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研究

2016-02-12 06:57杨经伦陈兰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体育教师

杨经伦 陈兰

体育教学中开展和渗透“立德树人”研究

杨经伦 陈兰

新时期,党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目标达成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德育知识不足、没能准确定位岗位角色、没能准确把握教学理念与目标、没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契机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

学校体育;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054

继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立德树人”是对“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体艺卫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体育己经进入一个新的战略转型发展期,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工程实施的契机,把学校体育植入教育的整体改革发展之中,并进一步明确职责,确保体育教育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2]。”

学校体育是一种有巨大潜力的教育力量,其价值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等生理方面,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其育人功能,通过体育运动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载体[3]。然而,根据实际情况反映,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目标达成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德育知识不足,没能正确认知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没能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没能准确把握教学理念与目标、没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契机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以使高校体育教学“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如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落到实处,以上原因是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加强自身德育知识,提高师德修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以增强学生心理品质、社会责任感等[4]。体育教师的德育知识、师德修养是体育德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然而,受个人、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体育教师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德育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导致教师自身德育知识普遍不足、师德修养较低,在这样的情形下,体育德育工作举步维艰。

21世纪,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师应清醒认识当前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参与理论辅导班,主题讲座、交流会及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补充德育知识,以便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利用一切机会及条件传授学生尊重、责任、关心、诚实、公平及社会行为,教导和引导学生去完善自己;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行合一,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要要求自己,以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及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德育意识,推动体育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准确定位体育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角色

角色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在传统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扮演着规划者、灌输者、独裁者的角色。他们唯技术伦,严格地根据竞技运动训练体系规划体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唯技术是从,极大压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活动,并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缺乏变化与生机,只注重学生体能进步,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创新思维培养,限制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个性的展示;他们制定所有的决策而不是提供指导和引导,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这种独裁的方式阻碍了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降低了学生发展的自我满足感。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伙伴者和参与者。”体育教学过程应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双方应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5]。在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角色定位,从以往的规划者、灌输者、独裁者的角色走向教学引导者、学习开发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重新树立新时期体育教师的形象。此外,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应定位自身为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技巧娴熟、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育者,加强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积极从不同的知识领域吸取养分,以提高教学质量。

3. 准确把握新时期体育教学理念与目标

21世纪初,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改革理念。然而,受旧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低下,中国人曾被蔑称为“东亚病夫”国情的影响,传统体育教学的功利性目标非常明显,就是“不断提高竞技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国争光”。“获胜”也因此成为国内众多体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与目标,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成绩,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无从谈起。

“德育”,是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我们如何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反应,是为社会做贡献还是谋取社会利益,同时它是人的道德、行为、意识、信念、态度和思想的总和。体育教师应秉承新时期体育课程的改革理念,从学生需求及长远发展出发,转变和强化教学理念,譬如建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像为比赛战略做计划一样积极地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做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运动技术和战术技巧外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为发展学生良好品德而执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目标上摒弃“功利性”目标,建立“帮助学生成才”的教学目标,通过运动技能学习,增强学生体质,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避免受伤;通过运动规则的学习,发展学生组织性、纪律性;通过控制情绪的学习,使其建立恰当的社会行为标准;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自我价值观等等。

4. 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契机

在以往体育教学实践的德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往往还停留在讲大道理层面,而抓具体的小事甚少,殊不知放松了日常的小事,德育就成了没有抓手的“说教”和“大原则”。因为,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大事”,相反,弥漫的往往都是反映着“大事”的“小事”,在这无数的“小事”中充满着可以判断学生不足的微小线索和能对之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和契机。例如:接力跑中,每次都自觉在线后接棒的学生与故意犯规抢跑求胜的学生(是否守纪);面对需要帮助的同学主动帮忙的学生与漠然的学生(是否友爱);长跑坚持到底,即使跑在最后的同学(是否有坚强意志)等等。对此,体育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在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每节课的教学要求,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抓住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情景”、积极挖掘“素材”,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6]。

在抓“情景”、挖掘“素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下两方面的现象:一是,由于选择的“情景”和“素材”不准确、不恰当,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对于太过一般的“情景”和“素材”,体育教师们则往往不上心,导致情景”和“素材”没抓住;使得体育教学中德育效果平平。体育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需要体育教师们用心选择、巧妙设计,并注意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品德教育有效“情景”和“素材”的积累和凝练,才能将德育的教育目标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且收效明显,实效性强。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与不足,以上仅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四点,此外,还有诸如教学方式方法、德育评价体系等均需进一步改进及完善,因此,距离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工作者务必秉持坚定的信念,在新时期教学理念与目标的指导下,加强德育知识学习,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准确定位岗位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融入德育教育,培育品学兼优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

[1] 邵伟德,刘小萍. 运动技术教学与立德树人[J]. 体育教学,2014,12:21-24.

[2] 高文凤.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4:118.

[3] 姜嫚. 新形势下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及自我养成[J]. 时代教育,2014,07:238-239.

[3] 姜嫚. 新形势下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及自我养成[J]. 时代教育,2014,07:238-239.

[4] 胡丹枫.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立德树人及其意义[J]. 神州,2013,25:67.

[5] 胡焱芹,陈晴. 基于立德树人的体育价值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29:108-109.

[6] 毛振明,李婧祎,袁圣敏. 论体育课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兼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J]. 体育教学,2015,10:10-12.

2016年度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立项(项目编号:2016JZDJ057)。

杨经伦(1983.8-),男,汉族,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心理学,讲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陈 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体育教师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