可喜成绩时,也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真的要如此烦琐和艰辛吗?笔者认为,语文教育是对人类文化最直接的传递与发展,作品中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情感,我们不妨在教学中适当排除一些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其本质的烦琐步骤,使语文课堂呈现别样的“简约之美”。
文眼,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性词句,透过文眼,能够较好地领会作品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紧扣文眼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和脉络层次,往往能够使教学变得精练简洁,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慢慢品味,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中《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励志的历史人物故事,全文紧扣“发愤”这一题眼描述了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经过。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抓住“发愤”一词,那么就能扣住主线,从热爱历史,积累史料;受父嘱托,整理史料;横祸受刑,忍辱写史;耗尽心血,完成《史记》这四个层面去读懂每个自然段,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司马迁的忍辱负重,体会本文中所透露的励志的主旨。
标题有题眼,文章有文眼,它就像是文章的窗户,透过它能够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更好地启迪学生,感悟文章的中心。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取决于课堂结构的合理性。课堂教学时间才短短的40分钟,面面俱到的教学反而会让我们顾此失彼,不如直接锁定教学目标,做到削枝强干,更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和自主探究,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并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进行概括。在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仔细品味: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让学生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和历史意义。
可见,我们的阅读教学如同是欣赏名画一样,既要远观以知全貌,也应逼视以察细节,只有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说、多议,才能实现教师的有效点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训练讲究题海战术,虽然对扎实学生的双基具有一定的作用,却也暴露出了项目过多、重点不够突出等种种弊端,以致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新课改下,教师应讲究策略,从“题海”中解救学生。就练习而言,应在落实训练重点的基础上去粗求精,做到“少、精、活”。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和1篇说理文组成,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可以把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之后,以少而精的综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对本单元的亲情这一主题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见解。
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只要重点突出,去粗求精,也一样能落实训练难点,这样既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做题时间,又需要学生综合的思考、分析,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
有不少教师认为,活跃的气氛是优秀课堂的标志,于是,华丽的课件、热闹的教学活动等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环节不断增多,形式也多。其实,课堂在追求热闹的同时也需要宁静,静心研读的环节不可省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多思考回味,回归到“读”和“悟”的自然状态,这是任何“课件”“活动”所无法代替的。
以散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为例,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完全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为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静心研读文本,自主表达。在自读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做到快速浏览,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精读环节,适当放宽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并且高度集中地去思考、探究:樟树的“高贵”从哪里可以看出?“高贵”的品质仅仅是指樟树吗?通过品读,感悟樟树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也体会宋庆龄精神蓬勃、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哗众取宠的课件,也没有浮于形式的探究活动,而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让学生静心研读文本、深入体悟、自主表达,没有了烦琐的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静下心来,体会文本背后的文化意蕴。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站在语文的大背景下,我们既不能漫无目的地“大撒网”,也不能刻意地“精雕细琢”,减少繁文缛节,还课堂一份宁静,才能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