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梅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全文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第一年春天小鸟与驯鹿的相遇与相伴;第二部分讲述了来年春天,小鸟和驯鹿的重逢。
低年段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形象直观的思维占主导。他们与同伴交往有了一定的感受,与文本中的友情能引起共鸣。
基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本课我主要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寓识于读,积累语言,读中发展,培养能力,让识字与阅读水乳交融。
基于教材和学情,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点:
1.学会“路”“晨”“奇”“送”“陪”“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美好的友情。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提升学生的言语智能。
第一课时的教学以小鸟和小鹿的相遇、相伴和相送为主线展开,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板书:“树”,问学生: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树?
2.今天老师也带来一种树。板书:“会走路的”,指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本课课题本身就充满趣味,学生读题后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期待。】
(二)教师范读,引入文本情景。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是引导儿童进入课文情景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这个环节主要关注学生听读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自读,理清文章脉络。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同桌轮流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读,一个听,听到读错的地方,等同桌读完后再告诉他。
2.你对会走路的树有哪些了解?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课题中“会走路的树”是指驯鹿。板书:驯鹿
它和谁是好朋友?板书:小鸟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板书:春天、第二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细读文本,积累运用语言。
1.相遇。
(1)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和情景图,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小鸟和驯鹿。板书:相遇。
指名分角色读它们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对话中的标点符号和提示语“好奇”,指导学生读好文中角色的语气。
(2)出示词卡“一会儿”,指名读,问学生:你感觉到什么?在“一会儿”前加上“好”字,指名再读,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学生通过词语的认读对比,感受到“一会儿”指时间短,加上“好”则表示时间长。从中感受文字的趣味,体会小鸟和驯鹿的一见如故。
(3)出示词卡“送回家”,引导学生观察“送”的字形,由走之底表示道路,想象驯鹿一路护送小鸟回家,结合“送”字走之底里的“关”,感受驯鹿对小鸟的关心。
(4)指导学生齐读1、2自然段,感受小鸟和驯鹿第一次相遇的情景。
2.相伴。
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能够看出小鸟和驯鹿是好朋友的关键词。
(1)出示词卡“天天来陪”,指名读。你会用“陪”组词吗?学生组词“陪同”“陪伴”等,感受“陪”字表达的温馨与友爱。
(2)出示词卡“有趣”,指名读。通过“趣”字里藏着的“走”,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它们走到了哪儿?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先同桌交流,再完成学习单。课件出示学习单:它们去了___,看到了______。
(3)请学生把学习单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朋友相伴时的美好。板书:相伴
3.相送。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小鸟长大了,它要飞往远方,要向驯鹿告别。出示词卡:“告别”。引导学生思考:“告”和“别”中都有口,它们是怎样开口告别的?想象它们这时的心情、表情和语言,指名分角色表演,感受朋友离别时的不舍。板书:相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在文本情景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字形,展开想象,合作交流,再回到文本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巩固与内化了学生字词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生字,指导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路”“晨”“奇”“送”“陪”“趣”,指名读,学生自学书后笔顺表。
2. 课件出示:“晨”“送”“趣”。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有共同的笔画——捺,捺的位置不同,写法一样吗?课件出示“踢腿图”“踢球图”,看看图,看看字,大家知道该怎么写好不同的捺吗?再借助课件摆一摆“小魔棒”和“小圆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捺”的书写要点:晨中斜捺踢出脚,平捺收笔够小球。
3.教师范写后指导学生临写,关注学生书写姿势,让学生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我借助笔顺表和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构形特点,抓住主笔,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