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航海类职业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2016-02-13 17:06马志超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

马志超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航海类职业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马志超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使德国成为当今世界制造强国。在德国的国情下,“双元制”被认为是最先进和成功的基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国情下,不能完全照搬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德国双元制,总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对比中国职教,尤其是航海类职教特点总结了双元制对航海类职业教育的启示,以为航海类职教借鉴。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航海教育

一.引言

文明遐迩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被世界公认为是较成熟和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被许多国家竞相学习和效仿。所谓“双元制”是指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从20世纪初期,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如老一辈的杰出教育家黄炎培、陶行知等提出“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等理论联系实践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使德国成为当今世界制造强国。当今职业教育家们开始关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并进行调研研究、模仿学习,总结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龙德毅先生对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国外几种基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如北美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和英国的“三明治”工学结合职教模式等。龙德毅先生指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专业设置灵活,传授专业需要的技能,技能培训更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先生从法律、教育经费和教学三个维度,解释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姜大源先生认为企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学习地点,进行基于工作岗位或工作过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传授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学生在校学习作为企业学习的必要补充;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要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学生学习结束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进而获得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建立在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专业设置更细化、更具体。如沃尔夫斯堡是大众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汽车工业发达,因此,该市的职业教育就以汽车设计、维修、服务等急需专业为主要办学方向。柏林工业大学高松博士指出,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以职业分类为导向。职业教育的专业即为职业工种,如理发师、电工、面包师等。应该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使德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使德国制造成为世界信赖。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的职业教育应该把握“中国制造2025”这一机遇,为中国制造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借鉴,但德国的“双元制”是在德国几百年的职业教育实践基础上逐步摸索形成的,我国职业教育不能完全照搬德国模式。2012年,本文作者有幸到德国下萨克斯州希尔德斯海姆职业教育中心(BBZ)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通过实地调研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总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对比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航海类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航海类职业教育的启示,为我国航海类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企业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得到的人才是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使学生开阔眼界,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得到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学员与企业之间的缓冲桥梁,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德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吸收大量中学毕业生。近年来,在中学毕业生中,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中,60%以上都选择了“双元制”职业教育,2012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66%。为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总结并分析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

1.“校企合作”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导

在德国,按照《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学员进入学校学习前必须要与企业签订公法范畴的《职业教育合同》,凭此合同学员可以选择培训学校,学校按照合同对学员进行教学大纲和培训内容的制订。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以企业为主,学员在学习期间每周必须有3-4天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岗位的培训学习,而剩下的1-2天到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的学习。企业对职业教育参与得更深入、更主动,这也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相比中国企业,看似德国的企业更具有社会责任感。追其根源,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双元制”发源于古老德国的“手工业师傅学徒”模式。另外,企业在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获得其投入的净培训费用50-80%的培训补助。德国企业发现,相比面向市场招聘员工来说,参与职业教育培养优秀员工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员工的忠诚度更高,尤其是企业规模越大,参与职业教育的比例越高,从双元制中获利更多。换句话说,德国企业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并从中获利。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不能完全照搬德国双元制的“校企合作”。

2.“工学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容易实现岗位与在校学习的“零”对接

德国的“双元制”要求学员每周在企业工作3-4天,他们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技能实训的场地接受技能训练,以在校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为辅,以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技能提高的基石,真正实现工作和学习互补互进的紧密结合。我国职业教育过程的工学结合,更多的是模拟未来学生的工作环境来实现实训教学。“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培训学员的教育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德国的培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均为真实的工作环境,学员学以致用。例如吸烟亭均为金工学习的学员所制作;校舍装修均由学习泥瓦匠的学员进行装修;食堂食用的香肠面包等食材均由学员制作并食用;学生毕业所获得的毕业奖章由铸造学员制作等等。

3.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教育显得更突出

“学徒”模式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雏形。“学徒”模式只是企业一元在参与技能培训,而职业学校这一元的参与使学徒有机会以学生身份完整、正规而且系统地接受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确定,到具体的教学实施和考核均是以某一岗位的职业技能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以满足企业某一岗位要求的“够用”为原则,使学生掌握企业某一岗位职业技能为目标。德国教育思想家凯兴斯泰纳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有用的人,而一个有用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人。在德国无论是泥瓦匠,还是屠夫都是令人尊敬的职业。浓厚的“职业主义”文化氛围是德国“双元制”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德国,学习某种技能是一种很自豪的事情,全社会崇尚技能为王。这一点与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文化导向不同。我国的职业教育侧重于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方面,全社会和家长对学历证书的重视程度更甚于职业资格证书。

4.“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存在重要的第三方组织——行业协会

在德国每一个行业均存在一个非政府组织,即行业协会,负责本行业在德国及全球的发展和规划,更是“双元制”中企业这一元的具体管理者。德国的每一个企业必须加入与自己相关的行业协会,并每年向行业协会交纳年费,行业协会负责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该企业存在岗位的教学大纲、实训教师任职资格审核等。学校按行业协会的教学大纲负责制订具体的教学大纲,并对学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合格后由行业协会负责考核,考核合格后由行业协会发给学员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员即可持证上岗。这种偏重实践的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使“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受到重视,推动“双元制”健康发展,尤其是使企业获得技能较高的技术人才,也成为新企业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形成良性循环。

5.小班授课

在德国职业培训的班级最多不超过15-20人,人数相对较少,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每一个学员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因材施教。小班授课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行为导向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德国人口国情和“双元制”职教情况下,能够开展小班授课,更能体现“人本化”教育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小班授课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双重考量,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和人格完善。这种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人格完善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体现的比较充分。另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对团队精神的考查都很突出。

三、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航海类专业的启示

与德国拥有大量一流技术工人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机制仍然薄弱。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德国条件下优点显而易见,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全面照搬严格意义上的纯“双元制”模式是较难的,因为它深深根植于德国特有的社会土壤之中。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航海类专业职业教育,我们应该分析航海类专业自身的特色和行业特点,参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1.专业设置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体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体现社会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本地区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航海类专业包括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海船船员培训、发证与值班国际标准公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成为航海类专业发展的指南。我国在该公约的框架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发证与值班国际标准公约》,成为我国航海类专业发展的指南。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开设航海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均分布在沿海城市,这种专业设置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相同,即专业设置符合社会、区域行业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然而,近年来,中西部一些地区也开始开设航海类职业教育,这种专业设置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2.航海类专业的开设受第三方组织监督——海事局

航海类专业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内容及考核均要受地方海事局的监督和管理。如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三个航海类专业,专业举办资质要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海航类师资和设备条件的要求,在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实施及考核等方面要全面受到天津海事局的监督和管理。同时,海事局也对航运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中,海事局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行业协会类似,保证了航海类专业教育与航运企业的需求同步。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2009年第10号,简称10号令)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10号令对航海类专业的师资和实训条件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要求航海类专业授课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海船船龄,最低学历本科,部分实践课程的外聘教师放宽到专科。从10号令可以看出,航海类院校对船员的培养更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对比德国“双元制”,我国无论是航海类职业院校,还是其他类职业院校,我国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是从非教师行业向教师行业转型的同一人,而德国“双元制”存在“两类教师”,即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而航海类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又不同于其他行业,航海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定期派教师上船工作,保证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步于船舶新技术的发展。这一点比德国的“双元制”更好。

4.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和聘请技能娴熟的外聘师资

海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上船工作前,海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大部分是6个月、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下船休假的时间也在6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航海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与船公司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海员陆地休假时间,聘请休假海员到校讲授技能训练课程,作为学校的外聘师资利用。对于海员来说,在授课过程也可以提高理论知识。因此,聘请休假海员来校担任外聘师资,对航运企业和学校是双赢的。

5.探索订单培养的“2+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简称“11规则”)规定,申请三副、三管轮适任证书者需提供一系列材料,并具有12个月的海上服务资历。即航海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时,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12个月的海上服务资历,因此不具有获得适任证书的条件,他们只能获得适任考试合格证明(俗称“白皮证书”)。航海类职业院校可以适当探索订单培养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在校2年的学习,完成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并通过海事局组织的适任证书考试,获得适任考试合格证明,第3年由订单企业安排上船实践学习。然而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前,需适当考虑第3年学生是在校学生,还是企业员工的问题。

四、问题与思考

1.当今社会,职业教育是否为考生及家长接受

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中,“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往往把受教育当作晋升仕途的主要途径,而耻于读书谋职业,尤其是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这一封建思想体系的淋漓尽致。在某些公务员考试中规定本科学历为报名门槛等条件,使得职业教育为历年高考考生和家长们的“下等”选择。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和鼓励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的学历烙印使职业教育不能得到考生和家长们的青睐。值得庆幸的是,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依据中国国情、滨海新区域情,面对天津经济转型组建天津海河应用技术大学,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指明方向。

2.航海类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持续有效性问题

航海类职业教育的师资均由具有一定海上服务资历的海员转型为教师来担任的。然而根据规定,海员的适任证书有效期为5年,而且在5年内必须具有规定时间的海上服务资历。因此,很多航海类职业院校允许带证教师在5年内上船顶岗工作一定时间,以保证他们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因此相关政策应该配套到位。另外,带证教师的工作技能相对于船舶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显得有些滞后,这种问题日益突出,应当引起航海类职业院校管理层的重视和解决。

3.航海类职业教育的实操评估过程的评价和学习接受程度不对等

航海类适任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评估考试两部分。通常,实操评估考试的评估员由具有多年实船工作经验的驾驶员和轮机员担任。学生学习过程也是由具有多年实船工作经验的驾驶员和轮机员承担。然而多年的实操评估过程表明,评估成绩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实操评估过程的评价和学习接受程度不对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传给学生,但职业教育教师的技能,尤其是工作“经验”能否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技能训练课程时,只能理解和掌握老师传授的基本技能,甚至通过学生多次动手实践,也只能掌握属于该学生理论知识范围内的技能,要做到像教师那样,经验丰富的职业岗位工作人是很难的。每个人通过实践所获得的工作“经验”是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获得的,而脱离此环境这一“经验”是否成立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1]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2).

[2]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

[3]洪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9,(01).

[4]高松.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5]罗丹.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4).

[6]李红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7]王成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0,(12).

Insight and Thinking of the Germany “Dual system” Education on China’s Nautical Education

MA Zhi-chao

(TianjinMaritime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350)

Abstract:“dual system”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drivers to push ahead Germany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anufactur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ual system”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advanced and successful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 which integrates learning and working. We cannot copy from Germany. The paper makes investigation on the practices of “dual system” education at Germany, and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Comparison is made on this system in China and Germany. Proposals are made on the benefits of “dual system” education on nau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nau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1-0031-05

作者简介:马志超(1978-),男,天津市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内燃机燃烧与排放、轮机工程教学。

收稿日期:2015-11-08

猜你喜欢
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