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红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客观世界各事物反应形式和变化关系等的初步认识。学生要想真正意义上地学会并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对化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中的物质以及规律,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实验;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作用
所谓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地探索以及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各种概念,可见,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实验,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实验在初中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基本概念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两点展开论述:一是宏观范畴的概念。就宏观范畴的概念而言,主要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形成,比如实际生产以及生活中的纯净物、混合物、溶解度以及溶液等,这些名词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广,应用范围较宽,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就可以理解并掌握此类概念;二是微观范畴的概念。所谓微观是指这些概念是学生在认识物质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推理等而形成的更深层次的概念,比如原子、分子、离子等。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同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区别以及相互独立的,理解这些概念还需要学生的不懈努力。
二、实验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指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年龄、性格等的影响,初中生对知识点会有一定的好奇心,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学概念相对来说较为抽象,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还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教学毫无新意,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产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相关现象和事实对学生进行教学,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2.利用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通過对感性材料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这一认识能够实现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一般地说,感性材料的提供依赖于两个基本途径:一是文字、图像、语言;二是由实验直观演示(或模拟也可多媒体完成)。初中化学教材正是通过这两种途径来向学生提供形成概念所需要的感性材料的。初中生首先接触的两个重要概念“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就是通过对“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向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四个实验获得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启蒙阶段,很多概念如果不向学生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感性材料,特别是通过实验来提供,单纯依赖于学生萌芽时期的抽象思维是难于理解的。由实验直接提供感性材料进行思维有利于对事实本身思维,有效地促进概念的形成。
3.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对概念的理解,其过程本身的作用有两方面。首先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再就是有助于学生自身理解能力的提高。而后者又依赖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因而,以实验为手段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加强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理解的根本途径。英国心理学家德波诺说:“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的有意识的探究。”实验正是为思维创造了活生生的“经验”,这种经验在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中常常是不能替代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存在着众多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蕴含着学生能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发展,教师教学中如若能够在合适的时候通过科学的实验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比如,在下册九单元课题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上实验[9-5]和[9-6],分别向两个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分2次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搅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溶质溶解是有限度的,帮助学生建构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接着我追问: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了,但是否能溶解其他物质呢?我补充了实验:从氯化钠溶液中倒出少量饱和氯化钠溶液于一支试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观察到高锰酸钾溶解了,
形成红色溶液。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轻松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4.利用实验改变学生的化学概念学习思维
学生学习化学概念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了解概念的形成。学习者通过大量地接触同类事物,再经过假设、检验以及概括等思维活动,就可以找出同类事物中的关键特征,进而理解概念的内涵;二是概念的同化。前人学习的过程中为我们总结并概括了一系列概念形成的途径,学生只需将呈现给我们的概念的关键属性同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不必再次经历前人的概念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实验教学,它更多地会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和感悟生活,在实验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的质变。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借助酚酞颜色改变反应的发生,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呢?”这种提问式的实验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究,能大大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利用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概念的科学方法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形成的。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至关重要,而化学概念又较为抽象,对于初中生知识的积累以及认知能力的提高影响较大,学生接受概念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困难。为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笔者指出,教师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有效地融入实验,通过实验,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概念,为学生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钦静,张凤琼,万霄云.浅谈探究实验在初中化学概念复习中的作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1):3-4.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