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敬师
【摘要】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留在家里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人认为城市化是造成留守学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留守学生 成因 教育策略
由于短期或长期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导致许多留守学生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道德行为差。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认为自己卖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的钱还多,在他们心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较高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使“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学生的思想中普遍存在。
留守学生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成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人口外流的一个潜在挑战。面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有爱心和耐心,关心他们的成长。
一、帮助父母加强与留守孩子之间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帮助家长通过多渠道、多手段与自己的孩子多沟通、多联系。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QQ、邮件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在沟通的期间一定要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部分的决策权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试图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让孩子服从。家长还要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度纵容,一是一味压制。这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掌握一定的度,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自己的孩子,防止孩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2010年我所授的班级有位学生叫王平,当我刚接到这个班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学生与众不同。他成绩虽然不错,但从不合群。在开学时对学生信息采录时,他的信息表中父母那一栏是空着的,我开始以为他是个孤儿,特地查了他的档案,发现他的父母好好的,再询问其他的同学,发现他家经济条件不错,家里还盖了新楼,他跟奶奶一起生活。那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学生不填自己父母的信息呢?我心中带着这个问题,与他谈心,成为他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他慢慢地敞开心扉。我这才知道他的父母在东莞做生意,他还有一个弟弟,他在家,弟弟却在东莞读书,父母也因为生意忙,很少打电话回家,只是每次把钱寄回家时才通一次电话。他觉得自己和弟弟都是父母生的,为什么待遇就不同,弟弟在父母的身边,自己却被丢弃在老家与奶奶一起生活,觉得自己就像被父母遗弃的孤儿。这就是他不填父母信息的原因。我了解了情况后多次主动与他的父母联系,把他的内心想法告诉他的父母,并要求父母应该多与自己的孩子联系,可以通过网络手段等与孩子增进感情,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后来,他很高兴地告诉我说:“老师,我爸爸妈妈前几天回家买了一台新电脑,还装了摄像头,我现在随时可以用QQ和他们视频。我的爸爸妈妈说了,当初选择把我留家读书是怕奶奶一个人在家不放心,而且我比弟弟年长,比较懂事,能帮父母照看奶奶,我理解了我的爸爸妈妈。现在家里的电脑不但能帮助我学习,而且还增进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老师,我不是爸爸妈妈不要的孩子!老师,下个学期我要转学了,转去爸爸妈妈做生意的地方,奶奶也一起去,我们一家终于团圆了。谢谢你,老师!”后来每年逢年过节,我都能收到王平发来的祝福短信。
二、要求家长加强与老师的联系
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学生只是学校的事,只要学生在学校,就与家长无关,这使学校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总有“孤掌难鸣”的感觉。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了整合家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家长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对学生有直接的接触,能很好地向家长反馈自己孩子的信息。家长应多与自己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以及心理变化。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上遇到难题或是棘手的问题时,可以请教自己孩子的老师,因为老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多与老师沟通有助于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加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教师及时将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这样对培养教育留守学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长在有时间和有机会的时候应主动、积极地访问老师,即师访。这样做,可使家长在家校联系中处在比较主动的地位,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与老师就教育子女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充分的交流。家长还要积极参加家长会,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以达成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还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与教师及时沟通,掌握自己孩子在校学习与生活的情况。
2011年,我所带班的留守学生刘流的教育转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父母在外工作,他的父母在开学的第一天亲自送他来学校,并且积极与老师交流,向老师介绍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优点:他的性格较孤僻,在校表现一般,成绩不突出。还表示他们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孩子留守在家里读书会使他变得更加孤独,性格更加孤僻。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就对家长提出要求:“两多一加入”,即要求家长抽时间经常与自己的孩子多联系,与老师多联系,并加入家校通以方便沟通,家长都表示配合。然后我建议班主任让刘流当班干部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此后刘流变得越来越开朗,他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他每有一点进步都愿意与自己的父母分享。后来,刘流的爸爸在家长会上说“给孩子一个成长的好环境,离不开家长与老师及时的沟通,我与我的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关爱
学校在管理留守学生上应有相应的措施。加强留守学生学习生活上的自立自理,加强道德与责任感的培养,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类似家庭的温暖幸福的环境。开展有关的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等活动,拉近家长与留守学生的感情距离,丰富留守学生的生活。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教育管理留守学生。但教育转化留守学生只靠学校、老师、家长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有社会的关爱,全社会都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路。比如加强对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加强社会道德的约束,当发现留守学生进入不适合他们活动的娱乐场所时,人人都来管一管、帮一帮,留守学生就不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
社会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不但要体现在给留守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还要关心留守学生的心理成长。比如教育机构可以和当地的高校联合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成长,让留守学生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总之,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呵护与教育,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让爱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