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雪
【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程改革倡导、推崇的有效模式之一,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融入生活化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文章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入手,简要分析了小学计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3-0053-02
数字与计算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基础工具和重要方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和计算更能体现出其独有的作用和价值。数和计算的学习在小学课本中占有很大比例,它以培养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为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搞好计算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并用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是教育理论者和一线教师普遍关注和重点探讨的课题之一。
一、计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问题设置目的不明确
在当前的计算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设置目的不明确的现象。例如,一位小学教师在讲授加法知识时,在导入新课程内容前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并创设问题情境:从这幅图画中,同学们都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片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回答:“我发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有的学生回答:“我发现了小溪旁有一棵参天大树。”还有的学生回答:“我从图画中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几分钟过去了,教师还没有听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案,终于按捺不住地问道:“难点没有同学在画面中看见小白兔吗?”经过引导,才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之上。而就在教师要导入下一环节的加法知识介绍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当学生被问及“如何发现主题图中有8只小白兔”时,他们的回答都是“一只一只数出来的”,显然这也不是该教师想要听到的回答。由此可见,课堂毫无方向、严重脱离教学主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明确提问目的,问题设置不够具体且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观察和思考的方向,这种课堂提问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但很容易让课堂陷入“无数学”中,很难实现有效教学。
2. 刻意追求形式
在讲授“两位数笔算加减法”一课的内容时,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为引入“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而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其中男同学有15人,女同学有18人,那么,此次活动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参加活动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几名?”这样的情境问题创设成了计算教学的一种过渡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数学思考,学生最终并不能将数学学习融入生活
中。目前,我国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和内涵,只是简单地给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带上了一顶形式化的“帽子”。
3. 单纯关注算式的引入
例如,在讲授“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某教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小明带了157块钱逛商场,先买了一副48元的手套,余下的钱还想买一套113块钱的图书,问钱够用吗?”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出“157-48”的算式,但从公式引入到算法探索,再到最后的计算,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所设计的“购物”情境,其问题设置也过于单一。
4. 创设的问题情境脱离实际
很多小数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运用的应用题和图片并不科学,甚至不切合生活实际,有些抽象的内容难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无法匹配小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认知水平,这些脱离实际的问题意境创设同样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一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情况,一味推崇情境化计算教学,导致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难以适应,最后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这种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同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计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1. 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清楚自己的学习动机,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专研,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增加趣味性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的热情。
2. 创设目的性的问题情境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发现,如果教师的问题设置太宽泛,缺少目的性,学生就难以明确思考方向,对问题的回答也是一片混乱。如果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哪位同学可以一眼看出图中有几只小白兔?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看出来的?”学生就会明晰思考和解答的方向,并对问题进行正确探究。同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首先要理清课堂提问的目的、希望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思考、课堂上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是什么,等等,待明确这些问题之后再有的放矢,进行有效提问和引导。
3. 创设有挑战性的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两位数笔算加减法”授课案例中,该教师很牵强地把计算教育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并没能真正从生活中提取有效素材,让学生深刻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如果重新创设问题情境,可将问题改进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其中男同学有15人,女同学有18人,老师要给同学每人准备一瓶矿泉水,共购买了两箱32瓶,请问这些矿泉水是否够用?”这个问题的解答思路是什么?学生仔细分析后,可以总结出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先算出学生的总体数量,再与矿泉水数量进行比较,由此导出“15+18”的加法运算;第二种,先给每名男同学每人发送一瓶矿泉水,再将剩下的矿泉水数量与女生数量做比
较,即导出“32-15”的减法运算。实践证明,给学生设置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智慧,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教师要多从生活中提炼出这样具有挑战性的计算问题,并引导学生探寻解决的方法,多让思维“跳一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极大帮助的。
4. 使生活情境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过于关注算式的引
入,而忽视情境自身功能的挖掘和利用。在“减法的简便计算”的问题设置中,在导出“157-48”后,还应继续利用购物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手中的现金进行支付,收银员又会如何找回剩余金额?这种应用体验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计算数学经验,继而感受到计算数学的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表示,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发明创造都源于一个“问”字。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
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辅助计算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和对成功的渴望。因此,小学教师应积极接受先进教育理念,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技巧,让小学计算教学更加高效,促进学生的计算意愿与能力实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建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2] 孙福建.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4,(2).
[3] 李闽.更新理念探究数学计算的新模式[J].现代教育,2012,(9).
[4] 王线书.为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支招[J].学周刊,2013,(12).
(编辑:朱泽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