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作品及翻译实践探索

2016-02-05 04:47谷亚星
山西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翻译实践文体特征修辞手法

谷亚星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浅析文学作品及翻译实践探索

谷亚星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文以艾娜·珂琳·布朗的一篇英语美文中的经典选段为例,首先分析选段的文体特征及其修辞手法的运用;再将其译为中文,并考察在翻译中出容易丢失的原文要素,以对翻译实践进行探索。

关键词:文体特征;修辞手法;翻译实践

Whether you do or do not open a present in front of the giver;whether you should or should not turn the plates over to look at the maker’s symbol on the reverse side;whether you put the clothes on before or after you depart from the master’s house;whether you eat as quietly or as noisily as possible;whether you talk or not during a meal;whether you walk in front of or behind a seated person;①whether it is a friendly or an impolite action to put your hand on the arm of the person you are talking.These questions are matter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None of them is right or wrong in essence,and none of them is good or bad habit except as a society defines it so.——Ina Corinne Brown

一、选段的文体特征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本文段的体裁属于论说文(exposition)。

本文段语体正式,逻辑严密,较多使用长句和结构复杂的句式。例如,文段采用七个以whether开头的并列句和以“whom”和“except”为附属连接词的从属句进行句式扩展;所以并列(coordination)和从属(subordination)是俩种主要的句式扩展方式;此外还采用了不定式做后置定语和介词短语做后置定语的扩展手段,如①句。

本文段修辞感极强,句型多变。本文段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运用了排比这一修辞手法。排比句式整齐,其主要功能在于“壮文势”,正如文本中采用的七个以whether开头的排比句,就极有感染力,很快就将读者引入了语境。

本文段讲究谋篇布局,举例并归纳。结构上层次分明,衔接紧密,首先用七个以whether开头的排比句列举了诸多文化礼仪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将作者的中心观点清晰,具体的呈现给读者,并指出,以上这些问题以及诸多有关文化定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无对错、好坏之分,只要按照(所处)社会(定义的文化习俗)行事就好。反映了段落的中心思想,主题明确,更容易让读者捕捉文章大意。

除此之外,选段用词、选句比较规范严谨。较多选用大词(抽象词、概括词、出自拉丁语或法语等外来语的词),长词,而避免使用无持重感的口语词、俚语词或具有俗语色彩的词汇。比如,其中的如抽象词有“friendly,offensive,right,wrong,good,bad,quietly,noisily”;法语词有“symbol,question,conversation,definition”。

二、翻译及分析丢失的原文要素

无论你是否在送礼人的面前打开礼物,是否应该翻看餐具背面的制志,在离开主人的家之前还是之后穿上外套,是尽可能安静还是大声的吃东西,是否在用餐期间说话,是从别人的座位前面还是后面走过,说话时将手放在对方胳膊上面是友好还是冒犯的举止?以上这些问题以及千千万万其它有关文化定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无对错、好坏之分,只要按照(所处)社会(定义的文化习俗)行事就好。

——艾娜·珂琳·布朗

以上是我根据原文选段所做的一个翻译。并将翻译中出容易丢失的原文要素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首先,是对词义的丢失。词的正式度和使用域的选用要建立在对原文词语内涵及对作者观点态度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因此当译者自身的基础尚显浅薄,对词义翻译透明度的把握不够时,就不能恰当选择和使用词汇。

其次,是在翻译过程中对语体色彩的丢失。句子长度把握不准,语气拿捏不到位,可能会影响读者对信息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达不到预期的表达效果。

再者,是对译文语篇功能处理的不对等。在实践翻译中如果不能根据情况的需求灵活选用翻译策略,就很容易使文本显得重复机械,死板生硬。

最后,就是在谋篇布局上,对逻辑关联再现的丢失。虽然想尽力理清原文的段落关系,但在宏观把握文脉,再现原文的逻辑关联与层次方面,仍有丢失迹象。

三、总结

因此,在把英语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将原文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关系梳理清楚,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脉。翻译中既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还要忠实并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和语体色彩。翻译后的文本在谋篇布局上,也要像原文一样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而且,译文的语篇功能还要与原文对等。

[参考文献]

[1]This,I Believe[M].New York:Henry Holt & Company,Reprint 2007.8.

[2]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7.

[3]高级英语写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9.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8-0184-01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文体特征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对泰国短篇小说《人生百态》节选分析
预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小说语言分析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习作赏评课,“不教之教”的习作之旅
把握文体特征,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