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小学 曹建忠
教育点化“金苹果”
——金苹果教育思想与实践(下)
□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小学 曹建忠
2.本真课程——远离功利中求真。审美的课堂,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道德的课堂,要关注每个生命的需求和发展;本真的课堂,要感受到每个生命的存在。学校教育品质不仅体现在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课程支撑。
(1)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教科研的“支点”。学校办学特色离开教科研只是标签和口号,学校着力关注课程文化的“三大关系”: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文化呈现方式和育人教书的必经之路)、理念与课程的关系、课程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关系,创建了“五位一体”的课程生态发展模式:
①生态型学校:教育要回归本源、回归本真、回归生活。
②生命型课堂:生本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动的课堂、生态的课堂。
③智慧型教师:学养、修养、涵养。
④阳光型学生:积极向上,充满理想。
⑤发展型课程:
拓展课程——适应与满足学生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每周用两个单位的时间开展“大艺创”活动,打乱班级建制,组建38个社团,红线穿珠,寓教于乐)。
探究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学力(小课题和小研究)。
隐性课程——带给学生一生影响与精神感召(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
(2)教师发展战略是学校教科研的关键。学校是中国行知实验学校,行知思想是助推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润滑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育人者,要“教人求真”。金苹果教育思想,体现了行知先生“学真知,做真人”这一教育思想。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而书写“大写的人”是教育永恒的命题,这个“大写的人”也就是行知先生倡导的真人。我们着力下好“五盘棋”:
①围绕一个核心:着眼团队素养整体提升,立足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从“经验型”向“智慧型”教师转变,走名师专业发展之路。
②打造“两大空间”:校内教、学、研的空间,校外高位嫁接的空间。
③做到“三个到位”:
A.观念到位——做一个对教育有敬畏感、有幸福归宿感的好教师,鼓励教师师德高人一等,学识高人一筹,课改先人一步。
B.培训到位——“走出去,请进来”,与名师对话,与名家互动,通过名师引领、骨干示范、师徒挂钩,带动全员参与。
C.教研到位——教学评价、课题研究(微课程、微课题、微课堂、微视频)、校本研究,做到教、学、研、评、议深度融合。如学校以《沐浴行知思想,践行金苹果教育》为省地实验课题,来践行金苹果教育思想。
④把握“四个纬度”:
A.任务驱动,提升“三养”(学养、修养、涵养)。
B.课题带动,打造团队(分梯次对教师进行培训和重点打造核心团队)。
C.校际互动,优势互补(一校带“多校”,共创共荣)。
D.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建立名校教科研联盟,与武夷学院、上海、广东、江苏等校签订联谊学校,力求实现1+1〉2的最佳值)。
⑤实现“五大突破”:
A.课题研究上新水平。B.教学基本功有新突破。C.评课议课作课有新思想。D.撰写论文有新思维。E.课堂教学要有新智慧。
3.本真文化——在美的旋律中立人。谈到学校的发展,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规模的发展壮大。二是内涵的发展延伸。如果没有自觉的、丰厚的文化内涵发展为支撑,那么学校的发展就有可能流于浅表,为此,我们要关注对教育思想层面的文化建设,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引导,只有认识这一点,我们的文化才能走得更远。
(1)用“第三只眼”审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是另一境界。静水深流贵在润物无声,实际上做真文化最困难的是如何在变与不变中去思考在变化中不变的东西,通过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科学地把握什么是文化基因。而文化基因就是以真善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一种人化,是一种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为此,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不要忘记借鉴、融合与创新。
(2)用科学态度理性定位。学校不是教化场,不能简单地认为用文化建设来替代内涵发展。高山雄起于深海,文化品位基于历史传统,又植根于现实的创造。以高品位的文化来浸润和培育师生的精神世界,将学校高品位文化——固化于校园的大楼与大树之间,优化于图书馆与国学堂之间,内化于教师与学生、身体与心灵之间,体现于人文与自然之和、与生命之和、与心灵之和……
(3)用真心实意做本真文化。一所好的学校是靠精神站立的,精神是靠文化塑造的,靠精神站立的学校充满生命力,靠文化润泽的教育充满智慧。
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其实质就是走文化育人之路。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教育发展之根。文化育人能否高效关键在于共同愿景的生成和价值体系的建构。
①特色为品:本真文化的理性回归——不为特色而特色。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变着法子搞特色。所谓特色,它必须是充满灵魂的,应建立在“传承、借鉴、融合、创新”的基础上,是有“根”的特色,这个“根”应从师生的心灵中生长出来的。
A.组建“金苹果艺术团”。实现“十个一百”人人成长。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都有近四百位小演员登台献技:金话筒(小主持人)、金孔雀(小舞蹈家)、金手指(小演奏家)、金嗓子(合唱团)……实现了以美辅德,以美求真,以美促智,以美导行。
B.打造“小科学家俱乐部”。以“五小”为主题,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构筑“金太阳平台”:面向全体促发展;
打造“金手指平台”:注重个体促提升;
挑战“金镶玉平台”:竞赛熔炉炼高手。
从“普及——提高——竞争”的发展轨迹,融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
C.举办校园“五节”(读书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以美导真、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以美载艺、以美导行已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如每年的文化艺术节——《金苹果红色畅想曲》——走进红色经典;《金苹果绿色畅想曲》——走进低碳生活;《金苹果金色畅想曲》——走进多彩世界;《金苹果蓝色畅想曲》——走向未来星球。每一年都有一个主题,金苹果舞台文化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创造教育的思想内涵。
D.抓实“金苹果”小记者团。把文明的触角引向社会各个角落,组织了“金苹果假日小队”,下农村,进社区,驻军营,入企业,亲自然,开展了“五送融情”(送文化、送爱心、送知识、送品德、送温暖)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有的经验还刊登在《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在省地电视台竞相播出。
如今,“金苹果”这颗种子已渐渐结成果实:“金苹果、银苹果都是孩子们的开心果!”,《金苹果之歌》是学校的校歌,“苹苹”、“果果”是孩子们喜欢的吉祥物,《金苹果》《心海拾贝》校刊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金苹果画室、金苹果心睛小屋记载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金苹果社团为孩子们插上了成长的翅膀。
②文化为魂:“五位一体”的文化生态情理相融。“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一词在中国典籍中的最早出处。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核心理念,即“天人合一”与“人文合一”。
学校的“三园”(行知园、求真园、百和园)、“一堂”(国学堂)、一塑(金苹果主题雕塑)等环境文化的建设充满力量与智慧,闪烁着行知思想和先贤教育哲思的光辉,它们构成了一道朴实而厚重的风景线,为隐性课程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如,人和亭上的两行对联:“伴和风一缕,拾笑语一串;携心语满筐,催春色满园”。 人和理念的主题鲜明,通俗易懂,既富有画面感,又让人展开丰富想象,仿佛看见园丁育花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在和美的氛围中“学真知,做真人”。“一亭雅聚古今贤士,满座笑拥天下哲思”。同样体现“人和”的思想,跳出教育看教育会有一个新的视界,新的思考,穿越时空,走进伟人贤士的精神世界里,去汲取哲人的智慧。
教育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把火,用饱满的热情去把孩子的梦想点燃。
教育不是空头的说教,而是一个优雅而漫长的育人过程与艺术。
教育不是在撕裂中的前行,而是在不断弥合中的穿越。
教育不是物质的堆砌,机械的外加,而要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呼吸感。
教育不是“催泪弹”,而是静水深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不是溺爱,仅有爱是不够的,爱与责任是教育的灵魂。与其去管他,不如去影响他,同时,还要有好方法,好点子,人格魅力,实现人格健全,人性美好。
教育不是“被学习”,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提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需要开垦、播种,耕耘……它需要选择土壤、改良土壤、适应土壤、发展土壤。
教育不是功利的,而是一种智慧,一种慢的艺术,等待着种子用生命的节奏向世界开出自己最美丽的花朵。由此产生这样的思考——我是谁?——重新定位: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促进者。
为了谁?——发展目标: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
1.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可以幸福、可以独立、可以生存的人;
2.为每一个孩子找到他们的兴趣领域,明确未来发展的职业方向;
3.为每一个孩子提升自我价值实现的能力与本领。
我能做什么——在反思中行动:由主动变互动;主宰变主体;唯知变认知;知识变智识。
我应做什么——“规划学校发展,培育学校文化。引领课程改革,促进老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协调外部资源。”(国家对校长提出新的标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教育要回归本色,回归人,让人回归生活,让生活回归教育——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金苹果教育发展之路是一个“归本、求真、悟体、思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力求“在石头里面看到风景,在沙子里头发现灵魂”,这便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作者简介:(曹建忠,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家级劳模待遇,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名校长,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现任建瓯市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