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积极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6-02-15 22:12张小红
职教通讯 2016年15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张小红



强化“积极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张小红

摘要:结合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式和推行多元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推行“积极教学”,从而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现代班组长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现代班组长型”;积极教学

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基,为企业发展添力”的办学宗旨,基于“积极教育,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现代班组长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经过几年的建设,尤其是两年的示范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途径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如何推行“积极教学”,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

一、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培养方案

学校以产业方向引导专业建设,创新构建以“知识+技能品德+管理”为内涵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推进专业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在专业规划与建设中,形成“基本素质和通用专业技能→岗位素质和专项技能→职业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阶梯式素质和技能培养平台,深入行业企业,开展科学调研,瞄准市场需求,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企校企”合作模式,按生产型企业与技术服务型企业分层分类分别通过“订单式培养”、“技术服务”、“企业文化走进课堂”等形式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实施积极教学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二、推进课程改革,健全课程体系

学校推出“积极教学”系统工程,制定了专业课程改革方案,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技术进步而更新的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课程体系。各专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暨专业论证会议,结合企业行业需求以及江阴地方特色,确定各专业开设课程的名称和课时,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再结合专业性质、学情及学校实训设备确定项目名称,运用积极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根据形成性考核评定学生成绩。

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群为例,该专业群构建了“一个平台、三个方向”的课程体系,“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从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3个层面进行能力培养。在“一个平台三个方向”的课程体系中采用“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结构,在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的教学中,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岗位要求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教学内容项目化(整合)与生产项目教学化(分解)相结合,将生产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以教学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平台的“二中心、一平台”的建设目标来规划校内实训基地。

学校各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成立了相应的教学团队,按照“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改革,目前已有多门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其中“数控编程”、“数字电子技术”、“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基础会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先后被评为无锡市精品课程。为检验课改成果,及时总结课改经验,学校还推出了“说专业”、“说课程”等系列活动。通过课程改革,形成了以培养“现代班组长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强化“积极教学”理念。

三、改进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只有积极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要实施“积极教学”,就必须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学校教师运用积极教学策略,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重点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从学习内容上看,打破学科界限,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岗位能力要求设计项目和任务。从教学过程看,按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共同完成任务,老师重点是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任务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真正体现积极的教,积极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班组能力等关键能力。[2]

为鼓励更多的教师参加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根据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参加各级各类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竞赛训练、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信息化大赛、微课等相关培训。同时,学校广开渠道,与省内高校培训基地合作,积极为老师们搭建汲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学校制定了微课比赛、信息化大赛方案,通过同课异构、示范课、苏南公开课、说课、技能竞赛等活动给老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师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近几年江苏省“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中共有20名教师获得示范课和研究课等荣誉,为培养“现代班组长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推行多元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结合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构建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三个维度的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由学生自己、同学、教师、用人单位和其他社会第三方机构等组成,即评价主体多元。学生主动参与多元评价,自我监控学习和评价学习成效,思考如何进行学习策略的调整。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自信心得到激发,从而达到积极的学。评价的内容涵盖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团队意识、动手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安全意识等,即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对教学效果跟踪,及时反馈教学信息。[3]比如在完成某个任务后,根据任务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及时对学生从任务的完成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合作交流能力、班组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传统教学中评价手段是结构化的测验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水平测试、调研考试等,教师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成绩进行量化分析属于教学评价中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具有片面性,不能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多元评价融教学与评价一体。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或任务时,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真实场景,将知识点融合在项目或任务中,吸引学生进行专题知识的演练,如运用专题知识完成某项任务,专题讨论、角色扮演、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实验等。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能力,及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程度,给予评价和评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评价策略,这样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公正性。多元评价突出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核。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及能力,可以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现代班组长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永惠.培养“现代班组长”的摇篮——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5-01-12(7).

[2]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教法学法,2007(23):39-40.

[3]陈志旗.多元评价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1(12):26-28.

[责任编辑陈国平]

作者简介:张小红,女,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5-0039-0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