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斌
【摘 要】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课堂的效力,优化教学效果进行浅谈。
【关键词】语文;营造氛围;活力课堂
我们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也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积极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愿学、乐学。那么,如何营造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五方面的尝试:
一、课前调节,走进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三分钟的预备时间能否真正充分发挥其预备的功能,对于刚要开始的这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三分钟里,如果是本班学生,可以让值日班长带领班上同学诵读经典诗词、谚语、格言、好词佳句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段落,也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成语接龙。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还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掌握了知识,积累了好词佳句,为习作的教学做好准备。如果是借班上课,则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课前沟通,这短短的三分钟,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展现。选择怎样的沟通方式,可谓是各师各法,各不相同。相同的是,这种信息沟通,情感交流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犹如聊天一般,彼此没有心理负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自我介绍(介绍时,语言可以自然、幽默风趣些);(2)交待事项(如:往后看,发现什么?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该怎么做?)(3)游戏导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主要是测一测大家的反应速度如何),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感情投入,拉近师生距离。
巧妙生动的课前谈话不仅能收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先声夺人的效果,也能达到“课未能始,趣已生”的境界。
二、情绪感染,激活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是不愿意在紧张的情绪中做自己想做的事。老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氛围中去学习知识,那自己首先就要充满这种极积向上的情绪,用这种情绪去感染学生。试想,如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板着面孔,自以为这样就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其实,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哪位学生敢亲近你?哪位学生愿意与你交流?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上,而是来自于自身的人格魅力、语文素养。愉悦授课,是与学生心灵上的一种沟通,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更是对自己自信的一种表现。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听课,会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快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动手动脑,调动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告诉我们:
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同一个坐姿,不仅容易让学生感到压抑、疲劳,还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都会安排5到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动笔,如:在做笔记时,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问题的答案,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在读课文时,可以边读边配上适合的动作表情,还可以根据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动手用简笔画的形式体现出来。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文,就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树的遭遇用一组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配以恰当的文字说明。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参与,手脑的结合,把课文中抽象化的知识演变成了直观化的绘本,把书的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生动形象。
四、创设情境,融入课堂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问题研究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带有趣味性、情感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对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奶”字,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老师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原本生硬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凡卡》一文时,一位老师创设这样的情感情境:讲到凡卡给爷爷投出求助信后,满怀希望进入了幸福的美梦之中,然而这位天真的孩子却不知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因为他连地址也没写上。即使收到了,这位穷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让凡卡跳出火坑。对于这位九岁的孩子来说,属于他的幸福只有在梦中!讲到这儿,这位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涌了出来,全班学生竟然在寂静中伴坐了很久。教师入境入情,带来了学生的心动情发,走进了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心灵共鸣。
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加强感知,融入文本,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五、媒体辅助,优化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综合了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倍受亲睐,它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了传统的一根粉笔走天下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活灵活现,信息量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真实地再现了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跟随镜头一起游览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亲眼目睹了圆明园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幽静的山乡林野,还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对侵略者们当
(下转第47页)
(上接第46页)
年对圆明园疯狂地烧杀抢夺罪行有了具体的认识。那么,看完之后再阅读课文时,那些文字立刻显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这一课就不必过多地讲解,美丽的景物历历在目,而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也在同学们的心中汹涌。
可以说,多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发现和总结,但一定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模式,让教育无痕在课堂“润物细无声”中,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活力多彩。
【参考文献】
[1]张祖庆.《张祖庆讲语文》2008.9(语文出版社)
[2]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11.4(校长论坛)
[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2014.11(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