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乐,王 雨
1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教务处, 江苏 连云港 222000;2 连云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浅谈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张乐乐1,王 雨2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教务处, 江苏 连云港 222000;2连云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新技术在改变人们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传统教育观念阻碍新型师生关系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数字化环境下新型师生关系面临的挑战,并总结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路径。
数字化;教师专业能力;师生关系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6007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一股强大的信息化浪潮使得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化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便捷功能,为教师的教学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利;视频资源、网络课程、多媒体等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模式,从而无形中影响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面对势不可挡的信息化潮流,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新技术来辅助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师生关系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因此,分析研究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对师生关系影响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征程上值得思考的问题。
1.1 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该研究是在数字化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先进的技术带来了教学工具的多样化,丰富了教学资源。因此,教师的专业能力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课堂教学能力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对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1.2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3 相关研究现状
近年来,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呈逐渐上升趋势。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研究者们一直将其作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其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最初,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优秀教师应具备何种人格特质[1],但这些品质的效度没有得到证实;还有研究者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或行为来确定教学的有效性。这些研究都涉及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但研究方法过于老旧,尚未考虑教学行为的背景、心理过程等方面。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者们开始对教师认知和学生的社会性认知进行研究,Wubbels等一批研究者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2],取得了一些成果。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将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发展进行研究。Rosenthal等研究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及对学生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2]。并且,论证了教学活动中支配能力强的教师,其学生的成绩比其他学生成绩要好。甚至有研究者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设计出师生关系量表,从量表的测量结果发现研究信度高、客观性强。
然而,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更为奇妙的变化,至今尚未有研究者将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传承时代的文明、发扬亘古的智慧及社会的进步,让我们透过时光隧道,逐渐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新设备不断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革。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存在着必然性因素。
2.1 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
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诉求。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学需求,新型教育手段被广泛运用,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的支持,如在线学习课程MOOC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化,让学生课前能够自主预习,课间充分提问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此开放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可满足教学时的“突发”需求,还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2.2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中国古代教育始终坚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那么的神圣威武,那么地不可侵犯。学生在潜意识观念里就形成了对教师的崇拜,从而导致教师在处理某些问题上总站在自身立场去考虑,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与传统教育相比,技术的进步、工具的更新及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使教师认识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媒体的混合使用,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得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辅导者,他们的关系更加平等,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
2.3 教师探究动机的诱发
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信息化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教师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使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各方面的潜能,现代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获取更加灵活的思想,探究合适的方法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他们利用新媒体辅助教学,巧妙设计提问方式,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3.1 人文关怀的疏离和失落
网络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信息资源不再呈垄断趋势,“共建共享”已成为时代学习的主旋律。师生关系也随时代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从讲台上的权威变成台下的辅导者,学生的学习实现了随时随地的效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重新建构,师生之间通过 E-mail、论坛等方式进行沟通,全方位、立体化的格局取代了单一的面对面的交流,克服了面对面交流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局面[3]。然而,面对面交流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眼神,甚至细微的一个举手、一个点头,都是其感情最真实的流露。互联网使得师生之间人文情怀疏离、失落,教师和学生的感情疏远,直接导致教育活动的低效化,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新技术、新技能的运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化尤为明显,打破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模式,但是盲目地使用新技术难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3.2 “数字原著民”与“数字移民”能力素养不对等
生活在一个被电脑、视频游戏、数字音乐播放器、手机等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并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的一代人,被称为“数字原著民”[4]。教学活动中,学生就是“数字原著民”,教师就是所谓的“数字移民”。数字原著民伴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成长起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数字生存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且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运用能够得心应手,思考事情的方式、方法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原著民们进入学校后给现行的教育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处理等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移民对于新鲜事物的吸收,接纳能力较慢,专业方面的前沿信息有时尚未及时吸收。面对如此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去补充知识、学会一些技能,以适应新一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3 教师管理学生难度系数增大
数字时代,其赋予的独特魅力无形地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如今,学生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最新资源,处理各项任务。“个性”这个词,悄然无声地变成一顶“光环”围绕着他们,并照耀出五彩的光芒。在家长、亲戚和朋友们的掌声、赞美声中,一个个学习者是那么的主动、聪明并且还充满着活力。但是这些光芒却反照着教师的“辛酸”—学生的个性化,标新立异,使得教师管理班级的难度增大。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学习环境呈现多元化的开放趋势,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获得不同信息的需求,而且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5]。虽然这样灵活、分散的状态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交流更加便携、师生关系更加开放,但是却大大增加了教师管理班级学生的难度。
一直以来,“学生的主体作用”或“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实施过程中反复强调的主题词。如果一味强调学生学,就会变成“讨论课”;如果一味强调教师教,又会变成“独角戏”,这些都是失败的课堂。长期以来,经过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不断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当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数字化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生关系变得模糊、难以鉴定。笔者通过借鉴“双主体”教学模式,认为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师精致地教,学生主动地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统一。
4.1 摈弃教师的权威和“满堂灌”教学方式
如今,信息化、网络化已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旧有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开始被摈弃。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形成更加协调、合理的师生关系[6]。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完全没有自主权,被教师“牵着鼻子”去接受知识。长此以往,他们习惯于被动学习,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缺乏。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化改革的危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课堂改造成“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式开放课堂。
4.2 学生角色从依赖转向自主,促进教学相长
教育教学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卸下”特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成长。数字化环境下,学生极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想要探索“新玩意儿”、新奥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从网络上下载或搜索所需资源,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然而,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分析、判断其优劣。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及时地用自己的经验、专业素养指导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分析的过程中,他们的交流无形中生成了新的学习资源,能够提供给其他师生共享,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搭建了桥梁。
4.3 坚持理解和尊重对方,实现亦师亦友的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心灵上的洗涤者,更是生活上的关心者。这样和谐的关系源于他们之间能够理解和尊重对方。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技能,指导学习、帮助辨析、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将更多地成为当今和未来教师的职责[6]。生存于数字时代,学习的脚步已经赶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知识视野不断开阔,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关系未来的发展应该提倡师生合作,鼓励师生创新。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共同探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这个环节充分共享了智慧,调动大脑、思维的碰撞,获得了更多有意义的创新思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交流,达到亦师亦友的目的。
5.1 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关系的科学民主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何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数字化环境下,新旧教育理念产生了冲突,使得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教育的弊端。师生之间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民主”成为师生关系永久发展的纽带。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善于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巧妙融入一些讨论、交流的环节,允许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予以耐心指导。学生也要尊敬教师,能够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建议。总之,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科学民主发展,教师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2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从小被新鲜事物熏陶的数字土著民们,其运用新技术、新工具的能力比教师还强。因此,如今的教师在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使自身能够精通与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与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保留传统的板书、教案等基本功,还得积极、主动投身教学科研,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多媒体教材的建设、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学习支持服务的推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等,不断培育与强化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7]。
5.3 强化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实现媒体价值最大化
数字化环境下,学校应不断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拓宽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几乎放弃了原有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采用模拟演示、交互视频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增进了师生间的协作交流,实现了师生关系的融合。由此可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媒体价值的最大化。
数字化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需求。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需要适当调整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构建新型的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最终促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7]。
[1]Ryans D G.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J].Washington DC:Am- erican Council on Edu,1960
[2]Wubbels T,Levy J,Brekelmans M.Paying attention to relation- ships[J].Edu Leadership,1997,54(7):82-86
[3]王福胜,刘少雪.互联网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1(8):37
[4]曹培杰,余胜泉.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2(4):21
[5]熊能,夏海林,涂雯雯,等.试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师生的新型关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12)155,157
[6]方东.文化传承使命:万变不离之本宗—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中新型师生关系的质疑[J].电化教育研究,2012(5):31
[7]潘春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班主任之友,2006(1):14-15
Influenc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digital environment
Zhang Lele1,Wang Yu2
1Dean'sOffice,KangdaCollege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Lianyungang222000;2SchoolofPre-schoolEducation,Lianyunga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Lianyungang222000,China
The arrival of the digital age has made new technologies change people's learning and lifestyle and at the same tim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during education process.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ception hinders the develop- ment of new typ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n it lists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digital environment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digitiz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教育研究课题“新常态”视域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YY2015087);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2016SJD880 202)
2016-07-13
张乐乐(1989-),女,江苏南通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
G40-057
A
1004-5287(2016)06-06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