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的胜任力研究
——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为例

2016-02-04 05:41:49陈靖珊林晓芬鲍梦婕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三下乡胜任志愿

陈靖珊 林晓芬 鲍梦婕

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系,广东 广州 510830

志愿者的胜任力研究
——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为例

陈靖珊 林晓芬 鲍梦婕

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系,广东 广州 510830

经大量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做志愿活动时并非很好地完成志愿服务,存在许多不足。解决“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志愿活动”这一问题将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一定帮助,并且能够真正将志愿精神贯彻到底,因此我们对这个现状做一个“志愿者胜任力”的培训研究。

志愿者;三下乡;胜任力

由于社会发展下,物质逐渐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多人想要追求精神上的财富。城市的文明,物质的多少和精神的发达,这都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将会有更多的志愿群体或个体加入这个领域。本文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主载体,对志愿者胜任力的培训与研究将提供深远意义。

大学生自愿者的服务工作通过社会服务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大大扩展,大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层面的,还有隐性的教育,校园文化的发扬。大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来实现,在服务的过程中,培养优良品德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会影响到今后的全面发展,所有个人修养价值是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通过研究“志愿者胜任力”,可以解释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更深内涵。

志愿活动的服务工作有个体志愿者的服务也有群体志愿者的服务,作为个体,一名好的志愿者不单单只需要具备个人优秀的品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作为志愿者组织也是如此,这些都是志愿者胜任力的表现。如何在我们去完成志愿活动时能更好的发挥志愿活动的优点,事半功倍,这就需要研究每一位志愿者具备什么样的胜任力才能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一、胜任力定义

在许多中文文献中学者们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常将他翻译为“才能”、“胜任力”、“素质”等。与我们日常所说的“能力”一词相比,“胜任力”更为复杂,其主要强调个人的潜在特征。该词最早于197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其可以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

在中国,胜任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诸子百家们就已经对国家领导者应具备怎样的胜任力发表了许多言论。最出名的莫过于孔子所表明的观点,一个合格的国家领导者应该具备“仁”“智”“勇”三个方面的素质。当今现代也有许多学者对“胜任力”一词进行了研究,其中有部分学者从广义的角度定义胜任力,认为它的涵义可从职业技能、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来界定。

综上观点,根据志愿者服务的表现,本文且以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系“童心·同梦”社会实践服务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志愿者的胜任力进行分析探索。

二、合格的“三下乡”志愿者的胜任力应具备特征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2]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在胜任力方面,就有其特殊要求。

(一)知识方面的胜任力特征

作为一名合格的“三下乡”志愿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所谓“三下乡”是指“卫生下乡”、“科技下乡”、“文化下乡”,那么作为一名志愿者前往部分偏远地区进行“三下乡”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卫生知识,科技知识。当然,文化一词已经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重要性。拿此次“三下乡”为例,我们所在的队伍前往的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进行“三下乡”活动,在此次的活动中我们其中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地理课堂以及英语课堂等趣味课堂,这些课堂对我们的志愿者就有一定的知识要求,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以及英语知识,那么此次课堂则无法开展。同时我们此次“三下乡”所针对的对象是留守儿童,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周恩来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即是追求知识的一种体现。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我们的对象中很大一部分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作为一名“三下乡”的志愿者需要带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知识。

(二)技能方面的胜任力特征

技能一词看起来虽简单但却含义深刻,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即技术、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三下乡”的志愿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技能呢?文化的技能,卫生的技能,科技的技能,这三个技能看起来虽然小却涵盖广泛。拿“卫生技能”为例,“三下乡”中要进行卫生下乡那么志愿者就需具备一定的关于卫生方面的技能,例如求生自救技能,该技能看起来虽与卫生搭不上边但却有着深刻的联系。在偏远地区卫生方面远远落后,那么就会出现很多食物中毒或是不注意卫生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解决那么就要求我们具备此技能,同时在无论任何活动的志愿者都是如此,当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遇到了突发状况,或我们服务对象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这就需要作为志愿者的我们使用我们所具备的技能去解决这一问题。

(三)自我认知方面的胜任力特征

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了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

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情、智力、个性特点有所认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维系志愿者在机构中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须对参与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四)特质方面的胜任力特征

作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需具备一定的特质,①所谓志愿者即志愿者是自愿的,是无偿的,不像是创业、打工,志愿者是不计报酬的;②志愿者是服务于社会的公益事业,所做的都是不在自己的本职职责范围内的;③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④志愿者是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不图报酬。综上所述可归结为: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

(五)社会支持引领方面的胜任力特征

作为一名志愿者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引领,在欧美国家拥有很多公益性的组织,为何他们的组织能够很好的发展,离不开国家以及社会的支持。同样,我国为鼓励广大人士奉献自我,参与志愿活动也进行了相关鼓励活动。在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不乏缺少志愿活动的人士。2012年,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绍君夫妇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同样地,前往贵州支教的徐本禹在2004年让全世界感动了。他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深处,用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抗住了倾颓的教室,抗住了贫穷和孤独,抗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感动中国,感动千千万万善良的人们?

志愿者行动是应对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推进社会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志愿者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志愿者行动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就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引领。

三、志愿者胜任力培训方法

要进行志愿活动必定少不了对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进行培训,以下将以广东培正学院“童心·同梦”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暑期三下乡为例分为前期准备、中期培训以及志愿活动的反馈进行探讨。

前期准备: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前,我们所在的队伍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队伍的组建。队伍的组建自然缺少不了队员,我们队伍的队员都是通过面试筛选而来,这就是前期准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接着是活动策划书的撰写,一个好的活动必然缺少不了活动策划书,志愿者们在活动中该去如何完成活动该准备些什么,以及我们所需要培训的方向都离不开策划书的撰写。在准备好物资以及策划书完成队员招募完成后我们开展了几次大概的会议,会议主要先从讲解方面入手,对一名基本的志愿者应该如何做进行了一定的简单培训讲解。

中期培训:我们的中期培训主要是进行更深入更细节化的培训。首先是志愿者才艺表演的培训,“三下乡”服务的对象中大部分是小朋友和老人,针对他们的喜好,志愿者需学习一定的才艺吸引他们的眼球,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才艺,那么部分志愿者要配合主要负责人就要进行相关的才艺培训。接着是技能培训,在三下乡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技能,例如如何使得课堂讲解更加生动,三下乡活动中的每一个课堂都需要进行备课,且前期不断的进行课堂培训预演。还有如何与当地人进行沟通遇到紧急情况如何进行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活动中反馈:当完成了所有的前期中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前往了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界炮中学开始了我们的“三下乡”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项活动都开展的非常顺利。因为前期充足的准备没有遇到较大的问题,因此可以充分的说明前期准备以及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因为在活动的开展前有经验的志愿者或是权威人士对志愿者进行了相关的培训,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自愿者便懂得了如何去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工作效率或是活动效果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因此,如何使得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自身具备的各方面技能,使志愿活动能够更好的完成,志愿者的胜任力不可或缺,对其胜任力的培训更是不可或缺。志愿者胜任力的培养应当受到高度重视,这对提高志愿活动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1]张翠翠.“服务学习”对于志愿者培训体系建立的启示——以南开大学“服务学习”课程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03:49-53.

[2]张姝.我国志愿者培训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3]邵振刚,钟婉仪.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发展模式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02:24-29.

[4]刘伟.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模式初探[J].理论界,2011,10:151-153.

[5]李兴睿.浅析志愿者培训中的参与式方法[J].天府新论,2008,S2:14-15.

[6]伍德勤.大学生社团活动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G

A

猜你喜欢
三下乡胜任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52:2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6:35:04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47:46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09:28:41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