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汶琳
(教育与艺术学院(东营),山东 东营 257000)
帕努夫尼克钢琴独奏作品Pentasonata
刘汶琳
(教育与艺术学院(东营),山东 东营 257000)
安德烈·帕努夫尼克是波兰现代派音乐家。提到波兰的音乐家,大家都会想到肖邦。而对于帕努夫尼克这个名字普遍比较陌生。作为一名现代派波兰音乐家,帕努夫尼克与其他现代派作曲家不同的是他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创作手法,而是将传统作曲方法融入到现代作曲特点中进行创作。作者的创作中交响乐占主要部分,但是结合本人专业,最终选择了作者晚期的一部钢琴独奏作品《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来分析,本文仅从五种音乐语及节奏对比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帕努夫尼克;钢琴独奏;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
帕努夫尼克1914年出生于波兰,1991年在英格兰去世。从作者的出生去世时间来看,作者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同时作者出生的年代是一个音乐风格比较丰富的年代,不像前几个世纪,每个阶段都有统一的风格特点。《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是作者的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现代派作曲家创作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找到传统创作的痕迹。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是作者1984年在伦敦完成的这部作品,提献给他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从谱面上帕努夫尼克是用了四种情绪贯穿于全曲中的六个部分里,分别是:1.快速的谐谑曲,节奏鲜明地(Allegretto scherzoso,molto ritmico);2.充满感情,如歌的行板(Andantino amoroso,molto cantabile);3.沉思、冥想、节奏自由地(Contemplativo,molto rubato)不用严守拍速Senza misura(quasi improvvisazione);4.缓板(Molto lento);5.充满感情,如歌的行板(Andantino amoroso,molto cantabile);6.快速的谐谑曲,节奏鲜明地(Allegretto scherzoso,molto ritmico)。其中第一、二、四部分各有一种音乐语汇,第三个部分由两种音乐语汇组成。第五、六部分倒装重复第一二两个部分。
这五种音乐语汇由五种不同的节奏模式组成。不同的节奏也导致了五种音乐语汇不同的音乐情绪。
(一)第一种音乐语汇与第二音乐语汇
首先,是第一和第二种音乐语汇的对比发展。第一种语汇是短小的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整首作品是以这种简短节奏型为动机发展的。开始的引子类似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敲门声”的动机,不同的是帕努夫尼克缩短动机的音符时值,使情绪处于轻快灵巧的气氛里,在加上左手是低八度向高八度进行的模式,整个第一部分类似于谐谑曲的风格的作品。主题开始后,右手高声部始终在重复这个动机,左手在节拍似的伴奏音型中将这个动机在不同的位置给出。这种跳跃性节奏模式使得左右手合奏时,出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效果。
第二种音乐语汇与第一种音乐语汇在节奏上形成强烈的对比。由轻快转位稍慢的行板,左右手旋律交叉出现。这部分作者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思考,与第一部分的谐谑、嬉戏的情绪完全相反。
右手基本节奏为两个附点四分音符和两个四分音符组成,左手则是相反的四分在前附点四分在后的节奏型。这样使得左手的正拍与右手附点音符相互交错出现,破坏了节奏结构的方整性,导致节拍重音与节奏重音无法同时落下,节奏失去了原有的平衡感。同时每两小节又形成了互为逆行的节奏模式,相邻两小节为一组互为逆行节奏。当左右手合奏时,左右两个声部持久交叉出现,整体效果造成泛节奏、泛节拍的现象。
(二)第三种音乐语汇与第四种音乐语汇
第三、四种音乐语汇出现在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运用了三行谱表,自由节拍(Rubato)形式,这也是二十世纪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帕努夫尼克的第三种语汇主要利用对答的形式将旋律自由的展示出来,第一个声部为连续的六个三十二分音符,右手相呼应的是两组或三个组由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第三种语汇中的引子来源于第一种语汇,是将第一种语汇的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时值缩短了一倍的变形。这一部分没有小节线划分,从头到尾都是强音的低声部与弱音的高声部以对话形式往下发展的。而与第三种语汇相对立的是第四种语汇的缓慢沉重的节奏,左手四分音符单音与右手二分音符的和弦组成,节奏单一无变化,整体处于稳定的发展模式。
(三)第五种音乐语汇
第五种音乐语汇前半部分左右两个声部均以连续八分音符的平稳节奏,在轻柔的缓板中前进发展。曲子的中后段,音型不变,节奏有连续八分音符更变为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按照常理,这种保持节奏模式缩减音符时值一倍的节奏改变,使得旋律在听觉上出现一种速度断层式变化。但是作者在节奏变化之前标注了逐渐渐快和逐渐渐强。这样整体音效,由轻柔的、诗意的开始慢慢发展到暴风雨似的高潮直至结尾。使得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在表情术语的作用下,摆脱了节奏平稳、动力不足的弊端,以及减轻甚至是取消了八分音符向十六分音符过度时的痕迹。
通过对整首作品的节奏分析,作者创作的是在五种不同的节奏模式下,表达了五种不同的情绪的五种音乐语汇。简单的动机,利用不同的节奏,扩充了作品的发展脉络。作品大量的运用混合拍子、复拍子以及自由节拍等体现了现代作品的创作特点,但同时在结构上作者使第五、第六部分成为第一、第二部分的一个倒装再现,整个曲子的结构类似于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所以,在结构上作者又不失传统的创作技法。将多种现代派创作手法融入到一部作品中,崇尚现代又不失传统。但可惜的是国内对于帕努夫尼克作品的研究少之甚少,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去传播、挖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