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界关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探讨

2016-02-19 08:00李群山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关系

李群山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理论界关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探讨

李群山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研究中国梦思想必须将之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体逻辑体系中加以研究,将之置于中国特色主义实践及伟大事业中加以考察,方能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理论界许多学者正是从这一研究理路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的丰富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代表性、有见的性的观点。梳理理论界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纠正人们对“中国梦”思想认识上所存在的一系列误区与误解,不断深化中国梦思想认识。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回顾和总结了十八大召开前的五年历史,而且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又一次理论提升,突出地表现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性阐述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本质、目标、布局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未来中国五年发展蓝图进行了描绘,而且对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总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不变的宗旨。党的十八后,正当全党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述了 “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开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在教育实践当中首先产生一个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否相统一,如何统一?这一实践困惑问题反映到理论上表现为一个更深层疑问即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有无内在逻辑联系,这种逻辑联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无疑是学界无法回避或绕开的重要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也是实践当中所面临的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课题。近三年来,理论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梳理理论界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纠正人们对“中国梦”思想认识上所存在的一系列误区与误解,不断深化中国梦思想认识。

一、“中国梦”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国梦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式创新

自中国梦思想提出以来,立刻在社会大众中引发了广泛讨论。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梦思想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以及独特的创新性。但也有不少人从梦的基本含义出去,认为梦往往是无法实现的,与现实脱离的空想,从而贬低中国梦理论的创新价值与现实意义。也有一些国外人士,从梦的佛教起源出发,将中国梦指责为一种新时代的精神鸦片,从而歪曲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与根本旨归。针对中国梦思想认识上的各种歪曲与误读,理论界从中国梦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国梦思想的深厚历史基础以及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等多个视角进行了正本清源。此外,学者们还从话语体系的转换视角分析了中国梦话语体系的特点,从大众传播的视角提出中国梦在国内外有效传播的优势。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就认为, “中国梦”打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1]两者其实都是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不过是在话语表达有所不同。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唐洲雁研究员也认为,中国梦是一个典型的面向大众、植根中国现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2]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认为,“实现中国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共同承担的‘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两种不同表述方式。”[3]

学者们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梦战略思想为何具有“大众化”的品质,这些也为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路径选择与借鉴。首先,中国梦战略思想在语言风格上贴近大众口味和需求。理论体系是由抽象的概念所构成的逻辑体系,理论要走向大众,就必须说大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话。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程冠军认为,“对于人民群众来说,他们需要的是通过最通俗、最易懂、最朴实的语言来预知和憧憬自己的未来。”[4]中国梦战略思想正是通过通俗易动、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变得具体而实在、可见、可知、可感,诚如辛鸣教授所认为,过去我们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书本、文件、会议精神中,而这些理论还必须深入群众,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中国梦则以“简明的内容、通俗的形式、大众的思维、普及的方式让群众能掌握,会运用。”[5]其次,中国梦战略思想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与愿望。中国梦决不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精神鸦片,它要给予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再次,中国梦战略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唤醒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深厚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国人当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最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比,“中国梦”在文字表达上没有尖锐的意识形态的视觉冲击,不仅可以得到中国社会不同社会阶层与人士所接受,也比较容易获得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同与接受。辛鸣教授认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借助于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打上意识形态的标签传播其效果反而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借助于非意识形态的语言更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6]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即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频频“点赞”。

(二)中国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创新

许多研究者认为,中国梦战略思想不仅在形式上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而且从内容上看,中国梦战略思想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中国梦的提出也是着眼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能量[7],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8]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指出,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原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在《学习时报》撰文就指出,“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9]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具体分析和探讨了中国梦思想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中国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清华大学赵甲明教授指出,中国梦不仅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而且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是民族、国家和个人所共同结合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10]第二,中国梦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奋斗目标,为中国特色主义事业明确了方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提出,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十八大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11]中央财经大学王春玺教授认为,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更加清晰和明确,既有阶段性又有层次性、现实性。[12]第三,中国梦思想不仅深化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围绕“树立什么理想,怎样实现理想”,习近平同志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梦”战略思想与目标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 “塑魂”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不同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历史性课题时,必然形成和产生新的理论学说。有不少人对此产生一些误解:认为中国共产党执着于、热衷于玩弄理论,不重视实践;每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总要制造一套自己的理论和话语体系,取代前一代领导人的理论和话语体系。中国梦思想提出后,随着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遍布于各类、各大媒体,许多人就误以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人不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这就没有正确把握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用一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中国梦思想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就是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本质的内在的统一性,中国梦思想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李慎明强调,我们谈论伟大复兴中国梦,不要忘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核心和灵魂,中国梦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辛鸣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确立了根本方向和基本价值,“中国梦”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为其界定内涵、塑造灵魂、彰显本质。[13]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认为,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它同样坚持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公平正义等等基本原则。[14]

中国梦由于其在话语体系上具有大众化特点,在意识形态色彩上较为弱化,正因为如此,有许人就随意注解中国梦,特别是用西方的发展道路与理念来歪曲中国梦。对此,学界许多学者非常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侯惠勤、辛向阳指出:现在不少人试图用西方政治制度塑造中国梦,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的是历史的颠倒和是非的混淆。[15]

总之,中国梦不同美国梦、欧洲梦等,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有人蓄意歪曲和随意注解中国梦现象,否则中国梦就会偏离正确轨道,偏离既定航向,不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梦,最终美梦也必然成为一场噩梦,这也正是苏东剧变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理论界首先从历史的维度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梳理了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历史,得出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论。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照搬照抄别国道路与模式从来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逐渐踏上民族复兴之路。其次,学者们从中国道路的科学性角度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学者们认为,判断和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不科学关键在于它是不是适合中国实际,适合中国国情,衡量中国道路科不科学决不能由谁主观判断,而只有通过实践去检验。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充分展示的中国道路的优势和科学性。最后,学者们还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统一性出发论证了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梦想与实现梦想的道路有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一种梦想所具有的性质,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追逐梦想的路径选择。”[16]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指向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中国梦的理论指导作用,理论界并没有做出深入的探讨,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实现中国梦的具体意义和价值,总体上还停留在一般性或者说哲学层面即抽象意义上回答两者之间的关系。学者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几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思想)是中国梦战略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或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针对社会当前许多人开口闭口都是讲西方那一套理论,将之奉为“圣经”,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缺乏自信现象,学者们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与理论的干扰和侵袭,必须努力构建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将中国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话语优势,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用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群众。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一个层次性,它既包括根本性制度,也包括基本性制度,还包括更为具体的机制体制。学术界分别从制度保障、制度自信、制度建设等层面深入考察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第一,从制度保障角度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和保障。那么中国梦究竟为中国梦提供了哪些制度保障?中国人民大学秦宣教授认为主要有以下三重保障:根本制度保障、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凝聚中国力量。[18]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大家认为,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性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优势。秦宣、辛向阳等深入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和优势,辛向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概括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成熟定型成大事、融合发展干大事。[19]第三,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与完善。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扫除实现中国梦的制度瓶颈与障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科学化,而解决制度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深化改革。有学者从总体上深入考察了制度创新的逻辑与规律。上海交通大学胡伟教授认为,推进制度创新与发展要处理好制度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处理好制度自信与自省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20]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具体考察了如何加强和完善人民大代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人权保障等制度,阐述了这些制度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支撑作用和意义。总之,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保驾护航,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其提供制度支撑与保障。

三、简短评价

国内理论界关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探讨既有整体性维度,又有具体性层面,不仅考察了两者之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又具体探寻了两者之间丰富的复杂的联系性,不仅有“立”即正面揭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又有“破”即有针对性的批判现实当中人们对于中国梦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上的各种错误理解与歪曲。国内理论界关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探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试图寻找两者之间联系,但大家在进行这一考察时往往没有首先进行一个概念厘定,以至于经常不在一个话语体系中展开对话,陷入一种思想混乱状态。笔者以为,要推进这一问题的研讨起码应当做到以下两个自觉:第一,自觉地意识到我们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第二,自觉地将中国梦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伟大事业中加以理解和考察,给与科学的理论定位。

参考文献

[1] [5] [6] 辛鸣.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版”[N].学习时报,2013-05-27(8).

[2]唐洲雁.中国梦: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J].求是,2014(2).

[3][18] 秦宣.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J].探索,2013(6).

[4]程冠军.中国梦很好地体现了“大众化”[N].学习时报,2013-5-13(1).

[7]秋石.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能量[J].求是,2013(9).

[8]张翔,朱宇.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J].红旗文稿,2014(1).

[9]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N].学习时报,2013-05-20(1).

[10] 艾四林,王明初.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今中国社会思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18-223).

[11] 石仲泉.十八大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3).

[12] 王春玺.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更加清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7).

[13] 辛鸣. “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学习时报,2013-3-11(3).

[14] 韩庆祥,王海滨.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N].人民日报,2013-10-31(7).

[15] 侯惠勤,辛向阳.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J].红旗文稿,2013(12).

[16] 刘建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J].求是,2014(10).

[17] 陈金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N].人民日报,2013-3-29(7).

[19] 辛向阳.中国梦:乘制度优势起航[J].前线,2013(6).

[20] 胡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10).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Dream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in China

LI Qun-shan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Sichuan,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 dream must be put in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omestic theoretical circles put forward a lot of representative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Dream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which will help us to clear some misunderstanding on the Chinese Dream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dream.

Key words:The Chinese Drea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lationship

收稿日期:2016-01-14

作者简介:李群山(1977-),男,江西黎川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西部)“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14XJC71000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0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16)02-0071-05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关系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