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建福
(山西省浑源中学)
化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实践
◆穆建福
(山西省浑源中学)
化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阐明了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识,明确了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在研究中,提出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以及课堂教学基本模型,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施,列出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三个重点问题。
化学教学 问题导学 教学模式 研究实践
教育是指向人的道德、智慧、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为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和造就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学校、教师应当而且必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人。未来的他们必须是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会合作、会创造、会发展、有责任担当的人。我们今天的工作是为他们的未来奠基,这是学校的使命,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便开展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基本概念。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问题导学案”的导引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重构,并通过展示交流、教师点拨释疑(总结)和目标达成检测反馈而进一步升华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动脑与动手、动口,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知识获得与能力提升,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相统一的过程。
例如,在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教学中,设计为两节课完成,一节为自主学习课,一节为展示交流课。两个课型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导学案”的研究设计,自主学习课效率,展示交流课质量,达标检测。
1.科学设计“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其设计质量将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本节课“导学案”设计中:
学习目标:①理解电解质概念及其电离;②结合对第一个“思考与交流”的探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会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③通过对【实验2-1】的实验探究,概括出什么叫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④通过对【实验2-2】的分析研究和不同酸与碱之间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分析研究,得出离子反应的意义;⑤通过对【实验2-3】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写出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⑥通过电解质的电离、几组探究实验中离子反应的发生,体验、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与科学精神的严谨求实。
学习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及相关资料,严谨实验研究,加强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问题:基础过关、能力提升、拓展创新三类。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2.有效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课学习图示:
┌—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粗读教材—通览导学案—精读教材—完成导学案
└———阅读、理解、检索———┘└ 运用、记忆
学生,要突出阅读理解,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要做好监督管理,方法指导,提供资源,巡视参与,个别辅导,学习评价。
3.高质量进行展示交流。展示交流主要围绕六个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展示交流。展示学习过程、方法、成果,解决问题思路,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展示交流要突出化学学科主线,即“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展示交流中,教师要做恰当的点评、点拨、精讲,注重课堂生成;展示交流结束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
4.快速完成达标检测。按考试要求组织学生完成达标检测。
1.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必须是教师个人精心编写基础上集体研究的产品。导学案的编写原则是:课型课时匹配化,学习目标行为化,方法指导具体化,教材知识问题化,问题设置层次化。
2.达标检测的编写。达标检测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与检测。达标测试卷难度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过关,能力提升,拓展创新。
3.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蕴含着教师的育人理念与教学理念,教学价值观与学生观,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技能;既要体现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更要突出教与学的关系;既要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更要突出知识与能力的落实。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程跃.潜能发展心理学及潜能教育——理论思考及实验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