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嘉婕
(汉口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丰富发声练习曲旋律性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耿嘉婕
(汉口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发声练习曲是学生在声乐教学中掌握声乐技巧的基础曲目。传统的发声练习曲音阶单调、乏味,重技巧而轻旋律,缺少对发声练习曲旋律性作用的运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声乐教学提出对发声练习曲的革新,强调练习曲旋律性的使用,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本文阐述发声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局限性,并提出丰富练习曲旋律性的建议。
发声练习曲;旋律性;声乐教学
声乐艺术是音乐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引起人们内心共鸣的艺术形式,非常奇特且神秘。声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声乐练习者对肌肉运动规律的掌握,这种规律对于练习者声乐技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要想掌握这种规律需要练习者逐步通过练习曲逐步掌握。换言之,发声练习曲是声乐教学中既是基础又是重要的课程。
(一)具有极强指向性的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练习难度
根据目前声乐教学的情况,大多数现行的发声练习曲普遍为指向性极强的技巧性曲目。虽然简单的基础乐句只是由一些琵音、音程和音阶组成,但在练习难度较高的真假声结合、音区转换衔接、跨音区等问题,甚至是八度或十度的音程练习,因跨度较大,旋律必须要有一些辅助音、过渡音的帮助,否则学生难以加快练习进度。如果一段旋律过度重视技巧的设计,却忽视学生对技巧的掌握,那么即使旋律中蕴含多种技巧,这种练习曲的设计方式也是不合理的。发声练习曲是声乐教学中的基础课程,适用于初学者进行练习,所以设计尽可能以简单为主,同时又能体现出一定的技巧性。
(二)技巧涵盖项目不全
目前的发声练习曲的旋律较为单调,节拍、节奏的设计比较单一,节奏的设计主体也基本以四分和八分音符为主。同时在音程跳进、分解和弦方面,也欠缺一定的练习。在具有艺术性的歌曲中,大小三度、纯五度、大小六度等都属于常见的音程,而在当前的发声练习曲中,却很少有这种练习内容。学生缺少这部分技巧的掌握,很可能会在歌唱中形成音高不准的问题,可见发声练习曲技巧设计的重要性。发声练习曲推广时并没有固定的规范化标准,因而在使用练习曲时,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遵守,一般可由教师根据声乐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曲。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技巧规范,多数教师在选择练习曲时都是根据经验来进行的,但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错误不断在重复,使学生无法学习到完整的声乐技巧。
(三)音乐旋律性差
发声练习曲帮助学生掌握声乐技巧的基础,所以声乐教学中往往忽视练习曲的旋律性。但是这样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初级乐感。学生应加强自身乐感的培养,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来表达,如此才能唱出歌曲的内涵。此外,练习曲中缺少旋律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甚至长期练习,反而会使肌肉硬化,从而无法真正发挥歌唱水平,进而打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1]。学生因喜欢音乐而选择声乐专业,若学生在声乐教学基础课程中一直没有接触富有旋律性的乐句,必定会对学生的热情造成强烈的打击,甚至可能无法忍受而导致部分学生直接退出专业,放弃学习。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积极尝试在练习曲中融入旋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在练习曲中添加辅助音及过渡音
设计练习曲时,既要考虑技巧性又要考虑旋律性,无疑使声乐教师的设计难度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仅添加一些辅助音,还是比较容易的,有效地提高歌曲的旋律性。声乐技巧的学习较为复杂,在这个阶段,学生必须时刻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满足声乐技巧学习过程的要求。虽然练习曲中的技巧属于初级阶段,但是学生还是需要不断练习,将这些技巧全部刻画在脑海中,从而使自己在听到旋律那一刻,就能及时产生反应并唱出融合技巧和感情的歌曲,有效增强嗓音技能。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需要经过漫长的练习时间,在不断磨练过程中,逐步提高声乐水平。练习曲作为声乐技巧初级阶段的练习目标,对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练习曲的旋律性可以通过添加辅助音和过渡音来实现,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技巧。与器乐表演通过乐器表达音乐不同,其属于音乐的间接性体现形式。而声乐表演是直接通过人体发声器官来表达音乐,因而容易受到身体条件的局限。人的嗓音并不能随意自由的变换各个音区,因此,在声乐教学中,积极练习音区转换非常重要,但这也是声乐教育工作者感到头疼的问题之一。声乐初学者不可能直接进行高难度技巧性歌曲的练习,期间需要一个过渡期,由低到高,逐步提高难度,所以初期的练习曲较为枯燥、乏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练习曲的旋律性。
(二)练习曲的设计充分使用各种音程及和弦
在设计发声练习曲时,可以根据音程或和弦,设计和弦旋律,从而使练习曲包含需要练习的各项声乐技巧。发声练习曲和艺术性歌曲中一般都有音程、和弦、节拍、调试等技巧,因此只要在初期学好发声练习曲中各项声乐技巧,才能在歌唱艺术性歌曲时,完美体现出自身的声乐技巧和歌曲内涵。
(三)截取知名音乐的片段,并附上母音进行练习
声乐专业学生都应该比较熟悉世界知名的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在常见的知名音乐片段基础上,进行发声练习曲的编写,例如,在《牧童短笛》这首中国著名的歌曲中,摘取其中部分主题旋律,又或者从国外著名歌曲《舍赫拉查德》中摘取适合编写发声练习曲的部分旋律。在声乐教学的初期阶段,学生可能难以快速掌握练习曲的声乐技巧,但在接触艺术性歌曲过程中,却能轻易完成声乐技巧的学习条件,这是因为艺术性歌曲中含有的旋律性,推动学生对声乐技巧的超常发挥。因此,声乐教学中应加强发声练习曲的旋律性,以提高学生对声乐技巧的学习效果。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而言,简单、枯燥的发声练习曲可能轻易打击到他们的对声乐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练习曲旋律性的重视,在编写发声练习曲时,应提高曲目的旋律性,增加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1]崔兵.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价值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5(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