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构建

2016-02-15 19:25:58张晓莺
职教通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学校教育职业素养

张晓莺



人才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构建

张晓莺

摘要: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决定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分析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必要性,以及目前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养成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培育与构建职业素养的建议和措施,即发挥主体意识,自我培养职业素养;重视学校教育,加强职业素养培育;深化校企合作,培育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职业素养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主体意识;学校教育;校企合作;评价体系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如何能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是对职业的忠诚度和敬畏感,是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方面。它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体现了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岗位,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1]职业素养量化称为“职商”(Careerquotient),简称CQ,它是工作时智商与情商的综合体验。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自己的培养宗旨,培养的人才就是为了适应生产、服务一线所必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相对普通高等教育来说,它更注重对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必须把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核心位置。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各高职院校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还不尽如人意。

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像一棵大树的根,有了发达的根系,才可以枝繁叶茂,根是树是否成材的基础和决定因素。良好的职业素养对职业人的帮助很大,可以帮助职业人很快地融入环境、投入工作,其职业能力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以不断提升发展,可以说,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生涯的基础和保障。现代企业虽然很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但更重视职业素养。很多企业单位发现,有的员工虽然职业技能较强,但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能从企业的角度看问题,对待自己的工作环境及收入情况比较用心,反而对工作的本质不是十分重视,过分注重眼前的实际利益,忽视单位的长远发展,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和企业的关系,更谈不上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与职业规划,这样的员工也不是企业所希望得到的。[2]所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双重重要性,既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整体中,高职教育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出很多问题:(1)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修养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方面认识欠缺,学校的方方面面对职业素养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比较少,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学校也仅仅是满足于学生不要出事、学校局面稳定就行这个最低要求,而缺乏对学生职业修养养成教育的整体规划和谋略,无法实现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顶层设计和适时掌控;(2)高职学院的辅导员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地培训教育,同时,辅导员在待遇及晋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工作效率大打折扣;(3)现在学生都很有个性,学校担心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如果对学生过于严格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敌对情绪,若发生极端事件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因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不敢真抓实管,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存在一定的难度。[3]

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

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及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在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相差无几,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结合本地经济和产业特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较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1)高职院校考虑的是自身师资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方面的调整比较缓慢,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需求不一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容易产生差距,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2)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还都承袭着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欠缺,在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办学模式和普通教育几乎没有差别,认为职业教育只是高等教育低一个的层次;(3)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最初起步于中职教育,都存在着办学条件较差、设备不足、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同时,缺乏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欠缺,导致职业学院人才的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的需要;(4)学校对用人单位在选人标准上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自信信念等素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毕业时职业素养不高。

(二)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存在差距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有着“在校期间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即可”的理念,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希望突出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学校没有把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人文素养等方面融入到办学理念中;没有利用好团、学、社等群体组织开展相关的校园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活动;不重视责任心的养成教育,使得一些学生职业素养的意识与理念缺乏,影响了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一般都是将学生能否直接上岗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缺乏对职业中的“职”深层次的理解,“职”不仅仅是指会做,更要求做得好,对职业要存在敬畏感、对企业要具有忠诚度,并且,要具备责任心和担当意识。

(三)与学生个人需求存在差距

现在学生大多数都是家里的惯宝宝,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一个理性审视自我的能力,对未来的生活过于理想化,产生了眼高手低的现象。高职毕业生就业初期,存在着自我价值认知过高,过分看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就是社会的白领阶层,而不愿意在基层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不看重企业的发展及个人的未来,却对就业岗位的薪资、福利等显性物质指标期望过高,自我定位不合理,与自己的心里预期有差距;很多毕业生频繁跳槽,变换行业,甚至变换职业、专业,这成为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的短板,对个人的职业前途是很不利的,同时,也给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客观地审视自我,克服自己的浮躁情绪,踏踏实实干好企业所赋予给自己的工作,切忌有一夜成功、一夜暴富的思想,但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实现步步有提高。

三、高职院校学生素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造成高职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因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归纳总结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高职学生自身因素

1.现在学生具有强调自我的个性,适应环境慢,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使很多毕业生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毕业生缺乏对自身、企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缺少与企业领导、员工的有效沟通,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不强,很难融入群体,进而自我孤立,这也是导致一些大学生选择频繁变换职业的原因之一。

2.学生的敬业精神欠缺,纪律观念比较差。现代企业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明确,在校大学生的作息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初到企业,一时难以适应严格的规定和纪律,反映在敬业意识上,主要表现为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有惰性、主动性差等。

3.伴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的人数也在快速递减,高职学院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现状。现在的高职学院在招生方面竞争激烈,有的地区高职学院面临着严重的招生危机,招生计划根本无法完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录取门槛也在逐步下降,招收的学生素质也呈下降趋势。如2015年,江苏省文理科第三批控制分数线分别为272分和279分,根据江苏省第三批文理科满分为480分而言,均未达到总分的60%,有的高职学院由于生源不足,允许学生注册入学,只要想读都可以入学,这就意味着读高职越来越容易。因此,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步下滑,加上高职院校生源来源多样化(有普高高考、单独招生、提前招生、“3+3”中高职衔接、“3+2”高本衔接等),学生素养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

(二)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教育缺乏重视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味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职业意识等的教育和培养。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但仅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不具体、亦不系统,无法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更谈不上将职业素养有效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4]作为职业素养特性之一的养成性,则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养成职业素养的环境、氛围和途径,而现实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可谓有其名无其实。同时,高职教师中大部分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任教,自己没有企业或行业的工作经验,教师主观上对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性和意识性不强,导致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识不强。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但就现状而言,很多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本就不长,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是第一要素,至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是进入企业后由企业方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社会上的负面因素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现在学生接触社会的途径比较多,也很容易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拜金主义负面作风,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处世不深,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学生们的心态浮躁,总想着能一夜暴富,不愿脚踏实地,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感恩、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美德。其实,感恩、诚实、守信,不仅是个人的优秀素质,也是企业的优秀文化精神——感恩客户、回报社会成为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及员工必须具备的优良职业精神和素养。一个好的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市场和客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但不同的社会风气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由于高职学生对社会的舆论匮乏理性的判断,以致部分学生心理扭曲、缺乏感恩意识,制约着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高。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构建的对策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牵涉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的同时,应该使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人文文化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又能体现特色鲜明、岗位亟需的职业素养。

(一)发挥主体意识,自我培养职业素养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行为和习惯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受挫。高职学生平时要从细节做起,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形成符合企业需求的即职业化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形象的养成,企业比较注重员工的个人形象,因为员工的职业形象就是公司的整体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场礼仪。职场礼仪是职业素养应有之仪,不管是求职面试礼仪、办公室礼仪、还是商务交往礼仪,都是平常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所以,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锻炼培养与同学、老师交往的礼仪,在社会实践中与公司同事和上级相处的礼仪,为将来走上岗位奠定基础。

3.树立责任和合作意识。责任和合作意识是职场中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责任”即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保证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5]“合作”即要有团队精神,懂得谦让和配合,共同协作完成企业的目标任务,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重视学校教育,加强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院校是学生接受职业素养构建的主要场所。(1)设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职业素养构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为之努力奋斗,要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等职业理念;(2)激发教师职业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职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老师的教导和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才有可能形成,特别是一个合格教师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会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很多学生都希望未来自己能够成为老师那样的人,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最终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6](3)在课程体系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教育应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出发,围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大内容来设计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确保在课程体系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实实在在地实现在高职教育的每一个过程都包含职业素养的培育。

(三)深化校企合作,培育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企业和行业的参与,特别是在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学生尤其需要进入企业了解生产和管理,校企融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的教学模式是“2.25+ 0.75”,学生有近一年的时间参加校外实习实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次机会,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真实生产中去。学生进入企业,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企业生产的氛围,才能够站在一个职业人的角度来感受企业对员工在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另外,也可以聘用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成功人士给学生作励志创业报告,以他们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来教育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给学生进行正能量的灌输,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养成。事实证明,只有真正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挖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体验企业,真正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管理规范、纪律严明、团队合作、工作高效等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真实感受是学生未来提升其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及动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职业素养良性发展

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发展方向。这里所说的评价体系特指的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方向起到导向、检查、控制和激励的作用。传统的高职考核体系是“一考定终生”的模式,主要考的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没有考虑对职业素养的考核。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突出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职业素养与知识技能在考核中同时占比、体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必要性、体现考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所以,高职院校应制定科学性、可行性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教学考核,让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以最终实现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其中,对于学生职业素养考核来说,应该综合考察他们的专业知识、社会实践、职业心理等,既要考察学生对本专业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察他们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考察学生的价值观、职业态度,又要考核他们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既要考察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知识掌握及专业技能,又要关心他们的职业素养、奉献意识;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7]总而言之,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要相结合,只有这样,评价体系才能起到引导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方向的作用。除了专门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还应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积极开设美育、音乐、文学、书法等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或通过社团等形式来丰富发展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高职学生在德智体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情商”的提高。

总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同时,职业素养的养成与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仅需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具备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及团队合作意识,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71-72.

[2]覃绮梅.从就业竞争谈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0(8):188-189.

[3]李家阳.浅析职业生涯规划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5(10):126.

[4]张振伟,叶雅雅.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 (23):68-72.

[5]勾国华.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48-49.

[6]靳慧.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33.

[7]朱冰.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提高职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127-128.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2015/03/067);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能效管理视角下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营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张晓莺,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7-0007-05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学校教育职业素养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2:30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2:02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0:22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38:59
探讨民航机务维修中人为因素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8:20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2:44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