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与管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2016-02-15 08:00金桂霞王秋刚
职业技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模式课堂

金桂霞,王秋刚

(1.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86)



课堂教学模式与管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金桂霞1,王秋刚2

(1.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86)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不懈追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目前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模式与管理办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与学的关系调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探索、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活动教学”、“现场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学好思的主观意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管理;教学质量

0引言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管理反映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关系和问题,即如何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规则,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尽可能大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虽然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但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还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其他教学环境的基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1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工作岗位上的各种能力。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

在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这是最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即学生被动地接受模式。这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养成了不动脑筋的学习习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埋没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教学活动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识活动,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模式,将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把知识融入到创设的生产、生活情境之中。指导学生团结协作,自己动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探索、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目的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情境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得到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双重提高。

2教与学的关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课堂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环境,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学是教与学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环境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理想的教学不仅拥有所教学科的渊博知识和使教学生动有趣的娴熟能力,而且他们显示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谈论和思考的内容格外感兴趣和好奇以及对学生基于职业上的关心和关怀”。因此,大学的课堂应该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形成温暖、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过程是单向的传授过程,教与学的关系是讲与听的关系,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主张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因为教是为了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学是教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是否掌握并加以应用,学生的德、智、体是否得到培育和提高,都不能以教师讲授了多少来衡量,而是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扮演的角色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是指挥官,学生是士兵;教师是家长,学生是孩子。有了这种明确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才会尊重、关爱、信任学生,在师生间建立亲密的友谊,形成融洽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3课堂的组织形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传递内容的实现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确定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地发展。

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包括小班授课和合班授课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学生人数多,能使传递知识效率高,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授课的针对性差,学生参与程度低,更加适合基础知识的普及。

高职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能够使学生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所以高职教育的课堂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更多应该采用活动教学、现场教学和分组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

3.1活动教学创建适当的教学情境

活动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活动要求,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操作等方法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是把感知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将知识融入活动之中,活动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知识摄取、技能掌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过程。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2现场教学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现场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生产现场,对现场生产实际进行观察,用专业的知识和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或总结出共性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从生产实际中提炼出问题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真知都从直接经验发源。要想获得最新的认识和知识,就必须走到实践的最前沿去参与、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现场教学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发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借以开阔视野,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情操,为毕业顶岗工作打下基础。

3.3分组教学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

分组教学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习任务,小组内进行分工,可以在仿真的工作环境内完成学习任务。分组教学中,学生人员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找到自己的地位,增加参与程度,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各成员协同工作,增加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培养沟通和交往能力。

4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托。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等途径,构建一种开放、民主、互动、共享的教学课堂,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良好的心境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速度快,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有感染力。在教师的和颜悦色、满腔热情之下,学生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对立情绪得以淡化,自卑情绪得以扭转,竞争情绪得以激发,师生关系融洽、协调、信息交流畅通无阻,出现了积极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当学生怀着愉悦的心境,以积极的情感激励自己的学习活动时,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陶醉于学习活动中,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5结语

每一时代的课堂教学质量观都会受到这一时代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家的思想影响。有关课堂教学质量生成的思想,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四种:即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生成模式、学生生成模式、技术生成模式、管理生成模式。四种生成模式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们的弊病就在于只看到某一因素在课堂教学质量生成中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将课堂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综合运用,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单永志. 叶圣陶主体性教学思想论析[J]. 哈尔滨:教育探索,2008,(6):48-49.

[2]王嘉毅,王利. 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生成模式和因素分析[J]. 南宁:中国大学教育,2005,(7):55.

[3]徐万山. 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J]. 太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2):86.

[4]金桂霞 .高职教育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 北京:神州,2012,(10):78.

(编辑文新梅)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Mode and Management on Teaching Quality

JIN Guixia1, WANG Qiugang2

(1.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arbin 150025, China; 2. Harbin Railway Technical College 150086, China)

Abstract: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is a relentless pursuit of education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influence factors of teaching quality. Nowadays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form of education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re the key factors of affecting teaching quality. Via the teaching mode “ teacher acts as guide and students act as subjec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can mobilize sufficiently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onscious activity, and improve the cultivating of consciousness of explor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activity teaching”, “spot teaching”, “group teaching” and so on., incorporat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of team cooperation. Through establishing a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loving study and think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classroom; teaching mode;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672-0601(2016)01-0018-03

作者简介:金桂霞(1963-),女,学士学位,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ZC1213018)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26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