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新体系的构建

2016-02-13 11:20朱桂华肖年乐侯生辉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目标课程体系

朱桂华,高 徐,肖年乐,侯生辉

(1、贵州理工学院 体育教学部, 贵州 贵阳 550003;2、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800)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新体系的构建

朱桂华1,高 徐1,肖年乐2,侯生辉1

(1、贵州理工学院 体育教学部, 贵州 贵阳 550003;2、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800)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从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内容设置、评价体系及管理体系等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新体系。研究认为体育课程目标可分为学习目标、实践目标、发展目标,各目标包含了多项任务;体育课程内容更加宽泛,不局限于体育教学内容,应将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多形式体育活动归为一体;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体育实践及体育理论等多指标内容;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各部门、教师的通力配合,通过课程实施、学生评价、课程运行等3个系统的有效管理来完成。最后,针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大学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社会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正处于顺应时代发展的改革阶段,新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正在不断探索。本研究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就当下国内高校体育课程现状,进行了思索与探讨,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新体系,试图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满足了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基本标准》要求,为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体育必修课,其他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但有些高校对体育选修课学时与学分没有明确的要求,差异化较大,出现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减少的状况;体育课程类型呈多样化发展,有三段型、并列型、一体化型、三基型、俱乐部型等教学模式[1];课程内容以大众项目为主,包括一些地区、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大部分高校增加了学生选课自主性,但依然僵化,灵活性与个性化不足;教学以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为目标,没有很好地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运动保健、体育文化教育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有效结合,评价方式以课堂考核为主,缺乏对课内外体育活动过程评价等各种问题。总体来说,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正不断改进,但依然有诸多不足。

2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新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不仅对体育课程的性质有了新的定位,还对体育课程目标做了新的阐述。高校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体育教学由学科结构向学习结构方向转移,由关心技能或体力发展向关心技能、体力与情感意志协调发展方向转移,使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学习终身体育方法的过程,突出体现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机衔接[2]。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以现代课程论、现代教学论、现代学习论为理论支撑,课程培养目标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结合,强化“差异性”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将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与长远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注重学生弹性学习方法的培养,打破课堂空间条件的约束和限制,给学生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消除学生在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障碍,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3]。

3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新体系的构建

3.1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评价体系的构建、课程管理的方法和运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正确把握是实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在原来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与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与扩展到了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终身体育等多因素较为全面的目标。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知识与水平,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 为学生的社会化所需的素质创造条件。“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新体系围绕体育课程目标确立了学习目标、实践目标、发展目标三阶段目标体系,通过体育教学与实践、课程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等一系列课内外体育活动来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从而达到体育课程总体目标(见图1)。

图1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3.2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加深,改革内容不断扩展,体育课程内容的结构、设置越趋合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中的内容设置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以大众体育项目为主线,构建了以健身知识、运动技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以体育教学为核心,结合课外体育活动、群众体育竞赛、运动队训练等体育活动形式的课程结构;不断增加项目设置,以满足学生兴趣,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可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过程来实现课程目标(见图2)。

图2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结构

3.3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是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及发展方向,能调节、控制体育课程实施与体育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4]。因此,学生体育成绩应进行综合评价,单一的以技能测试与身体素质测试作为体育课程成绩无法达到体育课程目标。高校体育课程包括了体育教学、课程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与竞赛等多形式的体育内容,把多形式的考核指标纳入到考核中,能更加科学、全面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课内外一体化”新课程体系在体育教学评价基础上,将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情况纳入到学生综合成绩评定,既考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情况又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表现,将运动技能掌握、身体素质状况、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体育行为表现、体育态度等相关指标按一定权重综合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加快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见表1)。

表1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3.4 高校体育课程管理体系

体育课程管理是学校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体育课程管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有原则的协调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与体育课程的关系,统筹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运行等各项工作,通过有效管理达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高校体育课程管理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传统的体育课程管理具有高度的集中性与统一性,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应构建新的高校体育课程管理体系的平台,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职能的重大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体育课程教育[5]。各高校要因地制宜、规范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在体育课程管理中对体育课程的修读年限、学分、课程类型等课程设置标准、课程计划等进行总体安排,对学生缓考、补考、重修、免体等成绩管理制定具体标准,对体育课程运行过程中的教学条件、教师职责、各部门职责、教学制度、教学档案、教师与部门考核等各环节进行具体要求(见图3)。

图3 高校体育课程管理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新体系体现了“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体育课程由学科结构向学习结构方向转变,由技能与体质发展向技能、素质、文化、意识综合发展转变,有利于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机衔接,符合新时期的课改要求。

4.1.2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新体系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知识与水平,培养学生科学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为总体目标,通过完成学习目标、实践目标、发展目标中的各项任务来逐步实现。

4.1.3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充分拓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与竞赛等多形式体育活动归为一体。

4.1.4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应是单一的教学评价,课内外体育表现必须结合,充分考虑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体育实施及体育理论等内容。

4.1.5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完成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运行系统的有效管理是基本保障。

4.2 建议

4.2.1 高校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目标的新要求,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体育行为及终身体育的重要作用,将体育课程目标认真贯彻到体育课程实施与管理过程中。

4.2.2 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及各部门要转变观念,不断拓宽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抓好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4.2.3 要充分认识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将课内外多形式的体育内容纳入考核,建立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促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4.2.4 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体育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各教学管理部门的相互合作,协同发展。

4.2.5 要积极做好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改善体育教学条件,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提升师资力量,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障体育课程管理的有效运行。

[1]朱继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整合[J].体育学刊,2004,11(4):85-86.

[2]舒宗礼,夏贵霞.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4):479.

[3]刘传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三”课程模式实践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91-94.

[4]徐焰, 郭鼎文.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0,17(12):68.

[5]周超,周波.试论当前体育课程管理方法与新课标的矛盾[J].四川体育科学,2009,6(2):125.

[6]胡小善.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体育大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5):98.

[7]夏贵霞.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17(2).

[8]陈小蓉.大学体育课程“四三”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院,2007,30(6).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Integr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Gui-hua1, GAO Xu1,XIAO Nian-le2,HOU Sheng-hui1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Gui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Guiyang550003,Guizhou,China; 2.Sichu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ofIndustryandCommerce,Chengdu611800,Sichuan,China)

Based on the spirit of "Guiding Outlin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akes "Health First" and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goals, content sett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new course system of "integr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class" is constructed. The aim of PE curriculum can be divided into learning objectives, practice goals and development goals. The objectives include a number of tasks. The content of PE courses is more broad and not limited to PE teaching cont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sport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s should be included. The assesment of students should contain the physical attitude, sports practice and sports theory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content.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oals should be achieved for the needs of all departments of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through three system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 evaluation, and curriculum running to complet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iversity; intramural and extracurricular integr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G807.01

A

1009-9840(2016)06-0061-04

2016-08-14

贵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4JXGG17)。

朱桂华(1986-),男,湖南株洲人,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目标课程体系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