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健 李德杏 王 蕾 周 波 刘晓芳 申红玲 王洪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0193)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若干思考
赵 健 李德杏 王 蕾 周 波 刘晓芳 申红玲 王洪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0193)
本文针对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在学科设置、教学规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系统梳理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现状、学科特色及课程间联系,对于青年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提出了一些个人想法,重点从教学进阶、教研结合与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师资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中医医史文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1.1 学科设置与教学现状中医医史文献是中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包含了4个三级学科,即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学与中医各家学说,它们同时也是构成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4门主干课程。目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学科设置、教学规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据粗略统计,大部分院校按照三级学科分设不同教研室,有些院校在教研室基础上增设学系,少数院校仅设医史文献教研室;部分院校未设中医文献学教研室,本科阶段也不开设中医文献学课程,也有一些院校不仅开设相关课程,还设立了中医文献专门研究机构;部分院校将医古文学科附属于非医学类教学单位,如人文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等;还有部分院校将中国医学史与中医各家学说合并为一个教研室。如此总总,不一而足。我们不禁想问,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到底该如何设置和规划才能更加适应学科特色呢?
1.2 学科特色梳理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下属的4个三级学科存在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简要梳理。医古文作为一门工具课,以中医语言、文字的讲授为中心,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医学生阅读、理解中医古籍的能力,科研特色在于对中医古籍文本内容的考证以及中医文字、训诂学研究;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基础课,以医家、医学成就为中心,教学侧重于各时期中医学整体、专科或专题的发展概况以及医家生平、著作、学术成就的提要,授课过程中不仅应重视基本史实的讲解,还应该联系社会背景对历史中人、事、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在了解中医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科研特色在于中医药学内、外史的研究;中医文献学是一门方法课,以中医文献的梳理与研究为中心,教学重点在于讲授古今文献学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中医专科或专题文献源流及特点,科研特色在于运用各种文献学方法研究古今中医药文献;中医各家学说是一门提高课,以学说、学派为中心,教学侧重于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强调回归医家的原著,探究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科研特色在于医家思想内涵的提炼与总结。
1.3 课程间紧密联系基于各自的学科特点,4门主干课
程在教学安排上有先后次序之分,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为大一开门课,中医文献学一般安排在大二学习,中医各家学说则在大四讲授,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均不脱离医家和文献。通过4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三方面素质将明显增强:第一,中医人文素养的提高,包括中医基本常识、典故、医德修养等方面,关联课程为医古文和中国医学史;第二,中医专业素质的提高,扎根于中医药文献,浸淫于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传承,关联课程为中医文献学和中医各家学说;第三,中医学术素养的提升,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医史文献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学会运用史学和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医理论、文献以及临床经验进行梳理,提炼中医学发展的特色与亮点。4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与其他课程也有较多的联系,比如医古文作为工具课,为中医古籍的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医学史作为基础课,为中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铺平了道路;中医文献学作为方法课,能够为中医各专业文献的研读指示出门径;中医各家学说作为提高课,以中医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前导。
通过对学科现状、特点以及课程联系的全方位介绍,我们对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的问题是:作为一名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青年教师该如何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呢?
2.1 以学科为中心整体规划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一个整体,应根据4个学科各自的特色,进行统一的学科设置和教学规划。借鉴目前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经验和教训,学科设置以系和教研室构建两级教研单位,附设中医药文献研究所、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广泛联络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完善的医史文献学科体系,有利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
教学规划可以从教师发展入手,根据各门课程的特色,借鉴医院转科经验,实行学科组内教学进阶制度。新入职教师进入学科组后,首先从医古文开始备课,过好语言、文字关,在讲书序和医案的过程中,接触一些医学史的内容,同时旁听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讲完两轮后,开始中国医学史的教学,将视野拓展至历代医家、著作、医学成就等方方面面,阅读一些著名医家的经典著作,旁听中医文献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课程。讲完两轮后,开始中医文献学的教学,在医学史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中医各科文献的源流,掌握中医古籍与现代文献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旁听中医各家学说,及中医内、外、妇、儿科课程;讲完两轮后,开始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掌握医派的分类,以及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旁听中医四部经典课程,重点研读医案著作,在医古文、医学史、文献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医家的思想与经验,尽量讲透讲熟。在教学进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实践操作中的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同一课程的授课周期一般以两轮为限,基础扎实者可提前进阶,若存在困难则可以先讲半本,再讲通本,适当延期;提出进阶申请后,可以在学科组内举行教学观摩课,由教研室主任或本学科专家进行评估和把关,循序渐进,保证教学质量。全部4门课程都讲完一遍之后,再根据个人教研兴趣,进入不同教研室从事深入的教研工作。
各教研室在主干课程基础上可以增设一些补充课程,如中医药文化概论、西方医学史、中医药信息检索以及中医学术流派精讲等,拓展学生知识面。此外,还可以开设研究生课程,由多名教师以专题研究形式进行授课,教学重点在于教会研究生运用医史文献学研究方法从事科研工作,与本科生教学形成初、高级搭配,完善教学体系。
2.2 以研讨促教学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两项主要的工作职责,教学可以促进科学问题的提出及科学研究的深入,科研可以推动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在日常备课中,除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之外,还应持续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科研选题,进行一些学术研究工作,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深化授课内容。
青年教师入组后,首先应该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学习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撰写讲稿、教学设计,定期参加集体备课,进行组内试讲,旁听本门课程优秀教师授课并虚心请教,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从教学思路、方法、仪态等各方面向其他老师学习,以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其次,根据学科科研需求,结合自身研究兴趣,选定研究方向,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撰写课题标书,比如与考古学相结合,开展出土医药文物、文献研究;与社会学、民俗学相结合,开展医药专题史、名医口述史研究;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开展当地医家、医籍和医学流派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开展数据库建设与数据挖掘等。
根据医史文献学科特点,本专业领域课题的申报需要一定的前期积累,因此在学科组内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十分重要,学科成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分成若干个科研小组,每周定时召开学术主题沙龙,由一位成员主讲,大家共同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提出科学问题,凝练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形成研究方案。待运行一段时间且研究初具规模后,可以在院内开展学术研讨会或开办讲座,研究
团队成熟后再考虑建立研究室,最终落实到教学中开设选修课。此外,积极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活动,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进行名校访问及出国研修,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讲座或培训,开拓科研视野,打开研究思路,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
2.3 以实践催改革不断摸索中医医史文献学科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两面性,教学单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中医药人才的全面发展。
当前医古文教学偏于古汉语知识的传授,疏于篇章旨意、医学信息的探讨,学生只记住了某些字词语句的涵义及用法,对于医理则一知半解,导致对于古医籍依然不能很好地理解,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鉴于此,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古文课程组[1]已经着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主要通过工具书实习(包括纸质版与电子版),古医籍标点、注释及语译,古医籍阅读分享等方式,使学生分析、理解古文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研读古医籍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医学史的教学主要采取断代讲授,将中医学发展依据朝代更迭划分为7个时期,内容涵盖了各时期中医学发展的各个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割裂了历史,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中医学科或学术发展概况。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课程组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主张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入社会调查、情境融入等实践教学方法[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古今名医调研或访谈,考察中药店、中药厂与中医门诊部,参观校史馆、博物馆等各项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医学各方面的历史,直观地感受医学发展的进程,调动自主学习热情,促进中医学传承。
中医文献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教学偏重于文献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且以古医籍整理为主,缺乏对于中医药文献研究工作的总结与介绍,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为方法学课程应有的指导作用。针对当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较少的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课程组[3]进行了积极拓展,将单纯的古医籍整理优化为医籍提要的撰写、古医籍整理研究、信息检索与利用以及中医学专题研究论文撰写等4大板块,12项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此外,还可以依据当前中医药文献研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设文献研究专题讲座,进行方法学示范,并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开展具体科研工作。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院校本科后期提高课,理论性较强,教学偏重于医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讲授。实际教学中如何兼顾各家临证特色,如何将古代名医临证经验用于现代诊疗实践中,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难题。广西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课程组[4]进行了医案实践教学探索,通过从历代医家的代表作中,精选一批典型医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予关键性指导,使得学生能够从医疗实践中领会历代名医临证思维方法与用药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根据学生兴趣指导其研读相关医家的论著,撰写专题论文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点评,能够提高其研究能力和水平。还可以设立临床实践基地,精选病例,每次以一类病人为主,并在诊疗过程中穿插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熟悉该类病人的中医诊断、处方用药特点,学会将中医各家学说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之后走向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除上述4门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外,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联系自身特点,不约而同地开展了一些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探索,比如BB平台建设与利用,翻转课堂及微课制作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果将中医的学习比拟为穿越回古代拜师学医的过程,我们很容易就能明白学习中医医史文献的价值和意义。欲拜古代名医为师,首先要能听懂古人说话,了解古代的风俗文化,所以必须学习《医古文》;其次要知道好老师是谁?在哪?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就能找到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医家;再次,需要了解老师的优势与特点,《中医文献学》能够带你一窥究竟;最后,还需要当面请教和深入交流,《中医各家学说》能够给予全方位指导。现代版拜师学医的过程,除了不需要学习医古文之外,其他环节基本类似,需要了解中国近百年医学史,寻求中医现代文献及中医现代各家学说的指导。在中医学子的求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过来人和引路者,应该了解中医学习的全过程,并能适时给予学生指导,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做学问的方法,而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在方法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了达到授人以渔的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从而促进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1]陈晓林.医古文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 (1):97-99.
[2]曹瑛.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15-16.
[3]袁浩.创新中医文献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医教育,2003,22(1): 22-23.
[4]林怡,戴铭.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应用医案教学法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87-88.
Some Thoughts on Improving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TCM History and Literature
ZHAO Jian,LI Dexing,WANG Lei,ZHOU Bo,LIU Xiaofang,SHEN Hongling,WANG Hongw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This paper is aiming at the situation that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the subject setting,teaching plan and so 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 of TCM history and literature,systematically com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of TCM history and literature,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and courses.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and laid special stress on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advanced,teaching and research combined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ree aspects,hoping to be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level of science of TCM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CM history and literature;young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1.005
1672-2779(2016)-21-0010-03
:李海燕本文校对:李晓康
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