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都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艺术教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完善了人格,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在艺术学习中,随着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创造;音乐教学;音乐素养;审美情趣
艺术教育中包含音乐教学,但是现如今的音乐课堂更关注的是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考的内容,没有从审美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忽略或轻视了艺术教育。实际上艺术教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完善了人格,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在艺术学习中,随着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蕴涵词曲作者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视、听、思、唱等多维度、全方位学习音乐,在欣赏、想象、学习中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震撼,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功能和效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都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有许多非常适用于小学学生的结构简短、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里的这些优点,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在现如今的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用律动和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欲望;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品魅力;用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等等。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唱歌学习中创造美,感受美,以美塑情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调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唱歌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歌曲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律动的表现。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随音乐产生律动,这时学生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和谐感受,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有一句话说的好“趣味无争辩。”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都是因人而异,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是不能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匮乏等原因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这时就应该通过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小学的音乐教学应有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责任,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所有时期的音乐都应该有所了解和欣赏。教材中安排的国粹京剧、民歌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教材。
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从审美情趣来看,学生喜欢新颖、多元的音乐风格。作为教师,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更应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孩子欣赏更多外国歌曲。例如,我在教唱五年级第六单元“告别时刻”中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我创编了以“我是导演”为主题的音乐活动,以《友谊地久天长》作音乐背景,让学生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导演一个毕业典礼上与好友分别的场景。就是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协调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将场景、人物、情感、音乐融合起来,让学生尝试用音乐去阐释心理、阐释情景,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制,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喜爱它!
这个设计非常煽情,非常生动,视觉和听觉都获得了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美育情操
小学阶段的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比较弱,而且好奇心与模仿能力特别强。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心态扭曲,迷失方向,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音乐教师应当认清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的内外活动,通过听、唱、讲、跳、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作品的美感和情感,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陶冶美育情操,提高音乐素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但要加强专业音乐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渗透美育教育能够设计准确,达到提高学生美育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张前,王次召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丛瑜,女,籍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