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31课。下面我就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本课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与教学意图、设计理念与效果预测这三方面来说课。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和神话以及民间故事有关。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
研究这个文本的时候,我就在思考:神话文本应该教什么?
我们知道,远古时代时是没有文字的,神话的流传最初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这种口耳相传的过程就是一种古代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种语言实践。
想到这里,我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能不能通过还原神话口耳相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而通过语言实践,凸显神话的特点?
再从三年级儿童的学情来看,他们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我把“说好神话故事”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核心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神话人物的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
1.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掌握“理清大框架——说好小细节”复述神话故事的方法。
2.在说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3.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4.尝试用方言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还原神话故事传承的过程。
至于课文的字词教学、常规的朗读我把它放到第二课时来上。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让学生学会说好神话故事,是这堂课最重要的任务。
这节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几大板块展开教学:
第一板块:回顾神话故事,初知神话特点
(课始,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学生说一个,屏幕显示一个。)
(屏幕显示刚才出示的词语,请学生观察这些词语)同学们,这些词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都是在讲谁做了什么事。
追问:这些人,做的是一般的小事吗?
生:不是,是大事。
对,开天,填海,逐日,都是常人无法完成的事情。这些都是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在神话故事里,一般都有一个了不起的神,做过一些非常神奇的事。今天我们学习的《女娲补天》是古老故事当中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时时处处都要渗透方法的指导。通过出示一组神话故事的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度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题目,我们就能大体了解故事内容,且在揭示课题的过程中,把神话的特点也适当揭示出来。】
再读课题,如果以前你从来没有看过这个神话故事,你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这样的问题:天是怎么破的?为什么要补天?怎么补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浓浓的神话色彩。通过简单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利于确定教学起点。根据课题质疑问难,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猜读,还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问题解决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
第二板块:教师示范说故事,理清神话大结构
1.教师给学生讲《女娲补天》的故事,讲完后,让学生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2.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通过用简练的语言把它梳理出来,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故事。
4.请学生利用板书,利用故事的大结构来讲故事。
【设计意图:理清神话故事的大结构,这是说好故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第一步。说故事,听故事,再说故事,这样的一种形式,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
第三板块:二次示范说故事,说清神奇的细节
1.教师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时候,要关注这个故事当中神奇的地方,边听边记住一些神奇的细节。
2.教师讲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记住了哪些神奇的细节。
(同桌之间轮流讲神奇的地方,一人讲,另一人作为倾听者。)
【设计意图:紧抓神奇,引导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这是复述能力的再提高。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以复述为突破口。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复述故事,在复述中感悟、复述中理解、复述中积累。】
第四板块:选择微信图片,感受女娲精神
接下来,教师告诉学生:古人在没有发明文字之前,神话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口头传下来的。后来有了文字,人们就可以通过文字,读到神话故事。当然,现在传播神话故事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画成绘本、做成视频。也可以利用微信来传播。
假如我们把《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编成一则微信,微信封面你觉得用哪一张图比较好?哪一幅图最能体现女娲的精神?(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理清故事大结构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整体,说清神奇细节教学进入了部分,而感悟女娲精神又让教学回归到第二个整体,符合阅读教学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让学生说说选择哪一幅图,也是渗透神话价值观的需要。】
第五板块:方言试说故事,课外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教师播放一个杭州版的神话故事,告诉学生:在古代,在不同的地方,老百姓分别用各自的方言传承着同一个神话。
回家后试着用方言把整个故事说给弟弟妹妹或者父母听,录音录下来,传到360云盘、班级公众号,大家相互打分评价。
【课结束,趣无穷。是这个环节设计的第一意图。更重要的是,通过还原古代人们代代相传神话故事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说故事的冲动。这,又何尝不是新的语言实践呢?】
近年来,我发现太多的老师,过于狭隘地把“语用”理解为照着课文学写作。单一地理解为创设一个写话情境,进行写法的迁移。这实际上窄化了语用。其实,积累诵读是语用,反复朗读是语用,复述讲故事也是语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语用方式,而不是每一堂课都上成像教数学例题一样的“一课一得”。
本节课,我选择了“说”作为语言实践的主线,让学生在“理清大环节——说清小细节”的过程中,将课文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可以预见,本节课的教学,将会呈现师生共说、其乐融融的教学场景。课,也因为这样的说故事而变得富有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