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济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思考

2016-02-11 18:40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济南市济南校企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

关于推进济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思考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

长期以来,济南高职教育不断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对济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当前济南市高职教育在发展水平、办学机制和运行体制等方面同“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需要还有不小差距。为此,在调研和分析济南市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规划和区域经济特点,就大力推进济南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提出思考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现代泉城

长期以来,济南高职教育不断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对济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济南市高职教育在发展水平、办学机制和运行体制等方面同“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需要还有不小差距。为此,在调研和分析济南市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规划和区域经济特点,就大力推进济南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提出思考建议。

一、推进济南高职教育发展具有现实作用

加快济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对于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实现济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1.推进济南高职教育发展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发展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市场经济的验证,而广大市民也深深体会到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重要性,能够享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

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以培养精英为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普通群众的现实需要。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类型,是面向社会和大众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有助于给更广大的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更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发展。

2.推进济南高职教育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就业

由于原有基础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同步,目前济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省内17个地市的城镇、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这些学生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养,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实用操作技术,在毕业工作后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口就业率、推动其本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促进社会稳定。

3.推进济南高职教育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随着济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四个中心”战略目标的提出,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行业的变动、职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升级变动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就使得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科学技术型快速转化,社会对岗位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推进济南高职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济南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供必备的人力资源支持都具有直接的现实作用。

二、目前济南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济南各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济南职业学院通过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验收、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山东省首批名校建设工程项目验收、济南护理职业学院通过了教育部与财政部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验收、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评“山东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作为以“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高职院校,济南职业学院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了“工学结合、校企互嵌”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济南职业学院中德中心的“济南模式”、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内第一家“门窗幕墙学院”,均直接服务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以“专业性”为主的高职院校,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和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各自特色的领域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护理、中医药学、学前教育等基础工作岗位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大批的合格毕业生。

济南高职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社会上对济南市高职教育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这主要表现在,相比于本科教育而言,社会上很多人把济南的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觉得它低人一等,甚至误认为是低档教育。造成社会对济南职业教育的低认知度,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观念问题。人们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更希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以后能够更好地从事工作打基础。二是现实问题。当前济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一般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其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等现实问题,在客观上也强化了社会对济南职业教育的低认知度。三是知名度问题。因为各级经费支持、职业教育项目建设成果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短板,所以,济南市属的几所高职院校在省内的知名度及办学水平,同驻济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以及地方的青岛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等存在一定的差距。

2.济南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济南市属各高职院校不能使企业运行与学校办学的诸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最优化地实现办学目标,以期达到预期的办学效果。比如,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从而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

3.在人才培养上轻应用轻素质轻综合的问题突出

济南市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设置理念缺乏特色,仍沿用了传统教育的“三段式”结构,即按基础课、综合课和专业课的模式构成课程体系,它的结构特点是专业课的比重比较突出于其他课程,基础课、综合课与专业课比重明显失衡。目前,济南市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专业轻素质、重单门轻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和技能技术的养成,使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单位。

4.济南高职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与结构不合理

由于济南市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工资福利、教师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吸引力较弱或者不被人们所了解;也同人们对济南市高职院校的就业选择和济南市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师人才引进以及留住教师人才的力度不够密切相关。目前济南市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数量不足。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普遍低于国家对高职院校评估规定的标准,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的教师非常短缺,教师需求量很大。二是年龄分布不均匀。年龄结构呈现出哑铃形态,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是个断层。三是学历学位层次普遍偏低。高学历者主要集中在中级以下职称层面,尤其是初级层面。而且职称结构不均匀,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较低且年龄普遍较大。四是“双师型”教师普遍与高职院校评估规定标准仍有很大差距,不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大力推进济南市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继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山东省和济南人民政府也相继分别出台了《山东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济南市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由此,济南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针对济南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大力推进济南市高职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宣传特别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以提升社会认知度

要提高社会上对济南市高职教育的认知度,消除人们对其“低档教育”、“二等教育”的认识,首先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与优势的宣传力度。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在优化专业布局和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上下功夫,依靠抓优化和服务社会来吸引人。

要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专业与需求对接”的宏观指引下,在济南市打造区域“经济、物流、金融、科技创新”四个中心的蓝图规划下,按照“瞄准市场定方向、对接厂门设专业、校企对接办专业”的原则,推进职业教育学校专业结构的布局和调整。具体来说:一是要服务济南的“四个中心”建设,强化市属各高职院校“机电类、电子信息类、财经经贸类、学前教育类”专业建设。要配合区域产业调整,对接济南市工业4.0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相关院校的中德职业技术中心的产业服务能力,调整优化“数控技术、电梯设备与维修、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新兴专业。二是要及时预警、停止相关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要对文秘、新闻、餐饮、英语等相关招生困难及与经济需求不对称的专业进行预警及停招。通过发展优势专业、淘汰不对称专业,对接行业标准、对接企业需求、对接岗位目标,逐渐形成各高校特色的优势专业群,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水平、工作地位与收入,以此提升社会认知度。

要打通职教贯通培养通道。济南各高职院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山东省《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重点建设专业优势,探索建立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的人才培养机制,向下打破职教地板、向上捅破职教天花板,打通职业教育贯通培养通道,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吸引力、认知度和育人质量。为此,一是要推动“3+2”专本对口贯通培养。二是要优化“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

2.创新多方介入的济南市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机制

创新“校企互嵌、多方参与”的“政、行、企、校联动”机制。要由政府主导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全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重大问题,督促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职业教育立法、建设经费筹措、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等问题,推动高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单位要全面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为学生实习、教师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提供各类兼职教师。要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共同开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产学研结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培养行业企业及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技能人才。

搭建“校中厂、厂中校、首席技师和名师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要联合企业创建“校中厂、厂中校”等多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进行经营生产,一方面进行专业教学,实现校企双促双收。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在深入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专业师资梯队建设、指导实验室建设、指导职业技能大赛、参与校企合作等。

3.通过加强工学结合大力培养多样化与实用化人才

济南市属各高职院校应结合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遵循职业能力的养成规律,把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培养过程与生产实境对接,通过工学结合来培养多样化实用化的人才。

强化课程体系改革。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重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与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按照基础素养、专业素养、综合能力三个层次构建不同维度的课程模块,凸显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课程体系成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渠道。

建立“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各院校应按照“五位一体”的建设方式,建成融教学实训、技能鉴定、社会培训、创新创业、教师培训等五种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此,要改变过去封闭式单一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平台;将实训基地功能从单纯服务学生实习演变成学生培养、教师培训、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多重功能;将实训基地实现两个共享:一个是校内专业间共享,一个是校企共享。校内实训基地要打破服务专业界限,不再单纯为一个专业或一个系别服务,实现跨系部、跨专业服务,按照专业大类统管实训基地,安排实训课程,开展实训教学,探索跨专业实训。还要打破服务学校界限,不再单纯为学校教学实训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技术培训双重服务功能,促进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实训条件,为校企共建专业和课程提供实训教学条件,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打下基础。

4.通过五力并举、分层分类培养来建设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力、实践力、科研力、社会服务力、国际职教力”等五种能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

为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对高职院校教师不同的岗位进行分析。要明确岗位能力和素质的结构,并针对这些能力与素质来确定培训内容和实现方式,对高职教师岗位能力进行比较完整的归纳。重点突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力、科研力、实践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化的能力五种能力。二要针对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师岗位进行分类分析。要对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兼课教师、企业专任教师、定岗实习指导教师等不同的教师岗位进行分类,对不同岗位对五种能力的需求标准加以分析,各种岗位上的教师实际中的五种能力水平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明确不同岗位教师的培育方向和目标。三要针对不同岗位上不同层级的教师进行分层。要按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新入职教师等进行五种能力的需求分析和现状分析,明确不同层次(以类型为背景)教师的五种能力培育需求,明确教师能力提升的方向和目标。四要针对能力分析、岗位分析和层次分析的结果和标准,以整个师资队伍为主体,构建师资队伍能力提升的有效实践框架,制作总体师资队伍建设任务书和路线图。

随着济南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将成为济南教育规模持续发展的重点和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器。济南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其内涵发展,在注重教育规模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教育特色,改革思路,加强适应性,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题组成员:蔡建波,张爱军,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王璐璐,济南职业学院财经系党总支书记;魏建国,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马树颜)

G718.5

A

1672-6359(2016)04-0114-03

猜你喜欢
济南市济南校企
你好,猫婆婆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济南市老年机构体系建设分析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