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槐荫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思考

2016-02-11 18:40张以侠李伟伟徐秀花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关村科技人才

张以侠 李伟伟 徐秀花

关于加快槐荫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思考

张以侠 李伟伟 徐秀花

当前,济南市提出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在这一视角下,研究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经验做法,对于济南市、对于槐荫区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弯道超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关村;科技创新;槐荫区;启示

一、槐荫区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根据济南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槐荫区确定了“突出四个重点,建设西部新城”的决策部署,制定了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标体系3年行动纲要和2016年目标任务,着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发展。

(一)以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效果显现。槐荫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高端装备、新材料、家用电器等主导产业及新型产业发展的作用。拥有国家级民营科技产业园一处:济南槐荫工业园区;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两处:济南槐荫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器、济南留学生创业园美里湖创业区;国家动漫发展产业基地、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山东齐鲁动漫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山东槐荫科技信息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这些科技产业园区依托,不断完善创新体制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建共享,形成了以天岳、九阳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中心。槐荫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去年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1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家,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

(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研发创新的主要载体。槐荫区企业研发投入(R&D)较为活跃,在全市占比32.8%(市内四区排名第一),R&D占GDP比重3.39%(市内四区排名第一)。目前,全区共有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8家,市级自主创新产品69个。去年底中国豆浆机行业“龙头”企业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一台“制浆神器”荣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不仅意味着九阳在创新方面与中国石化、神华集团、国家电网这些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平起平坐,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济南市中国发明专利金奖零的突破。

(三)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科技合作加快推进。充分利用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密集、科研能力强的优势为槐荫区企业服务,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轻工业学院等进行交流和对接。目前全区拥有院士工作站2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国际合作平台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了创新成果的应用与产出。

(四)以科技金融融合为特征的创业投资起步前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建设“众创空间”,“槐荫区西街工坊众创平台”被认定为济南市首批众创空间。积极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参与济南市科技金融支撑计划,建立了科技金融“企业池”、“银行池”、“担保池”和常态化政、金、企对接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槐荫区级应用技术和研究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15年安排计划项目资金665万元共35个项目。2014年度市级以上项目立项21项,共获得科技资金681万元,申报2015年度市级及以上项目52项。

二、槐荫区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槐荫区科技创新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经济发展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创新型企业发展度不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模不够大、大企业不够多、产业集群聚集度不够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我区所占比例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制约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引领支撑作用的发挥。

(二)政策环境不够优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知晓率低,落实不到位,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普惠性政策,如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实。制度环境仍需健全,如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激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需要建章立制,强化保障。政府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

(三)企业研发能力还不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然面临成本上升较快、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数及比例均少,存在规模偏小、层次不高的问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少,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科技研发“走出去”意识不断增强,但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开展创新的企业仍占少数;大部分企业对利用科技资源的意识、引进技术和人才的信息渠道都还不够,对科技政策认识也不足,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四)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从总体上看,由于受观念、科技水平、人才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槐荫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还不高,很难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高服务。科技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拓宽科技投入的渠道,引导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领域,搭建完善创业投资平台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三、中关村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在中关村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中关村把科学城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人才特区建设相结合,着眼于引领贯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战略定位。2015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0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总收入占全国高新区的1/7;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超过50项,承接的863项目占全国的1/4;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专利授权34946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0件,是全国水平的30余倍;全年技术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

(一)创新发展理念,超前布局,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发展。长期以来,中关村不断深化创新理念,以此带动创新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并不断在全国示范推广,已经成为国家创新政策的试验田和先行区,中关村精神、中关村模式、中关村文化成为全国高新区竞相模仿的标杆和示范。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特区,从原来的“电子一条街”到如今的“创业大街”,已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巨大引擎。

按照“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要求,中关村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功能,通过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汇聚创新发展新功能,掀起了中关村科技创业的新热潮,在“互联网+”时代,中关村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积极联谊互联网,打造网络经济、绿色经济等创新发展的产业高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环节,以及科技金融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发展重点,形成高端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中关村“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成为主流创业模式,股权众筹成为普通大众创新创业有效方式。

(二)理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关村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不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中关村管委会没有行政审批权,没有独立财权,只是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以学术发展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科研资源配置机制,并建立试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放宽用人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因此管委会只是创新创业的服务者,并且能及时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让市场资源有的放矢,给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自助式的服务。

加快创新驱动,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试点政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中关村的创业服务业是在分享经济时代让创业更简单、更专注、更高精尖的创业服务生态系统。

(三)高度重视人才智力因素,是中关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人才是科技合作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资源,集聚优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有效吸引、集聚优秀智力资源,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关村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对引领各地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关村以特殊区域、特殊机制、特殊政策、特殊平台,集聚造就特殊人才,北京地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和海归创业人才,80%在中关村科技城,中国民营经济的领军企业领袖,大多集聚在中关村。

四、推动槐荫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槐荫区明确了积极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增长极、区域性金融产业创新实验区、区域性消费物流主战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平台的战略目标。对比中关村科技园区,槐荫区企业整体实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当前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发展历史新机遇,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地”开花,为槐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优化产业方向,突出创新驱动。

1.打造创新平台。抓好济南槐荫工业园和槐荫工业科技园建设,全力打造知识产业园、德迈产业园等智能制造平台,使槐荫成为创新产品策源地和成果转化承载地。打造具有全市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努力使槐荫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乐园,促进经济质效和发展特色大提升。

2.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不断创新扶持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以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找准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发展希望的产业重点支持,通过现有载体不断引进和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以集群化、规模化为发展路径,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规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配套企业和制造服务业成长,形成产业集群。结合槐荫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建议重点打造三大产业链:即以二机床集团为主导打造电子信息—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产业链;以九阳公司为主导打造小家电产业链;以天岳晶体为主导打造新材料产业链。

3.扶持领军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依托关键产品、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扶持一批高成长型企业早日跨越亿元大关,成为领军企业。支持“金种子”企业与科创空间内初创企业加快发展,使其尽快跨入规模企业行列。

(二)优化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创新驱动的配套政策体系,充分激发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

1.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整合科创资源,加快推动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探索建设驻济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建立新型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机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可借鉴中关村推出的“雏鹰人才工程”,支持大学科技园与企业开展项目对接和产业化,由政府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形成“孵化基地+组合金融+产业链增值”相结合的新型运营模式,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人才良性互动、科技成果相互应用的科研生态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服务生态环境。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落实《槐荫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创新主体、领军企业和优势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向科技创新主体倾斜,把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3.完善财税金融机制。完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孵化服务、高端特色功能基地、创新服务机构和民间智库等科创资源的支持力度。针对重点发展的行业项目提供税收返还和税率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制定科技金融融合政策、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健全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及创业投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起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信贷、担保、信托和科技企业股权融资的多元化融资体系。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发展。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吸引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创新开展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互联网股权众筹等科技金融新业态服务,促进各类资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汇集,并采取市场化的模式,推进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遍地开花。

4.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资源整合、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采取整合措施,推进产城融合,让发展环境同样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政府支持、品牌服务和市场运作机制,提高科技创新的服务效能。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财税代理、法务咨询、政策申请辅导、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基础性服务。调整创新创业政策,重点向初创期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倾斜。

(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成果转化,聚焦科技创新创业,整合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形成集约化、系统化、规范化、便捷化服务体系,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成果转化、孵化、交易中心。

1.建设山东复旦研究院济南成果转化中心。鼓励各类企业在槐荫设立联合实验室和企业研发总部,作为中试开发、技术转移、成果孵化、股权激励等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吸引跨国公司、大型国企、国内民营经济领军企业,设立新型的创新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

2.扶持一批领军企业。重点推动济南二机床、九阳小家电、天岳晶体等领军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提升国际影响力。

3.支持一批新型孵化器和高端特色功能基地。支持开发公司、民间力量和领军企业,建设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孵化器,支持在新材料、航天航空、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网络教育文化等行业,建设创新产业联盟和特色功能基地。

(四)实施科创人才聚集行动,建设人才支撑平台。

1.完善人才政策。以人为本,打造一个创新创业和宜居宜业的特殊人才区域,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更加开放务实的人才政策,将各产业人才纳入槐荫区人才资源库,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注重人才安居乐业的服务。

2.提升人才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专员制”服务。实施激励人才政策,包含人才科技经费使用、重大项目资金支持,以及人才落户指标、居住补贴、医疗服务、家属安置等特殊的扶持政策。

3.提供人才支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特殊平台,形成比较完整的创业服务生态链,支持初创企业,有效降低早期创业成本,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 刘晓明)

张以侠,中共济南市槐荫区委党校教务处主任;李伟伟,槐荫区科技局办公室主任;徐秀花,槐荫区发改委投资和重点项目科科长 (邮政编码 250022)

G322.7.521HY

A

1672-6359(2016)04-0126-03

猜你喜欢
中关村科技人才
人才云
我的梦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