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服务型与卓越型

2016-12-12 05:45:45曹永科黄华兴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医学学科

曹永科,黄华兴,陆 方

南京医科大学:1 外国语学院;2 第一临床医学院;3 医政学院, 南京 211166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服务型与卓越型

曹永科1,黄华兴2,陆 方3

南京医科大学:1外国语学院;2第一临床医学院;3医政学院, 南京 211166

分类卓越是当前我国英语专业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方针。国内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在量上已经达到一定积累,但在质上亟待大力提升。卫生行业对医学英语有着相当需求,但医学英语的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从实际出发,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需要在师资建设、课程体系、科研创新和管理制度上都要进行服务转型。认清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的类别属性,以服务社会为抓手进行改革创新,是实现该专业卓越发展的根本路径。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6027

随着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布点数量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英语专业外延式扩张带来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诸如同类专业的同质化竞争、所培养的人才缺乏特色、高端人才匮乏、教育国际化进程滞后,等。为此,第五届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调整工作思路,强调要遵循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这种大趋势下,作为外语教育领域中具有鲜明类属的医学英语专业(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EMP)也走到了教育改革的关口。

1 英语专业的分类卓越导向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正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然而,“同类专业的同质化竞争,所培养人才缺乏特色,高端人才匮乏”[1]的现象又严重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宗旨。英语专业的定位与质量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鉴于我国综合类院校、外语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等均开设英语专业,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在统一人才标准的前提下,倡导分层分类培养,走多元化人才培养之路”[2]。

全国高校分层分类很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既避免同质化,又要打造特色。2014年4月25日至26日,第八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长沙召开,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钟美荪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了“分类卓越”的观点,认为高校应该把内在驱动力引向注重特色和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使不同层次的专业和高校有差异地协同式发展。分类卓越、人文回归、通识教育和特色发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是今后英语专业的发展指导方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何服务学校定位,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必须牢牢抓住应用性”[3]。综合各种声音发现,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培养在专业内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外语人才是广大专家达成的共识。

全国院校的英语专业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等方面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与创新。2014年5月10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研讨会上,文秋芳教授提出,我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为学生就业服务、为“中国‘走出去’战略”服务。为此,清华大学已在实践卓有成效的清华外文实验班;武汉工程大学尝试“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双专业一体化;上海理工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缩小了学生专业素养与现实需求的差距,并在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尝试行业参与;曲阜师范大学则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探索出了“外语1+外语2”的复语型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商务+翻译”双专业协同发展模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属的高校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条件的英语专业发展途径。

2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卫生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医疗领域的国际化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进程更迅速、影响更广泛。中国的医学与医疗科技走向世界离不开医学英语(该文中以EMP指称)的参与。医学英语既有独特的学科性,又有鲜明的服务性。从学科角度看,医学英语可体现技能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和通识教育(liberal edu- cation)的精神;从服务性角度看,医学英语可直接服务于医学与医疗实践。

国内首个医学英语专业由邵循道先生于1987年在西安医科大学创办,并于1989年开始招生[4]。20余年以来,全国已经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医科大学或医学院有22所,已经开设中医英语的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有16所,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三级学院有6所,开设医学英语(西医英语和中医英语)相关硕士点的高校有4所,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中医学院。在江苏省,已经开设英语专业的医药类院校有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而在所有25所医药类本科和大专院校中,医学英语课程以各种形式被开设。由此可以看出,医学英语教育在量的积累上,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

长期以来,医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存在的难题是如何将医学和英语有机结合,以培养具有高级学术英语能力的人才。然而,医药类院校的英语学科定位、课程建设和体制管理方面都存在着明显问题,很多院校都是边教学边摸索,在曲折中艰难前进。作为中国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提高医学英语办学质量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如何发挥医学英语在医学人才培养、医疗事业促进和医药科学研究中的服务作用,已成为建设医学英语专业所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

3 EMP的需求研究

调查研究发现,庞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中蕴含着一个巨大的英语需求市场。江苏省是全国卫生资源大省,截止2015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 310 001个,其中,有医院 1 490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4所、卫生监督所116所、妇幼保健医院(所) 109所、乡镇卫生院1 06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 747 所。卫生人力总量55.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90万人。庞大的医疗卫生体系是医学英语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从实际出发,挖掘市场潜力,实现医疗机构和医学英语无缝连接,是医学英语专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为探究医疗卫生体系对英语的需求状况,笔者于2015年4月以“学术论文翻译”为切入点,随机对江苏省12所不同层次医院的13个科室医师群体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江苏省12所不同层次医院的13个科室医师群体问卷调查结果

从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医院范围内对医学英语的学术论文翻译存在着巨大的需求,而医师群体对本身的学术论文英译能力满意度总体是不高的。为此,该研究再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分析了该校2008年至2014年间7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图1中的数据显示,真正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对口的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极其有限,绝大部分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另外,图1中的数据也显示,因为医学英语专业所体现的医学特色,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可以选择与医学相关的工作。

同时,该研究针对所有毕业生做了医学英语教育对职业选择影响的认可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医学英语教育对毕业生职业选择的影响

图2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教育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没有影响,只有极少比例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职业受到了医学英语教育的决定性影响。由此可见,医学英语教育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综上所述,江苏省范围内医学英语专业人才的输出量是欠缺的,而医学英语对学生的职业选择的影响力也是不够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当前医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无论量还是质,都与医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要求存在巨大差距;课程体系单一,表现为教学内容缺乏导向性,“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尚未从根本厘清;教材落后,开放性、新颖性和可挖掘性都难称满意;科研能力低下,有关EMP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被忽视,阻碍了学科外延的扩展和内涵的积聚。医学英语的发展必须基于现实的需要,即服务学生就业、服务学校科研、服务医疗事业,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制定学科建设综合发展规划。

4 服务型医学英语专业建设

医学英语专业发展策略的核心是服务型外语教育。服务型教育是以学生为根本,学生、教师、学科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这种模式中,国家形势、地域特色、学校类属、系所功能、学生质量等宏观和微观因素都要分类考虑。

4.1 建设具有服务能力的师资队伍

实行“本地培养”与“人才交流”的双层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本地培养”指的是在现有师资基础上,通过学历提升、访问学习等手段,提高教师的医学英语业务能力;鼓励有资质的普通英语教师职业转型,“医学英语自身的特点、学生的需求,等,决定了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是一条可行之路”[5]。2013年,上海市教委和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学术英语培训班,南京医科大学医学英语部也在过去几年间与复旦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医学英语师资培训合作关系。“人才交流”包括人才引进与走出:鼓励校内医学系所英语能力出众的专家参与到医学英语教学中来,联合成立医学英语研究平台;引进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兼职教授,构筑医学英语人才库;与校外专业翻译机构、编辑出版机构等建立业务培训项目。鼓励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其他国家的医学英语办学经验,如爱丁堡大学和东京医科大学,等;支持教师成立国际性医学教育交流中心、翻译协会,等;开发具有国际交流功能的医学英语教育网络平台,随时聆听世界的声音。

4.2 构筑服务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首先,教学要实现由专业英语到学术英语的理念转向。“学术英语”可分为“通用性学术英语”和“专业性学术英语”,前者是通用的学术规范和相应的英语知识技能,后者是学生所主修的专用英语,如该文讨论的EMP。学术英语以需求为根本,以内容为依托,以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6],应该享有必修课程地位。学术英语是大学学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需求,是高端人才实力的保证。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原则要兼顾目标定位、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7]。学术英语是一种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法,故医学英语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语言技能与知识积累,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突出学生对信息的捕捉、评价、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其次,创新教材编写。在教材选用方面,要破除陈规,在大胆引用原版教材基础上,自主开发[8];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就业需求,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教材体系。教材的建设要做好充分的科学分析,避免盲目编写,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要加强EMP课程开设的科学论证、有效管理和反馈评估,绝大部分课程要服务国内和当地的社会需要;要加强EMP理论研究成果的出版。

再次,完善第二课堂服务体系。应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围绕科研方法训练、实验或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活动项目,逐步建立一整套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9]。应以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加强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筑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体系;完善医学英语写作、翻译等相关数据库,并通过先进的科技终端与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共享;建立远程教育学习系统。

4.3 激励提高服务内涵的科研创新

科研为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直接推动力。医学英语的科研可分为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纵向科研力是在学科内的科研活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EMP课堂教学、EMP考核体系研究、EMP网络课程构建、EMP口语测试体系构建,等;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对学科主体性的构建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横向科研是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带有跨学科研究性质。将医学与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跨学科整合,通过申报课题,凝聚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的力量,形成不同的研究模块。例如:南京医科大学已经开展的校级和省级研究课题有“英美文学中的疾病隐喻研究”,“医学科技英语篇章分析”,“医学英语中的名词与动词转化翻译研究”等课题。

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加深教师的理论修养,消除教师的认识误区。长期以来,教师队伍中一直存在的错误概念是“医学英语=医学词汇+英语”,这种认识必须要改变,要把医学英语提高到一门学科的高度进行对待,以学科为支撑,构建创新平台,强化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是学科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学科建设必定会促进研究创新基地的建设,以此为平台,组建创新团队,加强对跨学科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原创性的研究”[10]。在社会学科领域内,可通过申报重大课题项目做平台,整合相关学科领域的团队力量,建设项目性研究基地;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基地。

医学英语科研要跨出“外语圈”,探索“学科化”。医学英语不是英语与专业知识简单的相加,而是一门具有明显主体性的可独立成型的学科,这里既不只是“专业术语”的问题,也不仅是要了解“专业术语”,而是要集“英语的表述”“学科的趣味”“实际的应用”,甚至“学术的思维”等多位一体[11]。

4.4 健全服务学科发展的管理制度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可以打破院系和学校内部各种行政隶属关系,进行跨院、系、研究所的学科联合,做到学科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首先,要制定学院级的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在该院之内形成统一认识,凝结力量。“为什么办?办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务必通过各种形式贯彻到学院的行政和教学部门中。其次,要将办学思路与学校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形成学校扶持机制。医学英语学科要借助学校的优势学科平台,寻找学科共建的切入点。外语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学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思维培养,共同为区域卫生事业做出应有努力。再次,要建立学院、学校、医院的信息动态管理机制。针对医学英语的教学实践和应用实践出现的问题,形成顺畅的信息动态链,随时根据情况调整工作内容。为了更好地发展医学英语,蔡基刚建议在外国语学院或外语系中,将学术英语从行政体制摆到突出的位置,“现在是到了从外文系和外文学院退出,成立独立的英语教学中心的时候了”[12]。为此,将医学英语从外语学院的大一统中单独成体,成立吸纳各种人才的研究中心,可为学科发展提供更加自由的体制环境。

总之,分类培养主要是考虑英语专业人才本身的多样性。各高校可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的发展策略前提是认清其医学和医疗的类别属性和服务卫生的职责使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域特色,调整师资、课程、科研和制度体系,构建一整套有利于学科发展的方针方法,使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回归理性、回归市场、回归社会,为医学高端人才培养、医学人文环境创建和卫生事业国际化做出应有贡献。

[1]钟美荪,孙有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第五届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思路[J].外语界,2014,160(1):2-8

[2]戴炜栋,王雪梅.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外语界,2014,162(3):6

[3]董艳,柯应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研究[J].江苏高教,2014,(4):100

[4]刘炜.基于学校类型的高等外语教育办学特色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77

[5]刘利梅,赵贵旺,李蕾,等.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2):102

[6]蔡基刚.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1-7

[7]夏纪梅.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6

[8]杨枫,孙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5

[9]余国江.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一体化改革初探[J].江苏高教,2014(5):99

[10]冯晖,汪霞.人才强校: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J].江苏高教,2014(4):69

[11]赵光慧,张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性化、学科化、中国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6):58-61

[12]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4

Attaining excellence in one category:A 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MP at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ao Yongke1, Huang Huaxing2, Lu Fang3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2TheFirstClinicalMedicalSchool;3SchoolofHealthPolicy&Management,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211166,China

In compliance with "excellence in one category", the rudimentary guide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 in China, 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 (EMP) should turn to polishing educational quality when its popularity has reached a favorable level. According to our survey, there is a huge demand for EMP in the health field, but not met by the service EMP offers. Reforms to raise the service ability of EMP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eaching staff, curriculum,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Making the category of EMP clear and enhancing its service ability are the road map to the excellence of EMP educatio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nglish major;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2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2-JS-38,2012-LC-33);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3JSJG218、2013JSJG28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D/2013/01/014,C-b/2013/01/020);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科社课题(2014SJB158)

2016-06-28

曹永科(1981-),男,山东临沂人,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医学英语、英美文学。

G642.0

A

1004-5287(2016)06-0724-05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医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超学科”来啦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