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小凡 刘大鹏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政务微博与政府形象建构
姬小凡*刘大鹏*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近年来,大量政府机构、政府官员入驻微博,同群众直接对话,积极树立政府友好形象。本文阐述了政府微博的概念、特点及2015年以来的发展状况。分析政务微博与政府形象之间的建构关系,提出当前政务微博所面临的困境及挑战,阐述对政务微博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微博;政府形象
一、政务微博
(一)微博政务的概念
微博政务是中国政府机构或者是官员以个人身份开设并得到官方认证的微博,通过日常的维护和运营,发布与政府密切相关事务和数据,公布政务处理过程和结果,协助解决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其它事宜等。
(二)政务微博现状
1.国家政策支持,政务微博成为党政机关标配
政务微博已逐步成为党政部门“标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少政务微博均创新平台模式,增加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和方式,甚至建立较为规范的运营机制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流程。
2.政务微博巧用亮点,吸引网民眼球
首次使用庭审直播,成为司法公开的创新尝试。@北京东城法院通过微博报道成龙之子房祖名容留他人吸毒一案的庭审过程,吸引数以万计网友的互动。政务微博进行庭审直播,解决了场地的局限性问题,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实现了司法“公正、公开、公平”审判。
3.基层政务微博层出不穷,成为政务微博“主力军”
2015年基层政务微博的比例扩大,运营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目前,中国县、处级以下政务微博达到135717个,约占全国政务微博总量的89.1%,其中政务机构微博100701个,公务人员微博35016个。
二、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的构建作用
(一)增强官民互动,建构亲民政府
作为草根化的互动平台,微博大大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遵循了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国家机构或国家公职人员通过微博将政府政务生活化、平民化,以普通人的语气同群众促膝而谈,让群众更加了解政府,从而树立更加亲民政府形象。
(二)提供服务咨询,建构服务政府
不少政务微博为网民提供咨询、指导信息,及时更新最新通讯,广受好评。“中国昆明发布厅”的106个账号平均每天发布微博超过700条、回应网友问题超过10个,比2014年增长118%。政府机构或国家公职人员通过微博倾听公众需求、与公众对话、为公众提供服务、解决公众问题,实现社会治理微循环,塑造服务型政府。
(三)倾听群众意见,建构民主政府
在政务微博平台,网民可以通过微博表达政治见解、与政府进行沟通,实现网络政治参与。政府机构借“网”问政,通过网民在平台中点赞、评论、转发和私信等方式,了解群众舆论倾向、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并作出回应。“利用微博平台的传播性和互动性,政务微博扩大了政府的民主功能,是代议民主制的重大创新。
(四)公开政务流程,建构透明政府
政务公开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具有重大意义。而微博政务公开是政务公开方式的创新。政府机关通过微博公开政务流程,减少群众对政府办公猜疑和误解。微博政务公开对政务信息公开、行政决策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政务微博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定位不明,沿用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
虽然部分政务微博已经适应微博互动方式,目前很多国家机构对微博政务仍认识不清晰,依旧沿用传统的单向宣传思维模式,进行自上而下灌输式传递,缺少与群众的沟通和互动,并且套话、空话连篇,导致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同质化,完全失去政务微博的存在意义。
(二)敷衍塞责,基层政务微博“共谋现象”突出
基层单位对“互联网+”、社交新媒体等第三方政务渠道存在认知偏差,仅仅通过国家政策要求被动执行开设政务微博,施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不会积极适应融入其中。基层微博没有专人专岗,导致基层政务微博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运营停滞不前。
(三)运营不足,公职人员网络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部分政府机关对网络媒体辨识、应对和承受能力较弱,互联网技术能力较差,导致政务微博运营和更新状况不足。机关单位人力资源缺乏,平台建设质量较差,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政务微博没有专人专岗,工作人员兼职工作缺乏责任感。
四、政务微博建议
(一)转变思想作风,正视“互联网+”新媒体作用
抓住网络热点,通过热点人物或者事件吸引网友关注。其次,施行双向互动沟通式问政。政务微博拒绝官腔,紧跟潮流,善于学习运用网络语言,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增加同群众的亲切感,多方倾听群众声音,建立协商为中心的民主论坛。
(二)制度化流程推进政务微博发展
建立政务微博相关机制。(1)落实问责机制,增加考评绩效制度,责任到人。(2)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在突发事件中,协助政府机关,及时更新事件进展,引导舆情发展。(3)完善反腐流程,接到群众投诉、揭发时,迅速核实信息真实性,及时作出回应。
(三)提升领导干部“微能力”和“微素质”
严格把关政府机构政务微博操作者,对各级政府机构、国家公职人员微博备案,尤其是对私人、非实名的政务微博进行核实与报备。组织相关“互联网+“政务培训,增加互联网知识和政务微博认知,明确自我定位,了解政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朱明刚.2015年政务微博发展展望.人民网,2015-1-28.
[2]祝华新.2015政务微博报告解读及趋势研判.中国警察网,2016-1-2.
[3]王晓华.《2014年政务指数报告》政务微博人文地图.人民网,2015-1-28.
*作者简介:姬小凡(1990-),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大鹏(1992-),男,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