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 温丽娟
以问题驱动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 温丽娟
【摘要】问题驱动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设置教学悬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适时提出课后思考,启发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有效性
生物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呢?优化课堂“问题”,以有效的“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之一。以问题驱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与重组,从学生认知基础和特点出发,应用问题驱动,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既让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对新知识的学习有明确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1:在“免疫调节”一节的教学中,可设问: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____,它是在____和____的共同作用下而实现的。可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和清除体内异常的细胞吗?____。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_____,从而导入新课。借助提问,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产生学习欲望。还可以继续设问:①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②免疫细胞都是由什么细胞分化而来的?其中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什么器官中成熟?引导学生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设问:①免疫系统如何发挥免疫功能的呢?引入免疫系统的功能:____、____和____。②抵御病原体攻击,人体有__道防线?③每道防线由什么组成?其作用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教师通过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为自主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让学生顺利掌握了前两道防线的先天性及非特异性的特征。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生物学教师尤其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处理上优化课堂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其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2:在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渗透作用是怎么发生的?思考其原理是什么?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为什么可看作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学生理解了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后,可巧妙设置如下教学悬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①实验选材时,为什么不选择动物细胞?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用白色的洋葱或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作为该实验的材料,可以吗?②选择试剂时,为什么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而不用0.5g/ml的蔗糖溶液呢?③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如何变化?④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均能发生复原吗?通过实验和适当的讲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较顺利地让学生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从而解决了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此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把问题情境的难度提高:如⑤把洋葱表皮细胞浸入到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在学生观察到与蔗糖溶液中的不同现象(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后,与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原因。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系列,不是只从书本上空洞地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亲眼观察、积极探究来获得知识。因此,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培养基本操作能力。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适当联系实际,创设应用性的问题情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案例3:在讲解“细胞呼吸”时,可适时提出如下课后思考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分析、解释一些实际的生活现象:(1)在酿制糯米酒的过程中,是哪一种微生物在起作用呢?学生根据经验能回答出:酵母菌。再追问:有谁知道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吗?学生回答:先将米饭煮熟,待冷却后,加入一定量的酒药(酵母菌),与米饭混合均匀后置于一瓷坛内,然后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12小时左右,一坛甜米酒就酿好了。围绕上述糯米酒的酿制过程,教师可设问:①加酒药前为什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②为什么酿甜酒时要加酵母菌?③在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④酿制过程中为什么总是先来“水”,后来“酒”?⑤产生酒精的条件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2)围绕种子的萌发和储存过程,教师可设问:①生豆芽时为什么要经常换水?②将绿豆培育成绿豆芽,其有机物的总量和种类增加还是减少呢?③粮食入仓储存前为什么要晒干?晒干过程中其散失的是自由水还是结合水?④采用薄膜育苗时,为什么会出现烂苗?⑤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由于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学生身边发生的现象,带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学习起来特别感兴趣。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深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动机;同时也会使他们更加留意身边的生活现象,并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拓展,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学教材“资料分析”栏目中设计的问题,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巩固,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分析资料”往往阅读效率不高,思考深度不够,很难达到课程目标。如果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问题进行重新设计,可使问题驱动更有效。例如,根据资料类型设计问题,在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促进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课堂讨论、课堂交流及合作学习。
案例4:在“人体的体温调节”一节的“资料分析”中只包含一幅图和简单的文字说明,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重新开发和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找出知识难点或模糊点。据此,可设计问题驱动:①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热?通过哪些途径散热?②寒冷环境与炎热环境,维持体温恒定,产热结构与散热结构发生哪些变化?③为保证体温不至于太高和太低,神经系统如何参与调节?激素如何参与调节?④体温调节中枢在哪里?⑤哪些情况可能发生体温失调?其中,问题①②解答了产热和散热的基本途径;问题③解答了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问题④解答了体温的调节机制。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领、促进学生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像攻破“堡垒”一样,逐一解决问题,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生物学新教材从内容上为“问题导学”教学提供了素材保证。我们要立足新教材,用心研究新教材,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问题驱动学习,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稳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池淮清.以问题驱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生物学教学.2015(8).
[2]黄福群.应用问题驱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生物学教学.2015(10).
[3]张长全.使生物学课堂充满生机教学例谈[J].生物学教学.2014(11).
[4]高萍.浅谈“问题驱动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