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

2016-02-11 18:40李小园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协商

李小园

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

李小园

“以民为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中所需要汲取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智慧之源。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上的展开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执政方针理念的层面,必须要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二是政治制度的层面,必须要在健全协商民主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而协商民主既是民本思想的历史传承,又是其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所以更接近善治的境界。

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协商民主;政治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不仅对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有过许多重要论述,而且他的整个治国理政思想中,都放射出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人文之光,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要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把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融会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中。本文仅就如何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从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作些探讨。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演进历程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重民本”被统治者广泛认同,甚至被当做稳定社会和治理国家的有效法宝。统治者的“君轻民贵”、“以民为重”、“养民富民”思想以其独特性、有效性和内在合理性催生了中国古代政治的成熟。正如张分田说的那样,民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理念与三个基本思路: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基本思路是“立君为民”、“民为国本”、“政在养民”。[1]民本观成为古代政治智慧的核心内容。综观中华悠悠历史长河,民本思想一直占据了重要位置,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生生不息奉献着取之不尽的源泉。早在商周时期,中华文化就有了“民为邦本、民为君本、民为神意”的论断,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治国策略。《史记·夏本记》一书,最早将民本思想纳入了治国的议题,成为统治者安民抚民惠民的宝典。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又发展成为儒家特别推崇的一种政治理念和治国精神。为尽早步入统一天下的轨道,统治者非常理性地将民众列入国之根本、国君的根本和各级官员的根本,形成了重民、爱民最优秀的天然基因,如今“以人为本”就是民本观的创新和发展。当然,古代重民养民思想的形成,管仲、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一批圣贤智囊作用功不可没。管仲提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2]管仲的民本观有其独到之处,他适时地看到,“国势兴盛重在当政者所实施的政策要符合老百姓的心声,国之所以颓废是因为不顺应民意之故”。这样精辟的论断在老子的《道德经》里也有两处细述:一是“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3]老子认为,作为贤君,想要统治人民,一定要谦和而居于民众之下;想要领导民众,一定要甘愿居于民众之后,因此圣人身居高位,但人民却不感到身负沉重,(圣人)统御百姓而百姓(利益)不受损害;二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4]的观点,认为为政者如能做到不妄为,不妄动,不生事,无贪欲,不与民争利,百姓就能自然顺化,归正,富有,淳朴。所以,为政者的清静无为,不仅对于治理国家有益,甚至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也同样有价值。后来,圣人孔子又将“仁者爱人”、“宽则得众”推广于天下,受孔子的影响,孟子也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孟子的重民思想与后来的荀子提出的“君舟民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5]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在治国方略上体现了政治家的博大胸怀。他们都共同指向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也”的目标。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卓越的政治思想更为治理国家立下了丰功伟绩。他倡导“统治者治国要合乎民心, 顺应民意, 安定民生, 不与民争利”的重要思想,在《史记》中也显出了大手笔,即他将民与社会的兴盛、天下的太平联系起来,形成了积极的重民思想,而这种民本思想与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应该是互为一体的。再者,记载了我国230年史实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的又一部重要史书,书中记载了“文景之治”的盛况。汉文帝、景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清静无为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认为让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治国之道。这种通过“以德化民”,促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并作为仁政善治的典范永载史册,真是感慨我泱泱大国文化的深邃和厚德载物之象。唐太宗时期,李世民更在推行一系列利民富民政策上下足了功夫:比如实行均田制,采取开源节流方针,实施租庸调法,并亲临司法现场实践,纠正冤假错案,健全法制等等,而“贞观之治”则迎来了中国专制社会盛世的高峰。后来,到了明清时期的黄宗羲、顾炎武,他们也是引领民本思想的典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民主君客”论,顾炎武曾发表了一系列抑止君主专权的著名论断,正是这样一批批能人贤士的奉献,中国古代政坛上才能如此奇峰叠峦,美不胜收。本着传承和批判性的吸收,近代、现代的几代领导人,创新和发展了“以人为本”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其中就有“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内容。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论述了“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观点。十八大习总书记又发出关注民生、为民情怀的时代最强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让人民有了更多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感。五中全会精神与“五大发展理念”中,都可以找到以民为本、情系民众的传统元素。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让中国社会的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

二、在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治国思想。其肯定了占社会多数的“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和决定作用,强调统治者的治理实践要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为目的,在经济上惠民富民、在政治上保民安民、在文化上教民化民。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之训,到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江泽民提出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再到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本思想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始终。更为重要的是,历朝历代的“民本”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理念层面上的,在更大程度上是要成为执政者的施政方针,转化为具体的政治实践的。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就是一致的。作为执政党,就是要把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起来,与世情、国情、民情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促进民众利益的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与“民惟邦本”的思想高度一致、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理念。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与根本思想。在“五大理念”中,“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这样一种“普照的光”,在它的普照之下,显现了一幅最美丽的执政宏伟蓝图:即“创新发展”是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生活;“协调发展”是为了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都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保持大体同步;“绿色发展”是通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放发展”则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内、在更高水平上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红利;“共享发展”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领域的展开,让中国社会的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因此,“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就是最好地诠释了“以民为本”的真正涵义。即人民群众是治国理政各项政策目标的惠及者,政策及其绩效的好与坏,干部优与差,群众的感受是最大的发言权。好比对企业来说,“顾客是上帝”一般,民意,群众的心声、评价是执政党制定政策措施的根本遵循和绩效评判的根本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贵州考察时所指出的那样:“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7]这说明,传承与发展民本思想,践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的执政理念,必须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导向。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首先要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群众的“获得感”强调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它不仅仅是强调物质层面的,也强调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比如,人民群众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等,这些都是能看得见能摸得着的“获得感”。而在精神层面上,必须要让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追求。人都能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体面,能够真正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从而赢得出彩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让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获得感”。

以群众满意为导向,还必须努力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要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掌握民情,反映民意,顺应民心;要让党的干部在群众中树立起敢担当、有作为,务实清廉和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让群众对执政党充满信赖和希望,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

三、在健全协商民主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一大创新方式。协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客体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手段是广泛协商。它在各个层次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近些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它更好地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更好地表达了民意,更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关系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民本”这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中国当代协商民主建设的源头活水,它构成了这种制度的文化渊源和民族特质。尽管民本思想并未否定君主制度,但在限制君权、伸张民意、维持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孟子的“民贵君轻”之说,荀卿的“民水君舟”之说,黄梨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之说等等,一定程度上,这种“以民为本”都内在地包含了“通民情、达民隐、申民意”的政治诉求,这就必然要求执政者要与社会大众一起进行一定程度的协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协商民主制度就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传承。而传承就是一种更好地重视人民和尊重民意的思想。

另一方面,协商民主又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其一是从“为民做主”转变为“让民做主”,实现了由“愚民政策”转变为 “广集民智”的跨越。传统民本思想的缺陷是在“爱民、重民、安民、顺民、富民、利民”之下,忽视了给予民众的政治权利,即缺乏“民治”的内容。而协商民主则是重在“民治”而不是“治民”。它强调的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推广的是一个政府和民众“共同决策、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受”的有效方法,它通过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让“民”真正感受到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人翁身份,更好地促进政府工作和群众意愿的一致性,增强民众对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其二是从“民本与人治结合”转变为“民主与法治”的结合。传统民本思想重德治、重仁政,而德治、仁政中只能依靠有仁爱道德的君子贤人,本质上还是一种“人治”,但是,协商民主则要求民主与法治相结合,强调的是依法治国,这是现代治理的伟大创新,是古代治理无法及到的精华。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传承、汲取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主性因素,又摒弃了其中的专制性因素,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协商民主强调的“重民智、集民意,倾听民声,以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商量着办事”。其核心内容就是“商量着办事”。“商量着办事”曾经被毛泽东称为“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议事”是一种好的民主制度,它包含了“平等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合乎社会生活正当伦理的传统治理的准则,因而它对社会矛盾的化解之道,比一般意义上的形式公正,更接近于“善治”的真谛。

近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得风生水起。像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常山县的“民情沟通日”、以及后来涌现出来的诸多“民主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居民议事会”、“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会社会化维权”等多种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包括四川遂宁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等,这些形式多样、草根性的协商议事模式,都成为了地方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成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以及地方政府帮扶搭建的基层自治平台。在这里,参与协商的民众是公平的、自由的,民众在规范的程序和法治的框架下,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沟通和协调不同意见,集中正确的意见,最终形成决议并加以实施。这种采取与民众好好商量办事,共同解决难题,化解矛盾的方法,是“以政养民”理念的创新、“立君为民”的发展、“仁治”的延续,是最大的“善治”。俞可平说得好,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8]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需要我们结合当今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对于如何科学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今治国理政服务也成了空谈。同样,以民为本更要落实到为群众谋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把真正为群众做实事、解民忧、谋福祉担当起来,力求把民生事务真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检验出执政党在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中是否真正用好了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根本标尺。

[1]张分田,张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3-118.

[2]习近平用典:管子·牧民·四顺[N].人民日报,2014-08-20.

[3]百度网.http://www.juzimi.com/ju/883830.

[4]老子吧.http://tieba.baidu.com/p/3164513073.

[5]荀子·王制篇[EB/OL].http://zhidao.baidu.com/struct/ questions/ca2d939dfca89ceb6c31ced2.html.

[6]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新华网,2012-11-15.

[7]习近平考察贵州:政策好不好 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EB/OL].新华网,2015-06-17.

[8]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EB/ 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36165.html.

(责任编辑 丛文娟)

李小园,中共浙江省衢州市委党校教授 (邮政编码 324000)

D602

A

1672-6359(2016)04-0092-03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协商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