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颖 苑淑娇
保定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校思政课加强家庭美德教育的思考*
周颖**苑淑娇* 1
保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增强高校思政课家庭美德教育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家庭道德建设基础上不断深化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成长为新时代优秀的人才,有助于培育优良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家庭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措施
家庭是构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美德教育是当下四德教育之一,也是新时代社会人才培养中要求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之一。更是通过培育优良家风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思政课加强家庭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思政课地位,增强其实践意义
高效思政课在加强家庭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实践意义,学生在未进入社会的大熔炉之前可以在思政课上学习到家庭美德教育知识,进而体现教育体系的科学化、条例化。在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基础之上展现了高校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深化了其本质与现实贴近的含义,凸显了思政课程的教育意义,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上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可巩固其地位,发挥其实践性,让家长、学校、学生均可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1]。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课程内容不断改革,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也对高校思政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翼在增强学生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充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追求更高的素质培养目标。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可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贴近家庭活动,提升家庭荣誉感,改变其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促进其家庭美德意识的不断形成。
(二)培养大学生责任感,提升文明意识
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社会文明意识,自觉履行其作为公民在社会角色中的义务。作为社会成员,在具备良好的公民责任意识前提下,可促进社会关系的正常运作并为社会贡献力量,为社会结构的和谐运行提供一份保障。因此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可为学生创建出责任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深刻反应自己在家庭中的不足之处,从根本形成“主动帮助家庭减轻负担”“不让家人担心”的良好品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社会公德心和职业道德感,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操守,让家庭美德、社会美德、职业美德融会贯通,彼此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文明道德思想观。
(三)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思政课程家庭美德教育下,可让学生从家庭生活中展开实际思考,关注自身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德建设,进而展开独立自主的探究,养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家庭美德教育可启迪学生思维意识,在家庭每一项细小的事情实践下陶冶心灵感知,优化美好品质,为正确观念的养成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思政课程的学习之下,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家庭美德教育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家庭实践中予以检验,进而让知识得到升华,不知不觉的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学生在思政课家庭美德教育下,通过正确的观念的树立才可以为社会发展、家庭和谐、文明社会的塑造持续不断的贡献出自身的才能[2]。
(四)营造优良家风,同心共建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建设,让家庭建设成为国家、社会以及民族发展的基点。体现了对我国亿万家庭的殷切期望,也证明了优秀家庭、优良家风的营造才是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只有在和谐的家庭建设下才能树立其良好的家风,才能让家庭的责任担当影射全社会、全中国[3]。而优良家风的营造不仅仅是个人、是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全社会公民的使命,也是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高校思政课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对实现中国梦,共造优良家风更是起到了不可预估的重要作用。
(五)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和一部分,其产生和发展是立足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上,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道德规范的结合体和表达[4]。家庭美德正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善良和珍贵的道德思想文化,具备社会民族群众的认可,体现民族精神的厚重,可凝聚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增强社会公众有效的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政课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正是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求,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所提供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基础,广大学生在不断增强家庭美德教育之下,才能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进一步为共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做出新时代人才应有的贡献。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能让个人认识到生命、生活的真谛,更加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从而懂得奉献和感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
二、加强高校思政课家庭美德教育的原则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性原则
加强家庭美德教育需要坚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一的原则,让学校在意识到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动用社会教育资源,联系公众增强家庭美德教育力量从而提升教育成效。除了在学校教育以外,社会当中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尤其在网络化发达的现代,社会教育的丰富多样性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可在不断的渗透下让学生增强美德教育,成为具备高尚品质、较强责任心的新时代人才。只有在结合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下,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媒体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进入社会、展开家庭美德教育学习提供坚实的后盾,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原则
加强家庭美德教育的理论教育即为系统讲解理论知识,通过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认知到重要知识点,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实践教育则是通过联系实际的教育手法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之下更加准确的感受、论证和掌握理论课程所教授的知识。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统一教学原则之下,可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到家庭美德教育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以各种行为实施保证教育效果,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可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育的感受,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准备。
(三)教师主导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高校思政课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时需要遵循教师主导以及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主导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展开课程的主持、把控课程的导向,以课程主持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负责整个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指导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并加以改正。学生则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意识,主动的参与到家庭美德教育活动中,积极学习课程内容并予以实践,通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要适时的依据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之间的协作性以及研究创新意识,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教育下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体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育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结合原则
在高校思政课加强家庭美德教育中,不能仅依靠教师的教育,应当通过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所体现的主要思想的同时以充足的动力将其转换为自觉的自我教育行动。只有坚持教师教育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结合的原则,才能让更好的达成思政课加强家庭美德教育的目标。学生是家庭美德实施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的教育主导者,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和指引学生如何去做、如何改进、如何生活,因此应当引发学生展开自我教育。让学生将自身作为教育的对象,通过在实践中的认识,逐步的控制和改进,形成正确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加强高校思政课家庭美德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一)改善教学手段,运用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共鸣
在高校思政课增强家庭美德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找寻实际中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既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故事的情趣性,也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悟到家庭美德的宝贵,进而增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中有许多许多的案例展现了家庭美德,包括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洪战辉、戴玉花等人物,为困难的家庭始终坚持努力,最终成为社会典范。教师应当多多搜寻相关案例,在课堂中依据教学课程的安排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并在学生的积极发言下提升知识学习的效果。
(二)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美德建设
大学中的活动多种多样,深受学生的喜爱,思政教师可充分利用大学优秀的平展开各种活动,潜移默化的展开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在各种组织活动中,不仅仅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还可以通过实际的活动感受到社会中美德建设的无处不在。活动正是家庭美德教育重要的载体,因此要增强学生家庭美德教育,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活动深层次的引导学生展开家庭美德学习。教师可联系社会中的有效资源,邀请具有励志人物来校展开讲座引导学生感受美德思想;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家庭美德讲座,通过名家的讲解和事迹的颂扬不断提升认知;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展开演讲比赛,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确定主题,讲述身边的家庭点滴,通过学生的感恩和实际教育启发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增强实践教学,不断锻炼学生家庭美德
实践不仅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增强学生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化为现实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下深化知识点的内容。此外,家庭美德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育,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家庭美德的珍贵和必要,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时时刻刻的以家庭美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教育的实践目标,实现教育的宗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家庭美德精神,教师可借鉴以下两种方式展开实践教学,一为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以:“家庭美德模范”“我身边的美德小事情”等为课题展开社会调查,通过实际的生活事迹感受到美德的无处不在;二为课堂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依据日常的生活行为养成节俭的美德习惯。
(四)课程巧设生活场景,增强学生感悟生活意识
高校思政课为有效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应当改善目前沉闷的教育环境,力争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中感悟生活、感悟家庭美德从而升华道德思想认知。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社会中的群体,当在一定的情景下会刺激学生大脑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在课堂中通过直接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悟到家庭美德的珍贵,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家庭美德养成的欲望。例如教师可在课程教育中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可确定一个“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主题,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展开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场景,同时再展开不尊重父母的情景,对两个场景的效果进行对比,自身展开思考和反思,明确尊重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家庭美德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后续家庭美德课程教育效果。
(五)展开自由讨论,积极交流家庭美德感想
高校思政课上实施自由讨论,有助于学生解决家庭美德学习过程中不清楚的问题,帮助辨析较为困难知识点和概念词,让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身积极的参与养成独自思考、独自学习的能力,进而逐步的培养学生家庭美德的意识。教师可让全班同学就一个话题共同讨论,也可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谈论。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教师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让学生发表自身不同的见解,由于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思想的不同,在积极交流和自身看法表达中更容易出现新颖的见解和独特的看法。教师应当耐心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对于学生家庭美德教育中所产生的困惑有所了解,进而通过恰当的引导把握学生的情感变化,将讨论和交流逐步上升到更高的价值层面。
[参考文献]
[1]熊平安.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汉口学院学报,2010(12):32-34.
[2]朱琼,徐年春.增强高职思政课"四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问题[J].职业技术,2011(07):68-70.
[3]高荆梅.用中国传统文化丰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文化研究,2013(5):63-67.
[4]王泽应.中华家风的核心是塑造、培育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68-90.
**作者简介:周颖(1971-),女,保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苑淑娇(1969-),女,保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11-02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弘扬优良家风与躬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4ZX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