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冰
(台州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毽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跟骨密度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华冰
(台州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毽球练习对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绝经女性志愿者30例,随机分为毽球组和对照组。毽球组实施毽球运动干预,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实验前及实验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运用SONOST 3000超声骨密度仪测试跟骨密度相关指标,Korebalance平衡测试系统测定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相关指标并分析各组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毽球组骨密度指标BUA、T值和Z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总体平衡指数(Balance Index Score,BIS),前后向平衡率(Front-Back Ratio,FBR),左右向平衡率(Right-Left Ratio,RLR)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长期毽球练习可有效延缓绝经后妇女骨组织含量降低速度,改善人体平衡能力,在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及降低跌倒风险中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毽球;骨密度;平衡能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人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高的态势。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含量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骼疾病,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尤为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大多因跌倒所致,而机体平衡功能低下是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1]。跌倒后所带来的骨折、独立生活能力丧失、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骨代谢,维持、提高骨组织含量,增强骨微结构,对骨生物力学性能有良好的刺激效应[2,3]。通过运动预防或延缓骨丢失不仅安全、方便、经济,而且疗效显著,因此寻求一种能有效减缓骨量丢失,改善身体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的运动干预方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毽球(又称踢毽子)在中国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广大群众参与,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对抗性等特点,是一项非常适合在社区体育中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有关毽球运动对跟骨密度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本实验对长期毽球练习与绝经后妇女跟骨密度及身体平衡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验证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以期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一种“简、便、廉、验”的好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浙江省临海市某社区停经一年以上的女性志愿者24人,均自愿参加测试。所有受试者健康状况良好,均无骨代谢病史,未服用补钙药物或保健品,无眼科疾患、平衡功能缺失及其他相关疾病病史,无其他严重内科、外科疾患,四肢关节活动正常,无经常性的锻炼经历。测试前未接触平衡测试仪和特殊平衡训练。3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毽球组和对照组各15人。由表1可见两组受试者年龄、身高以及体重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
±s)
1.2.1运动方案。毽球组先进行3周毽球基础练习,主要内容分为: 移动技术练习(前上步、后撤步、左右滑步、并步、交叉步、跨步、转体上步、跑动步),起球练习,抛接球练习,毽球本身的各种基本应用(单脚踢、盘踢、双人或多人对踢),跑跳辅助练习。3周后,毽球组受试者较为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而后采取综合练习,配合游戏及竞赛。以心率为依据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20±10次/min,不超过140次/min。每周训练3~5次,每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60~90 min,共持续6个月。运动时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进行运动量适度调整。对照组不予运动干预。
1.2.1测试方法。实验前、实验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对体重、体脂百分比、跟骨密度和动态平衡能力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以上指标测试均在台州学院临海校区体育科学学院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中心由专业人员完成。
体重、体脂百分比测定采用韩国Neomyth公司vivente gold型身体成分分析仪。
跟骨密度测定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SONOST 3000型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指标为BUA(dB/MHz)、T 值、Z 值。BUA为宽带超声衰减值;T值为所测骨质量与同性别青年组平均BUA的比较值;Z值为所测骨质量与同性别同龄组BUA均值的比较值。
动态平衡能力的测定采用美国Sportkat公司Korebalance平衡仪,调节平台下气囊压力大小可控制测试平台稳定度,本实验中气囊压力值统一设定为6PSI。受试者光脚立于测试台上,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两侧,两脚与肩同宽,两眼直视前方电脑屏幕中作顺时针移动的光点,跟随此光点移动十字光标,以使十字光标尽量与光点重合,测量时间为30s,光点移动速度定为2(慢速)。每位受试者皆做3次,以最好一次作为测试值。
动态平衡能力检测指标为总体平衡指数(Balance Index Score,BIS),前后向平衡率(Front-Back Ratio,FBR),左右向平衡率(Right-Left Ratio,RLR)。BIS代表总体平衡能力, FBR和RLR分别代表前后及左右方向上的稳定性和重心偏移的均衡性。平衡指数值和平衡率值的大小与身体平衡能力呈负相关,值越高平衡性越差,值越低平衡性越好。
2结果
2.1.1实验前两组受试者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实验前,两组受试者在体重、F%、BUA、T值、Z值、BIS、FBR和RLR等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s)
2.1.2两组受试者1月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毽球练习1个月后,毽球组BIS和RL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s)
注:△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4-6同
2.1.3两组受试者3月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毽球练习3个月后,毽球组BIS、FBR、RLR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F%、BUA、T值和Z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4)。
±s)
2.1.4两组受试者6月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毽球练习6个月后,毽球组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UA、T值和Z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BIS、FBR、RLR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5)。
±s)
2.1.5毽球组各指标时相性变化情况。毽球组体重干预后各时相与实验前均无显著性差异,F%在干预6个月后与实验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BUA、T值和Z值在干预6个月后与实验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BIS和RLR在干预1个月后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BIS、FBR、RLR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与实验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表6)。
±s)
2.2.1两组受试者F%变化趋势。随着毽球练习时间的延长,毽球组F%呈下降趋势。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与实验前比较F%均下降,练习6个月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实验前比较,F%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毽球运动干预对F%有良好影响,并且这种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越加明显(图1)。
图1 两组受试者F%时相性变化趋势
图2 两组受试者跟骨密度指标时相性变化趋势
2.2.2两组受试者跟骨密度指标变化趋势。随着毽球练习时间的延长,毽球组BUA、T值和Z值逐渐升高,在干预6个月后,BUA、T值与实验前相比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Z值与实验前相比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毽球运动干预对骨密度有良好影响,并且这种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越加明显(图2)。
2.2.3两组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指标变化趋势。随着毽球练习时间的延长,毽球组BIS、FBR和RLR逐渐降低,在干预1个月后,BIS和RLR与实验前相比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BIS、FBR和RLR与实验前相比均出现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说明毽球运动干预对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有良好影响,并且这种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越加明显(图3)。
图3 两组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指标时相性变化趋势
3讨论
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骨质丢失的速度为每年减少2%,妇女在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被称I型骨质疏松症,表现为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骨组织含量减少及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大,从而加大骨折发生几率[4]。临床上以维生素D类药物、氟化物、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对骨质疏松症确有一定疗效,但大多在服用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弊端,且价格都比较昂贵,不利于病人长期使用,其远期疗效亦不肯定[5]。
研究表明,运动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6]。毽球运动是一项以下肢跑动、踢毽、跳跃、转体等动作为主的全身性运动,这种重力应激的方式,可使骨骼系统尤其是纵向长骨得到不断的应力性刺激,有助于骨密度增加、骨小梁排列整齐,从而改善骨的重建,延缓骨质流失。
跟骨几乎全部为松质骨,对骨质变化敏感。跟骨超声测量结果与腰椎、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有较高相关性,既可以反映骨的密度状况,同时也能反映弹性、强度以及骨微结构的情况,是一种较理想的诊断手段。许多研究表明骨超声测量技术可精确可靠地预测骨折危险性[7]。BUA的大小主要受骨量的影响,其次是骨结构(骨小梁分布、疏密及其厚度)[8,9],BUA 的大小可以客观地反应骨密度的状况,其值越大,则骨密度越大。WHO诊断标准认为,如果T值≥-1.0,则可认为骨密度正常。Z值对中老年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没有太大的诊断意义,但能反映其严重程度。
本实验采用跟骨超声测量技术测定跟骨密度指标,以研究毽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毽球练习干预6个月后,毽球组BUA、T值和Z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毽球组BUA、T值和Z值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并且干预6个月时的BUA、T值和Z值相比实验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这就表明毽球运动所提供的冲击性刺激能有效减缓骨量丢失,改善绝经后妇女骨质健康状况。吴斗雷等研究也表明长期进行毽球练习可以提高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10]。
本实验结果还显示,毽球练习干预后,两组体重在各时间节点均无差异。毽球练习6个月后,毽球组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毽球组F%在干预6个月后与实验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这可能是毽球练习在降脂的同时促进了肌肉的增长,从而维持了体重的不变。有研究表明,在体重无差异性的情况下, 体脂百分比与BUA呈负相关, 意味着相同体重的情况下, 体脂百分比越高, BUA越低[11-13],这与本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就提示:通过合理的运动保持体重,降低体脂百分比,以对抗BUA的下降,是绝经后女性保持骨密度的一个适当的方法。而毽球运动可以保持体重,减低体脂百分比,从而对抗BUA的下降,有助于延缓绝经后妇女骨质流失,改善骨健康状况。
老年人由于增龄性的肌力及平衡能力下降明显,跌倒率明显升高。而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大又使得跌倒后骨折概率增高,老年女性跌倒的比例约为男性的2倍[14]。在我国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跌倒成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后骨折最常见的原因,并造成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以及高经济损失[15]。保守估计我国目前用于治疗中老年大腿骨折的费用每年高达104亿人民币,2020年将超217亿,2050年超800亿。因此加强平衡能力练习以降低跌倒骨折几率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有着重要意义。
平衡能力通常分为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是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时,人体控制自身重心的能力。动态平衡能力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腾空、落地或身体姿势发生改变时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人体平衡的维持有赖于前庭觉、视觉及本体觉,动态平衡能力的维持还受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范围和角度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平衡能力将不断弱化,前庭功能的下降、视力的减弱、震动觉的减退以及关节柔韧性的降低等与平衡能力下降有关[16]。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人体平衡能力并预防跌倒[17-20]。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等运动形式对于有效增强人体平衡能力、提高不稳定状态下的姿态保持具有显著作用[21-2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毽球组动态平衡能力指标BIS和RL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毽球组BIS、FBR、RLR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毽球组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指标BIS、FBR、RLR随着毽球练习干预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实验前相比较,干预1个月后,毽球组动态平衡能力指标BIS和RLR显著性降低(P<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BIS、FBR、RLR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这说明毽球运动可有效减轻人体重心的偏移程度,提高重心在左右及前后方向偏移程度和均衡性,显著加强身体稳定度和姿态控制能力。毽球练习中,练习者需频繁跑动、踢毽、跳跃、转体,步伐前后进退、左右移动,并且经常在单足支撑下完成动作,身体重心不断移动和起落,易产生摇摆,身体姿势经常处在失衡状态,人体须积极主动调整姿态来保持平衡,此过程强化了神经-肌肉系统的参与,提高了神经-肌肉的本体感受功能,锻炼了其关节的控制能力与肌肉的协调性,增加了其稳定性,有效地提高下肢的平衡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使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得到锻炼,肌力的增加又可提高本体觉的控制,改善平衡能力。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折最重要的诱因是肌力和机体平衡能力的衰退引起跌倒。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中,提高骨密度、肌力和平衡能力这三者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肌力与骨质状况和下肢关节稳定性是密切相关的。加强绝经后妇女肌肉力量和平衡控制能力,在预防跌倒、减少骨质疏松骨折风险方面有积极意义。毽球运动作为一项广为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能延缓骨量减少,增加骨密度,又可以增强肌力和平衡能力以及维持下肢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是值得推广的防治骨质疏松和防跌倒健身项目。
4结论
4.1.长期毽球练习可以保持体重,减低体脂百分比,运动所提供的冲击性刺激能有效减缓骨量丢失,改善绝经后妇女骨质健康状况。
4.2.长期毽球练习可有效减轻人体重心的偏移程度,提高左右、前后方向重心偏移的均衡性,显著加强身体的稳定度及对姿态的控制力,从而改善人体的平衡能力。
参考文献
[1]MakiBE,Holliday P J,TopperA K.A prospective study of postural balance and risk of falling in an ambulatory and independent elderly population[J].J Gerontol, 1994,49(2):72-84.
[2]Layne,J.E.M.E.felson.The effect of 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one density:A review[J].Med.Sci.Sports Exerc.1999,31:25-30.
[3]陈柏龄,李佛保,刘兆敏,等.女性体力活动水平和骨矿物质含量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6):579-582.
[4]郭世绂.骨质量与骨质疏松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5):295.
[5]卿多舜,匡高峰,彭明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59-62.
[6]陈一冰,熊正英,周勇,等.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效及运动处方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4):38-40.
[7]Lopez RF,Mezquita RP,Dios LJ,et al.Performance of quantitativeultrasound in the discrimination of prevalent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abone metabolic unit[J].Bone,2003,32:571-578.
[8]余卫.骨质疏松诊断及骨矿含量测定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7):7-11.
[9]官凌菊,李稚,周卫海.广东省224 名成年人右跟骨超声声速检测数据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372-373.
[10]吴斗雷,李素,唐晖.毽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60-62.
[11]沈华.不同形式的健身运动和体成分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71-74.
[12]池建,张一民,李果.对老年人骨矿含量、体成分和肌力的特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3):25-30.
[13]陈金标,秦林林,张卫,等.体重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2):15-18
[14]李林涛,王声.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1(4):28-30.
[15]Kanis JA,Johnell O,Oden A,et al.Risk of hip fracture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riteria for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J].Bone,2000,27(5):585-590.
[16]孙玉春,李泽兵.衰老对老年人关节功能及肌力的影响与运动康复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3(7):954- 957.
[17]Takeshi A,Shuichi O,Yasuko I,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condition and change in balance functions on exercise intervention and 12-month follow-up in Japanese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people. Arch Gerontol Geriat,2009,48(1):61-66.
[18]Behnam A,Ismail E,Mahyar S,et al. A 4 -week Biodex stability exercise program improved ankle musculature onset,peak latency and balance measures in functionally unstable ankles. Phys Ther Sport,2007,8(3):117-129.
[19]王洪,王珍武,姜媛媛.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3):311-312.
[20]Inge H,Arianne P,Arno C,et al. The effects of Tai Chi on fall prevention,fear of falling and balance in older people:A meta-analysis. Prev Med,2010,51(3):222-227.
[21]李伟艳,程其练,张丽花.核心力量锻炼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55-59.
[22]杨慧馨,虞定海.太极拳锻炼与快走锻炼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机能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5):437-440.
[23]戴超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66-69.
[24]刘耀荣.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与传统阻力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作用的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10):892-897.
[25]刘明燕.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6):95-97.
[26]王红雨,张林.24式简化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11-3013.
·体质研究·
Effect of Shuttlecock Training on Calcaneus Bone Density and Dynamic Balance Function in Post-menopause Women
HUA Bing
(Faculty of Sport Science,Taizhou University Linhai 31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huttlecock training on calcaneus bone density and dynamic balance function in post-menopause women.Methods: 30 volunteers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shuttlecock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shuttlecock group was intervented using shuttlecock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n’t. Bone density was examined with SONOST 3000,dynamic balance ability were tested with Korebalance Balance System before experiment,1 month,3 month and 6 month after experiment. Results: Bone density index( BUA, T value, Z value ) were higher in the shuttlecock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1);Balance Index Score(BIS),Front-Back Ratio(FBR) and Right-Left Ratio(RLR) reduced in shuttlecock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1). Conclusion: Shuttlecock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bone density and balance function in post-menopause women. Shuttlecock training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evention osteoporosis and in decreasing risk of falls in post-menopause women.
Key words:shuttlecock; bone density; balance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1-0095-06
作者简介:华冰 (1979-),男,浙江富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与健康促进.
收稿日期: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