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西安培华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陕西 西安710125
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准化研究*
王琳**
西安培华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陕西西安710125
摘要:民办高校在新常态下必须转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思路。本文首先分析精准化指导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目前民办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准化现状,最后尝试探索实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精准化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新常态;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2015年西安培华学院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民办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PHKT20150771)。
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而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生源质量相对公办一本二本院校偏低,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自我约束及自我规划力还较低,因此有必要提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精准化程度,提高就业创业指导实效性。开展精准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就是面向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除给予普遍、常规共性职业指导和培养外,还需要分门别类地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就业引导、职业辅导,促使学生成功就业。
(一)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亟待加强完善
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是开展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主阵地,就西安培华学院而言,二级学院学生服务站内各类导师是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主力军。但校院两级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特别是院级整体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还不清晰,面向学生开展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还不够系统完整,相关工作的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备,缺乏合理统一规划。
(二)就业指导教育精准化程度还不够深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精准化程度不够。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简单单一方式进行指导,比如开展集中宣讲讲座,在指导内容上集中在政策宣讲、求职技能传授等方面,忽略学生专业差异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及市场不同要求。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大,精准化程度不够精深,各类创业就业导师作用还不充分。
(三)各类就业创业指导人员指导能力亟待提升
从目前就业创业指导队伍的现状来看,整体缺乏稳定性、专业性。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作需要出发,我们的导师队伍一方面比较缺乏专业化指导,同时缺乏对目前人才市场深入了解。在对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对企业招聘信息解读传达、求职面试指导、简历制作指导、择业定位指导等方面,都缺乏有力支撑,就业指导实效性不强。
(四)工作中调研工作力度不够
高校在面向毕业生开展的就业质量跟踪调研以及面向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开展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分析方面都比较薄弱,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有必要建立调研回访长效机制,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准确了解学生及人才需求市场的真实状态,在调研方法上,需要更多地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类调研工作。
(一)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体系
民办高校应在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基础上,校级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应在政策制度、体制建设、资源享用上提供保证,同步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作重心下移至二级学院,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各类导师(如学业、生活、生涯导师)的发挥作用。由二级学院一把手、主管学生工作院领导担任本院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程设计师,做好本院机制建设,对机构、人员、职责分工做出明确设定,制定相关制度、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实施方案、管理考核等。
(二)建设一支专业化且稳定性较强的专兼职队伍
就业创业指导一定是一项全员化的工作,学业、生活、生涯导师应是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主力军。建设好这支队伍则是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作之重。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能够和大学生互动交流、有效沟通的专业化指导人员队伍。注重对各类就业创业指导人员提供更多专业化培训和学习交流机会,从职称评定、评优评级、职务晋升、外出学习、工作量统计、年终考核等方面,为其提供积极的政策环境,提升其参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积极性。
(三)与市场建设实现准确对接
就业创业指导应围绕学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实习、就业、创业贯通的社会产业需求链。继续在巩固原有就业市场及合作单位的基础上,加大外联力度,要根据专业特色,与长期合作单位加强联系,举办行业性招聘会,提升就业推荐精准度。
(四)增强指导服务人性化、全程化、多元化、平台化
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特征、技能水平、职业兴趣、职业目标及职业定位,进行深层次、多方面分析,并提供针对化咨询和服务,贯穿整个大学阶段。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分类指导、个性化一对一指导。在指导服务形式上,应充分利用校内师资、企业、校友等多方资源,以普遍指导与个体咨询指导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讲座、班会、沙龙、报告会、外出参观、座谈、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比如微信、微博、手机APP、短信等。增强就业创业体验,通过大学生求职工作坊、团体或个体咨询、简历制作及模拟面试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外出参观交流、实践体验等多种实践活动。
(五)建立调研机制
应面向不同阶段学生,开展前期摸底调查,了解其实际情况及需求;定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效果调研,建立效果评估机制,了解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反馈和意见。面向学生,建立跟踪调查档案(或记入学生成长手册),实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指导效果。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随时跟进调查,将精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实行到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工作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王志贤.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02).
[2]张颖.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5(06).
作者简介:**王琳(1978-),女,西安培华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指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