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研究

2016-02-28 21:35郭红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郭红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 新闻中心,新疆 北屯 836099)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研究

郭红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新闻中心,新疆北屯836099)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的快速兴起和发展逐渐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提高了观众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点评艺术,有利于增强节目效果,还可以带动社会舆论,为解决民生问题发挥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点评艺术的主要特征、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点评艺术;主持人;民生新闻

一、前言

电视民生新闻以本土化的栏目设置特点,符合各地方电视台的实际优势。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对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民生新闻主持人发挥其点评艺术,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不能仅仅简单播报,更需要发表意见性的信息。因此研究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表现艺术形式

1.新型的新闻评论形式。新型的新闻评论形式是“说新闻”,主持人在实际“说”新闻的时候,会将新闻稿件背熟,把它变成腹稿,以这种方式播报出来的新闻更便于人们了解,而且播报新闻也如聊天般自然。而使用这种评论形式主要是由民生新闻的性质决定的,它是面向社会、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是一种百姓新闻、社会性新闻。使用“说”的形式播报可以拉近主持人和观众的距离。但是“说”和人们平时的聊天还不一样,它是有态度、有目的、有内容的,对事情除了讲述外还要进行点评。[1]

2.点评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点评中的互动性主要是主持人的点评语言和观众之间进行的互动,这种互动具有嘉宾参与、多样性、灵活性的特征。同时民生新闻节目在遵守操作性原则的时候就要体现出这种互动性,面向社会、人们日常生活来制作新闻节目,提高新闻节目的社会性,使更多的观众主动参与到新闻活动中。民生新闻主持人点评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深层次的情感互动、信息加工层面的互动、节目形式上的互动三方面。

3.点评具有针对性。民生新闻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就是快、平、短,这造成了主持人在进行点评的时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夹叙夹议、即时点评。在叙述某件新闻的时候,主持人会针对该新闻做出相应的点评,让观众在观看民生新闻的时候可以感受新闻的逻辑性。

(二)语言艺术形式

1.个性化。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点评艺术的个性化语言,主要是指主持人个人的魅力,即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真实的评论语言、真诚的讨论都是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所在,整个民生新闻栏目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新闻行业发展的趋势下,主持人魅力在节目中的作用有所提高,而语言点评艺术更需要主持人的独特风格,使节目更加人性化。比如《南京零距离》节目主持人的点评语言就具有犀利、干脆、冷峻、直接的特点,是一种冷幽默式语言;而《第七日》节目的主持人的点评语言就是一种黑色风趣、可爱、含蓄、柔和性的语言。主持人的不同风格,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在长期的风格塑造中就会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语言魅力。[2]

2.口语化。电视民生新闻更多的是讲述关于百姓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升学就业、车辆改道、物价调整、停水停电等,而新闻中的主要对象就是郊区农民、下岗工人、打工仔、基层警察、保姆等。因此需要采用口语化的点评语言,从百姓的角度看待问题、点评问题。首先在词语选择上,口语化的点评语言应尽量使用口头常说的词语,避免过多使用书面语,如“小张,简单点说”,就尽量不要说成“小张,切莫冗长”。其次在点评句子的选择上,将复杂的句子简单地说。最后是形象具体的点评,避免作报告式的长篇大论。[3]

3.亲切化。亲切化的点评语言是指主持人在点评的时候需要实在的、可以为百姓提供帮助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语言。亲切化语言绝不是使用漂亮、谄媚的语言,是要从百姓的角度提出符合百姓心理的点评语言。主持人在点评时的立场要与百姓的立场一致,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给观众一种亲和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4.本土化。在电视民生新闻语言点评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本土化,点评语言越来越富有人情味,像和朋友交流一样提出建议性信息,摒弃传统播报中的严肃的教化式语言。虽然本土化点评语言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但是在实际点评的时候也要拿捏好尺度,不可以将标准语言全部由方言代替,要体现出点评的实用性、逻辑性。

三、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存在的问题

(一)点评中批评性语言过多

在民生新闻中,批评性的新闻所占比例较多,虽然民生新闻主要是针对百姓的普通生活而设置的,出发点也是让百姓讲述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投诉不满,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所以主持人在点评的时候也决定了其立场应当注重百姓的利益,监督权利主体。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在舆论监督中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点评、报道过的民生问题、矛盾,基本上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甚至某些百姓会认为媒体比上访要更实用一些,经过媒体的报道所有的问题都能得以解决,如看病就医、法律援助、经济纠纷、升学就业、安全事故、房屋质量等社会现象。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都会找媒体解决,而主持人也就充当起了“法官”,以为民出头为原则点评社会问题,同时掺入个人情感,滥用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点评时过多使用批评性语言。[4]

(二)点评的方式缺乏规范性

主持人是电视民生新闻与观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在传播意见性信息、事实性信息的过程中,主持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主持人的点评语言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

传播效果,其中衡量主持人水准的首要指标就是观众对主持人的点评是否可以听得明白、清楚。对于民生新闻主持人来说,他们所说的语言将潜移默化地对观众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影响,而规范化的点评语言不仅是规范的语音,还有规范的修辞、语法等。若是在点评的时候没有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就很容易造成用错词性、读错声调、读错字音等问题,造成信息传播的不正确、不完整等。另外,过多的口语点评也会造成信息点评的啰嗦、重复,如在新闻说“齐晴”实际上是“齐秦”;说“硬井盖”其实是“阴井盖”,这样就很容易对观众造成误导。

(三)点评的层面不够深入

主持人的点评能够体现出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取向。但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大部分存在滞后性,只是对事实性信息进行播报,没有充足的意见性信息。主持人的点评也存在锋芒不够、点评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言语缺乏、点评不到位等问题。一些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主持人播报民生新闻,在普通新闻播报的时候可以顺利进行,但是在陈述观点性信息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而主持人在拥有更多的生活阅历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新闻素养。据报道,目前节目主持的拥有5年工作经验的较为普遍,但是具有20年工作经验的主持人几乎没有,这就造成了民生新闻存在严重的缺陷,其深度不够。

四、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通过自身点评带动社会舆论

首先,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政策理论水平,通过自身的能力进行点评,调动节目的影响力。所以主持人要对国家的政策方针、党的基本路线等准确认识和把握,在点评事件的时候发挥自身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关注民情动态,在点评的时候从群众的角度和立场分析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其次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专业技能,在点评的时候能够通过点评带动社会舆论,把握事件的整体方向,从而指引受众做出科学的行为。例如在点评“学生暑假期间出现血荒”这一新闻事件的时候,某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避免血荒、为防止血荒做准备”等点评语言,明显地看出该主持人对这一新闻并不是很了解,这样的点评也会使观众更加迷惑,不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二)提高点评的人文理念

在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人文理念的提高方面,需要主持人使用可以满足广大观众接受需求的点评语言,说出的点评语言应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表现出同情、理解群众的感情,从而实现主持人与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将主持人心里的善意投入到主持人的点评中。

(三)主持人品牌化

主持人品牌化就是在创建民生新闻栏目的时候选择具有特色的主持人,并大力宣传主持人的特色,使其在观众心中形成固定的模式,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品牌力量,缩短观众对接受节目的时间,从而增强民生新闻的影响力、观众认可度

五、结语

民生新闻主持人采用恰当的点评艺术,不但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带动节目效果,还有利于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其未来的发展目标,可以更好地促进民生新闻的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琳.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

[2]米广弘.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山西大学,2010.

[3]赵晓颖.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求生之路[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郭军帅.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向探究[D].郑州大学,2010.

[5]宋双.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发展趋势研究[D].河南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6-0142-01

作者简介:郭红见(1986—),男,四川简阳人,文学学士,二级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及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