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科学基础展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2016-01-28 19:09吴晓肖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课堂教学

吴晓肖

摘 要:小学时期对科学的学习只是一个初步接触的阶段,让小学生在科学中学到自然中一些简单的现象,初中的科学书中的内容相比小学教材来说,就明显难了许多,需要学生深入理解。从小学到初中的科学内容,达到了从表面到抽象的变化,很多的初中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并不能对科学的内容“开窍”,不能理解书中讲解的意思,因此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关键词:科学基础;课堂教学;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一、初中科学教学相比小学教学的着重点

1.知识点的讲解

小学科学课堂上知识点的讲解非常简单,只是把书本上最浅显的东西口述给学生,并给他们画出书上的知识点,他们只需要背下来就差不多理解了老师要讲的东西。小学科学课本中,都是对自然事物的一些认识,小学课程多任务少,多次重复学生很容易记住。然而初中的科学课堂中,需要讲解的除了基本的基础知识之外,还有知识里面蕴含的道理,有些时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容易懂的,需要老师更详细重点地讲解,如《物质溶液的酸碱性》一课中,什么样的酸和什么样的碱算是强酸强碱,什么样的酸和什么样的碱可以生成盐,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许多看似简单的问题放在一起又是那么相似,学生就很容易混淆,并且搞不懂其中的关系,因此在初中科学课堂上,知识点不能像小学一样一带而过,而需要做详细的讲解,这就需要老师对知识掌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思维的带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需要动脑思考的学科就是数学,数学也只是简单的四则运算。小学生刚上初中,思维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虽说小学高年级的知识也相对复杂,但是相比较初中的还是会简单一些。进入初中后,科学知识突然变得困难,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路上没有过渡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学习只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不会课下自己进行思考与巩固,遇到问题不会自己思考,不知道怎么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带动,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讲解程度要适中,既能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能引领学生要往哪个方向思考。初中科学中,对问题的认知程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但是如果全部让老师给学生讲,学生也学习不到知识的本质,体会不到其中的精华,这也是初中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的区别,初中更注重思维的培养。

3.课后的练习

大家不难记得,小学生的作业,除了数学会出几道计算题之外,其余的学科不是抄写五遍就是填空题,在小学的科学作业中,一般都是填空,如,什么叫做开花?传粉的方式分为哪几种?常用的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小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就是这些定性的知识点的填空题。而到了初中,就需要学生学会自己理解、自己解答,当然,课后的巩固必不可少,很多学生把老师课上留的问题留到下节课堂上等老师解决,这是学生不会思考的表现,所以初中的课后练习老师要多留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习惯于思考。例如,在物理知识中,如何画出一个物体的受力图,可能刚开始学生画得并不对,但是多画几次总会明白,总会找到其中的奥秘。

二、在小学科学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初中科学课堂的教育策略

1.巩固小学科学知识,牢固基础

初中的知识就是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虽然跨越有点大,但是离开了小学学习的基础,初中的科学知识就像让还不会走的孩子去跑一样,孩子是很难做到的。小学的知识虽然简单浅显,但都是一些最基础的东西,在后面的学习中都需要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学的知识也是初中课堂上的重要内容。虽说没有必要单独为小学的内容开设课程,但是也需要时常提起巩固学生的记忆力。如,在课上用到某一个长度单位,顺带提问一下长度单位都包括哪些,um、lm、dm、m、km等,捎带多问重量单位等相关知识,或者讲到被子植物的时候,描述一下植物都是分为哪几类,如此反复几次,就可以达到学生记得很牢固的效果。在初中的科学课程探究中将小学的知识继承,让初中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小学课程学习一般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在小学的实验课程中,老师一般会拿出一个课上需要讲的物体,比如花蕊的识别,老师会拿出几朵花,让学生仔细观察,看花都是由什么组成,并且逐一观察花的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完毕后,老师再一个个给花蕊做定义,让学生记忆深刻。而在初中的科学课程学习中,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定量分析的培养。如,在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试验中,洋葱鳞片的切片大小要保持在0.5厘米左右,太大太小都会影响实验效果,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清水,然后放上洋葱表皮,随后盖上盖玻片时,还要注意盖玻片与载玻片成的夹角为45度,以防止会产生气泡,滴一至两滴红墨水从另一侧吸过去,把细胞染红方便观察。这种定量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什么要这个量,如果不是会成什么样的后果。学生经过多次类似的实验,就会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在以后思考事物的时候,会先进行分析再下定论。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每一门学科都有每一门学科的素养,当一个人的学科素养很好的时候,他在这门学科上面的学习也就会变得很容易,对他的生活学习也会有很大帮助。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在不入门的情况下可能并不懂自己在学习什么,学的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遇到科学的问题应该如何去思考,这就是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没有达到该有的实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例如,在一堂研究物体受力运动的课程中,首先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和物体的质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f=ma,这个公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物体受力图上的操作就會时常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着重对学生在物体受力方面进行培养,先是每个物体都有的重力,其次就是题目中所给出的牵引力,要注意受力的方向不要画错,不然会影响力的大小与力的合成。或者在其他方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对比试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其中的不同,并找出不同的方法,多次练习,多次重复后,受力分析对学生来说会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

4.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我们所学习的每一门学科都不是没有用处的,尤其是科学,是根据大自然中的事物发展而得出来的结论或者道理。学习科学这门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能够拥有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在科学的课堂上有好多的科学方法,都可以拿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如类比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等。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50斤铁和50斤棉花哪个更重,学生一听是铁和棉花,瞬间想到铁比较重,但是没有想到他们的质量是相等的,比较两个物体哪个重看的就是物体的质量,因此在质量的定义上还是需要学生更加了解,类似的还有同体积的棉花和铁哪个更重,棉花比较膨胀,如果让棉花和铁相同的体积,那毫无疑问是铁比较重,这就又考查了学生对同体积的了解。可见学生学习科学,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我们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

总之,初中科学应在小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思维、理解、运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路上更加灵活,也培养他们灵活思考的能力,为他们以后更专业的学习科学的分支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徐敬标.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科学史教育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03).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